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9-伤寒论纲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之症。血蓄于下。所以如狂者。经所谓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者是也。血瘀于下。所以喜忘者。内 
经曰。血并于下。乱而喜忘者是也。二者若有其一。则为蓄血症明矣。蓄血症又有轻重焉。如狂也。 
喜忘也。皆蓄血之甚。须抵当汤丸下之者也。如外已解。小腹急结。则为蓄血之轻者。桃仁承气 
利之。医之妙者。何也。在乎识形症。明脉息。晓虚实。知传变。其于形症之明者。众人所共识。 
又何以见其妙。必也形症之参差。众人所未识而独识之。且如病患无表里症。发热七八日。脉虽浮 
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此有瘀血。抵当汤。 
当不大便六七日之际。又无如狂喜忘之症。亦无少腹硬满之候。当是时。与承气者多矣。独能处以 
抵当汤。是为医之妙者也。何以知其有蓄血也。脉浮而数。浮则伤气。数则伤血。热客于气。则脉 
浮。热客于血。则脉数。因下之后。浮数俱去。则已。若下之后。数去。但浮者。则荣血间热去。 
而卫气间热在。为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也。及下之后。浮脉去而数不解者。 
则卫气间热去。而荣血间热在。热气合并。迫血下行。胃虚协热。消谷善饥。血至下焦。若下不止。 
则血得以去。泄必便脓血也。若不大便六七日。则血不得出泄。必蓄在下焦为瘀血。是用抵当汤 
下之。此实疾病之奇异。医法之元微。能审此者。真妙医也。 
张元素曰。或问攻下之法。须外无表症。里有下症。然后可攻。上言无表里症。况脉更浮数。 
何故可下。曰。此非风寒之病。是内伤致然也。若外不恶寒。里无谵语。但七八日发热。有烁津液。 
乃阳盛阴虚之时。苟不攻之。其热不已。而变生焉。故云。虽脉浮数。可下。不待沉实而后攻也。 
夫内伤者何。经曰。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伤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仲景之 
意。不外是理。凡伤寒当下之症。皆从太阳阳明在经之邪而入于腑。故下之。今不言阳明病。但 
云病患无表里症。此非自表之里而病也。但为可下。故编于阳明篇中。 
鳌按。前用抵当汤。虽表症仍在而罔顾者。急于救里也。用桃仁承气。虽外症已解。而邪甚者。 
仍当顾表也。此表里症俱无。而仍用抵当者。以表里热极也。合热是表热极。协热是里热极。无 
表症。是不头痛恶寒。无里症。是不烦燥口渴。 
前条大便反易。知血之瘀于中者已久。是验之于已形也。此条仍不大便。知血之在内者已结。 
是料之于未形也。六经惟太阳阳明二经多血。故俱有蓄血症。 
【纲】仲景曰。病患胸满痞痿。舌青口燥。但漱水不欲下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 
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目】王好古曰。血症。古人用药。虽有轻重之殊。而无上下之别。今分作上中下三等。以衄 
呕唾吐血为上部。血结胸中为中部。蓄血下焦为下部。夫既有三部之分。故药亦当随其轻重也。汗 
多为衄血。脉浮。灸之咽燥为唾血。当汗不汗。热入于里者为呕血吐血。此在上也。犀角地黄汤。 
凉膈散加生地亦可。然衄呕唾吐俱在上。亦当以轻重分之。大凡血症皆不饮水。惟气症则饮之。宜 
详审。此症乃足太阴所主。脾所不裹。越而上行。所以有吐呕之候。实者犀角地黄汤。虚者黄芩芍 
药汤。凡病呕吐者。以脾所主。故俱用芍药主之。是知太阴药也。血结胸中。头痛身疼。漱水不咽 
者。衄也。无热胸满。漱水不咽。喜忘昏迷。其人如狂。心下手不可近者。血在中也。桃仁承气。 
蓄血下焦。其人发狂。小腹满硬。小便自利。大便反黑。及脐下疼者。抵当汤丸。如狂者。在中。 
发狂者。在下。 
吴绶曰。凡蓄血者。瘀血留结于内。盖伤寒病在太阳。当汗不汗。则瘀热在里。必血结也。大 
抵看伤寒病患。心下两胁少腹。但有硬满处。以手按则痛者。盒饭问小便如何。若小便不利。乃 
水与气也。若小便自利。为有血也。 
王肯堂曰。病患七八日后。两手脉沉细。微肤冷。脐下满。或狂或躁。大便实而色黑。小便 
自利者。此蓄血症也。若老幼 
气虚弱者。宜生地黄汤。 

卷十
发狂
属性:【纲】仲景曰。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然如有热状。奄然 
发狂。 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目】张介宾曰。伤寒发狂。本阳明实热之病。然复有如狂症者。虽似狂而实非狂。此中虚实 
相反。最宜详辨。不可忽也。凡实热之狂。本属阳明。盖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邪传入胃腑。热 
结不解。因而发狂。内经脉解篇曰。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其恶火者。热甚也。 
恶人者。以阳明厥则喘 。 则恶人也。其病甚。则弃衣登高。逾垣上屋。或数日不食。以四肢为诸 
阳之本。阳盛则实。实则能登高也。弃衣而走。热甚于身也。妄言詈骂。不避亲疏而歌者。阳盛为 
邪也。又曰。阴不胜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又曰。邪入于阳则狂。是皆以阳明热邪。上乘心肺。 
故令心志昏乱若此。此阳狂也。然伤寒病至发狂。是为邪热已极。使非峻逐火邪。则不能已。故但 
察其大便硬结。或腹满而坚。有可攻之症。则宜以大小承气。或凉膈散、六一顺气汤之类。下之可 
也。如无胀满实坚等症。而惟胃火致然者。则但以白虎汤、抽薪饮辈。泄其火邪自愈。 
鳌按。此为水湿之病。其人胃本不虚。只因水气怫郁,郁极而发。奄者。忽也。言忽然而狂也。 
【纲】仲景曰。太阳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而反下之。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如狂者。 
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 
汤主之。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不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结症也。 
抵当汤主之。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忽自下。下者愈。其人不解者。 
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阳明病。其人喜忘者。必 
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 
【目】朱肱曰。发狂有二症。阳毒发狂。蓄血如狂。其外症与脉皆不同。病患烦躁。狂走妄言。 
面赤咽痛。脉实潮热。独语如见鬼状。此阳毒也。病患无表症。不发寒热。唇燥。但欲漱水。不欲 
入咽。其脉微而沉。小腹硬满。小便反利。大便必黑。身黄发狂。此血证谛也。大抵伤寒当汗不汗。 
热蓄在里。热化为血。其人喜忘而如狂。血上逆则喜忘。血下蓄则内争。甚则抵当汤丸。轻者桃仁 
承气汤、犀角地黄汤。须取尽黑物为效。 
血热蓄在膀胱。若用抵当汤。更须仔细。审其有无表症。若有蓄血症。而外不解。亦未可便用 
抵当。宜桂枝汤解外。缘热在膀胱太阳经也。 
张兼善曰。狂之所起。皆由阳盛。内经曰。阴不胜其阳。脉流薄疾。并乃狂也。又曰。邪入于 
阳则狂。邪入于阴则喑。难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脉经曰。阴附阳则狂。阳附阴则癫。病源 
曰。阳邪并于阳则狂。阴邪并于阴则癫。即诸经之狂。为阳盛也明矣。伤寒热毒在胃。并于心脏。使 
神不宁而志不定。遂发狂也。其或狂言目反直视。又为肾绝。汗出辄复热。狂言不能食。又若失志。 
死。若此。则非药所及。 
张介宾曰。如狂症。本非实热。发狂症。亦有轻重。如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及脉微而沉。反 
不结胸。其人如狂二条。以太阳热邪不解。随经入腑。但未至发狂。故曰如狂。此以热搏血分。 
蓄聚下焦。故宜下也。近见伤寒家。则别有如狂之症。古人未及言者。盖或由失志而病。其病在心也。 
或由悲忧而病。其病在肺也。或由失精而病。其病在肾也。或由劳倦思虑而病。其病在肝脾也。此 
其本病已伤于内。而寒邪复感于外。则病必随邪而起矣。其症如狂。亦所谓虚狂也。而虚狂症。则 
外无黄赤之色。刚暴之气。内无胸腹之结。滑实之脉。虽或不时躁烦。而禁之则止。口多妄诞。而 
声息不壮。或眼见虚空。或惊惶不定。察其上。则口无焦渴。察其下。则便无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