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9-医灯续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闷乱大作,火郁不伸故也。医疑有热,服疏风丸下之。原证不减,复添呕逆,食 
不能停,痰唾稠粘,涌出不止,眼涩头旋,恶心烦闷,气短促上喘,无气力,目 
不敢开,如在风云中,头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是胃气已损,复下两 
次,重虚脾胃,病名曰痰厥头痛。厥者,痰之浊气逆上,淆溷清阳,故眩晕,非有痰厥逆而上也。 
半夏(一钱五分) 白术 炒曲(各一钱) 天麻 黄 人参 苍术 陈皮 泽泻 茯苓 
(各五分) 大麦面(一钱半) 干姜(三发) 黄柏(二分) 
x仲景吴茱萸汤x 《伤寒论》云∶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金匮》 
云∶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又云∶干呕,吐涎沫,头痛,茱萸汤主之。观此 
则凡胃虚寒不能纳食,或吐冷冻饮料酸水者,皆效。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x仲景小建中汤x(加黄 一两半、人参二两,名黄 建中汤) 《金匮要略》云∶虚劳里急, 
悸衄,腹中痛,失精,四肢 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又《千金》疗男 
女因积冷气滞,或大病后不复,常苦四肢沉重,骨肉 疼,吸吸少气,行动喘乏, 
胸满气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胁肋腹胀, 
头重不举,多卧少起,甚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致瘦弱。五脏气竭,则难可复常。 
六脉俱不足,虚寒乏气,少腹拘急,羸瘦百病,黄 建中汤主之。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 
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x香砂理中汤x(即理中丸加木香、砂仁。服法亦同。见第十七) 治脾虚气滞,或 
受外寒,泄泻腹痛喜温, 
或呕吐,胸膈满闷,肠腹雷鸣等证。 
x东垣浓朴汤x 治胸腹胀痛,或肠鸣后重,或受寒及寒饮食作痛。脉沉迟而弦者宜之。 
浓朴(姜制) 陈皮(去白,各二两) 甘草(炙) 干姜(各五钱) 茯苓(去皮,一两) 
上 咀。每服一两,水煎服。 
x仲景四逆汤x 治中外皆寒,四肢逆冷,腹痛肠鸣。或汗多亡阳,或中寒泻利清谷, 
舌滑气冷。一切阴寒胜而阳虚,脉沉迟弦弱者,此方主之。 
甘草(炙,一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卷三
紧脉主病第二十三
属性:紧脉主寒,又主诸痛。浮紧表寒,沉紧里痛。 
紧与弦相似,但多袅动夭矫之势,所谓如转索者是也。阳为寒束,崛强不平, 
故作是状。为诸病者,亦此义耳。浮以候表,浮而紧,寒在表也。(宜温散。)沉以候 
里,沉而紧,寒在里也。(宜温中。)里为阴分,以阴寒而袭阴分,阳困阴凝,故痛也。 

卷三
长短细大主病第二十四
属性:长脉气平,短脉气病,细则气少,大则病进。 
长脉气畅,故曰平。短脉气促,故曰病。细为正不足,故气少也。大为邪有余,故病进也。 

卷三
浮沉主病第二十五
属性:浮长风痫,沉短宿食。血虚脉虚,气实脉实。 
长类乎弦,亦肝木之象也。《素问》玉机真藏论曰∶肝脉端直以长是也。浮则 
为风,风木偏胜,痫证作矣。(宜疏风豁痰养荣,如河间犀角丸、集验龙脑安神丸之类。)沉主里,沉而 
短,为中气局促,宿食停留之碍也。(宜温而推之,如和剂感应丸、红丸子之类。)脉为血府,脉虚 
者血虚。脉由气行,气实者脉实。 

卷三浮沉主病第二十五
附方
属性:x河间犀角丸x 治风癫痫,发作有时,扬手掷足,口吐痰涎,不省人事,暗倒屈伸。 
犀角末(半两) 赤石脂(三两) 朴硝(二两) 白僵蚕(一两) 薄荷叶(一两) 
上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水下。二、三服,不拘时。如 
觉痰多,即减数。忌油腻炙炒。 
x集验龙脑安神丸x(见第十九) 
x和剂感应丸x 治中虚积冷,气弱有伤,停积胃脘,不能传化。或因气伤冷,或因饥 
饱食,饮酒过多,心下坚满,两胁胀痛,心腹大痛,霍乱吐泻,大便频数,后重 
迟涩,久痢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化,愈而复发。又治中酒呕吐,痰逆恶心 
喜睡头眩,胸膈痞满,四肢倦怠,不思饮食,不拘新旧冷积,并皆治之。 
南木香 肉豆蔻 丁香(各一两半) 干姜(炮,一两) 巴豆(七十粒,去皮、心、膜,研 
出油) 杏仁(一百四十粒,汤泡、去皮尖、研) 百草霜(二两) 
上前四味为末,外入百草霜研,与巴豆、杏仁七味同和匀。用好黄蜡六两,溶 
化成汁,以重绢滤去滓;更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数沸,倾出候酒冷,其 
蜡自浮于上,取蜡称用。丸,春夏修合。用清油一两,铫内熬令香熟,次下酒煮 
蜡四两,同化成汁,就铫内乘热拌和前项药末。秋冬修合,用清油一两半,同煎 
煮熟成汁,和前药末成剂,分作小锭,油纸裹放,旋丸服之。每三十丸,空心姜汤下。 
x和剂红丸子x 壮脾胃,消宿食,去膨胀。 
京三棱(浸软、切片) 蓬莪术(煨)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五斤) 干姜(炮) 
胡椒(各三斤) 
上为末,用醋面糊丸,如梧桐子大,矾红为衣。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送下。 
小儿临时加减与服。 

卷三
洪细主病第二十六
属性:洪脉为热,其阴则虚。细脉为湿,其血则虚。 
洪脉满指,浮大兼备,阳有余之象,故当为热。有余于阳,则不足于阴,故为 
阴虚。细为阴脉,细藐不振,阴湿之候。细又为血虚者,盖脉以血为体,细藐之甚,体于何有?故血虚。 

卷三
缓类主病第二十七
属性:缓大者风,缓细者湿,缓涩血少,缓滑内热。 
空疏缓大,风所致也。缓漫濡细,湿所侵也。缓而涩滞,血必少也。缓而滑疾,内有热也。 

卷三
濡弱小主病第二十八
属性:濡小阴虚,弱小阳竭。阳竭恶寒,阴虚发热。 
濡小之脉,即所谓如帛浮水面,有上无下,阴虚之候也。弱小之脉,体不充, 
势不鼓,阳竭之候也。阳竭,则阴乘阳,故恶寒。阴虚,则阳乘阴,故发热。(阳竭者 
补阳,宜四君 附之类。阴竭者补阴,宜六味丸、四物汤之类。) 

卷三濡弱小主病第二十八
附方
属性:x四君子汤x(见第十六) 
x六味丸x(见第十六) 
x四物汤x(见第二十一) 

卷三
微脉主病第二十九
属性:阳微恶寒,阴微发热。男微虚损,女微泻血。 
《脉经》云∶微脉不胜寻按,若有若无,言其虚极也。寸微为阳微,阳微即阳虚, 
而阴气上入阳中,故恶寒也。尺微为阴微,阴微即阴虚,而阳气下陷入阴中,故发 
热也。男人得此,不惟恶寒发热,而且为虚损。女人得此,不惟恶寒发热,而且为 
泻血。(虚损者未必不失血,泻血者未必不成虚损。男子补其阳,女子补其阴。) 

卷三
动脉主病第三十
属性:阳动汗出,阴动发热,为痛与惊,崩中失血。 
《伤寒论》曰∶阴阳相搏,名曰动。又曰∶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 
厥厥动摇者,名曰动。既云在关,是居尺寸之中,若不能分阴分阳者。然云阴阳相 
搏,又云阳动阴动,又似乎有胜有负。故阳虚者,为阳动阳负,负则外卫不密,而汗自出矣。阴虚者, 
为阴动阴负,负则内守不宁,而热自发矣。为痛为惊者,阴阳不和。气搏击则痛,气撺迸则惊。味厥 
厥动摇四字,情形宛然。阴阳相搏不和,则卫、守两失其职,而崩中失血之证,有自来矣。(阳卫阴守。) 

卷三
革脉主病第三十一
属性:虚寒相搏,其名为革。男子失精,女子失血。 
《伤寒论》辨脉法云∶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 
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宜补血。男子则亡血失精。(宜填精。)此节正革 
脉之注脚也。盖革如皮革,急满指下。今云脉弦而大,非革而何?只此四字,可以 
尽革脉之形状矣。弦则为减以下,又发明所以为革,并革之所以为病也。弦则脉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