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渐有留滞日以益大因成痞矣或感寒发热热后胃气未清不自知戒口腹则食以邪留最易成痞治
此者不识从胃气推求则痞未消而元气已惫矣
者筋脉拘急 者筋脉张纵也素问云心脉急甚者螈 脾脉急甚者亦为螈 灵枢云心
脉满大痫
筋挛肝脉小急亦痫 筋挛有风热有虚寒经云肝主筋而藏血血亏阳火炽盛筋无所养多致此病
营分因寒伤筋为拘急小儿吐泻后脾胃亏损与夫阳气脱陷者亦多患之人有忽得痴呆者失志之病
也忧思过甚志不能转移心神因之失守心胞之络气结痰凝故冥顽不灵又有梦魇鬼击者由于心志
不交心藏神肾藏志人寐纳气于肾肾有所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肝之魂肺之魄化变百出而为
邪魇鬼击气不得升呼不得出甚则一夜数发虚人小儿多有之灵枢淫邪发梦篇可参考焉
一癫狂风痫五痉螈 各有不同难经曰重阴者颠重阳者狂狂为痰火实甚颠为心血不足
脉经曰阴
附阳则狂阳附阴则颠颠者或狂或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痴言语有头无尾秽洁不知积年累
月不愈俗呼心风此志愿高硕而不遂所欲者多有之狂者病发之时猖狂刚暴如伤寒阳明大实发狂
骂詈不避亲疏甚者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非力所能或与人语所未常见之事如有邪根据附者
是也风痫者由热甚而风燥发则昏不知人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而螈 抽掣目上视或口目 邪或
口作六畜之声时发时止与痉病相似然痉病身强直反张如弓不如痫之身软也夫痉者即后人误为
病也仲景云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
是也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
热汗出名曰柔痉所谓刚痉者为中风发热重感于寒而得之所谓柔痉者为太阳发热重感于湿
而得之后
人方论乃以无汗为表实有汗为表虚不思湿胜者自
多汗出治者误为表虚而行温补能不重增大筋之热欤
一雀盲昼视通明夜视罔见因禀阳气衰弱遇夜阴盛则阳愈衰故不能见物也
一口噤不吮乳因初生试口不净恶秽入腹则令腹满气短不能吮乳或为风寒所侵眼闭口
噤啼声渐
小或不能出声或口吐白沫或唇紧撮口或吼气喘急喉痰潮响甚者舌强面青腹胀青筋吊肠牵痛
百日内病甚者多不治
一小儿脱肛泻血巢氏云实热则大便闭结虚寒则肛门脱出多因吐泻脾气虚肺无所养故
大肠之气
虚脱而下陷又脾胃有伤营卫虚弱诸经之血行失常道故下为泻血若脏腑撮痛亦主于脾胃经云痛
者阴也又曰痛者寒气多也虽谓多由积滞然脾胃不虚则运化以时何有积滞若胃气无伤而腹中和
暖则必无留滞作痛是痛者多由乎虚寒也
卷之四
小儿症治
属性:急慢惊风
百会 水沟 合谷 大敦 行间 囟会 上星 率谷 尺泽(慢惊) 间使 太冲
印堂(灸
撮口脐风
然谷
一法以艾小炷隔蒜灸脐中俟口中觉有艾气即效凡脐风症必有青筋一道自下上行至腹
而生两岔
即灸青筋之头三壮若见两岔即灸两处筋头各三壮十治五六否则上行攻心不救
慢脾风
脾俞
龟背
肺俞
鸡胸
乳根
羸瘦骨立
百劳 胃俞 腰俞 长强
食积肚大
脾俞 胃俞 肾俞
泄泻
胃俞 水分 天枢 神阙(腹痛乳利甚妙)
霍乱
水分(转筋) 外踝尖上三壮
夜啼心气不足
中冲
疳眼
合谷
重舌
行间
气弱数岁不语
心俞
口中转屎气 因母食寒凉所致
中脘 灸九壮大人十四壮
阴肿
昆仑
疝气
会阴 大敦
五痫 先怖恐啼叫乃发
前顶(灸顶上旋毛中炷如麦大三壮及耳后青络脉)
长强 囟会 巨阙 章门 天井 内关 少冲
风痫 先出手指如数物状乃发也
灸发际宛宛中三壮 神庭(治吐舌角弓反张)
猪痫 病如尸厥口吐青沫作猪声
巨阙 灸三壮 百会 神门
羊痫 目瞪舌吐作羊声
百会 神庭 心俞 肝俞 天井 神门 太冲
马痫 张口摇头身反折作马鸣
百会 心俞 命门 神门 仆参 太冲 照海
牛痫 善惊反折手掣手摇
大杼 鸠尾(尖下五分灸三壮不可多)
鸡痫 张手前仆提住即醒
申脉
惊痫如狂 灸炷如小麦大三壮
金门 仆参 昆仑 神门 解溪
痞气
中脘 章门 脐后脊中(七壮)
雀目 夜不见物
灸手大指甲后一寸内廉横纹头白肉际各一炷如小麦大
口噤不吮乳 初生七日内得此症是客风中脐循流至心脾二经遂使舌强唇撮
承浆(穴在唇棱下宛宛中) 颊车(穴在耳下曲颊骨后) 以上二穴(各灸七壮)
唇紧
灸虎口男左女右七壮又兼承浆三壮
吼气
灸无名指头二壮
脱肛泻血脏腑撮痛不可忍
灸百会二壮
卷之四
外科症略
属性:夫人之有生死主于气血荣枯人之有疾病由于气血之失其常度故痈疽之发或由气热伤
血或由血
热伤气总之经络阻隔血气凝结然亦有阴症阳症表里虚实之不同经云五脏菀热痈发六腑又云六
腑不和留结为痈又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肺乘肝则为痈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
挛此皆脏腑之变又不专主于热专属于外也集验云痈疽之名虽有二十余症而其要有二阴阳而已
发于阳者为痈为热为实发干阴者为疽为冷为虚故阳发则皮薄色赤肿高多有椒眼数十而痛阴发
则皮浓色淡肿硬如牛颈之皮而不痛又有阳中之阴似热而非热虽肿而实虚若赤而不燥
欲痛而无脓既浮而复消外盛而肉腐阴中之阳似冷而非冷不肿而实赤微而燥有脓而痛外虽
不盛
而内实烦闷阳中之阴其人多肥肉紧而内虚阴中之阳其人多瘦肉缓而内实而又有阳变而为阴者
草医凉剂之过也阴变而为阳者大方热药之骤也然阳变阴者其症多犹可返于阳故多生阴症变阳
者其症少不能复为阴矣故多死然间有生者此医偶合于法百中得一耳薛立斋云痈疽有五善七恶
饮食如常动息自安一善也便利调匀或微见干涩二善也脓溃肿消水浆不臭内外相应三善也神彩
精明语声清亮肌肉好恶分明四善也体气和平病药相应五善也七恶者烦躁时嗽腹痛渴甚眼角向
鼻泻利无度小便如淋一恶也气息绵绵脉病相反脓血既泄 肿尤甚脓色臭败痛不可近二恶也目
视不正黑暗紧小白暗青赤瞳子上视晴明肉陷三恶也喘粗短气恍惚嗜卧面青唇黑便污未溃肉黑
而陷四恶也肩背不便四肢沉重已溃青黑筋腐骨黑五恶也不能下食服药而呕食不知味发痰呕吐
气噎痞塞身冷自汗耳聋惊悸语言颠倒六恶也声嘶色败唇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肿七恶也症见五善
病在腑者轻症见七恶病在脏者危凡五善之中见一二善症疮可治也七恶之内忽见一二恶症宜深
惧之太抵虚中见恶症者不可救实症无恶候者自愈临症之时最宜详细明察须分经络部分血气多
少穴远近有宜内治者有宜外治者元戎云自外而入者不宜灸自内而出者宜灸外入者托之而不
内内出者接之而令外故经云陷者灸之灸乃从治之意凡疮疡初起七日以前即用灸法大能破结化
坚引毒外出移深就浅功效胜于药力惟头为诸阳所聚艾炷宜小而少若少阳分野尤不可灸灸之多
致不救亦有因灸而死者盖虚甚孤阳将绝其脉必浮数而大且鼓精神必短而昏无以抵当火气宜其
危也又精要云脑
为诸阳之会颈项近咽喉肾俞为致命之所俱不可灼
艾苟不知宜忌一概混施非徒无益而反害之疡医虽属外科然其观色脉辨阴阳晰
经络分虚实未有不精乎内而能明乎外者也
卷之四
外科症治
属性:一切疮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随火而散此从治之法
也有回生
之功法用大蒜头去皮切三文钱浓安疮上用艾炷于蒜上灸之三壮换蒜复灸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
杀其大势不能为害如疮大用蒜捣烂摊患处将艾铺上烧之蒜败再换如不痛不起发不作脓或阴
毒尤宜多灸而仍不痛不起发不作脓者不治此气血大虚之候也
发背
心俞 委阳(一曰在尻臀下一寸六分大腿上有缝)
骑竹马灸法 主治一切痈疽恶疮发背妇人乳痈
法用薄篾一条以男左女右手臂腕中自尺泽穴横纹量起至中指端尽处截断为则却用竹
扛一条令
病者脱去上衣正身骑定使两人前后扛起令病患脚不着地仍令二人扶之勿使伛偻摇动却将前所
量篾从竹扛坐处尾 骨下着扛量起贴脊直上至篾尽处用墨点记此非灸穴更用薄篾量手中指同
身寸二寸平于脊中墨点处各开一寸是穴灸五七壮一曰疽发于左则灸右发右则灸左甚则左右皆
灸盖此二穴乃心脉所过之处凡痈疽皆心火留滞之毒灸此则心火流通而毒散矣起死回生之功屡
试屡效 左右搭手兼灸会阳
脑顶后疽 一名天疽俗名对口
男左女右脚中指下俯面第三纹正中用蕲艾灸七壮
乳痈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