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9-伤寒论纲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兼进一二服。以助其真气也。或浓煎人参。徐徐与之。或未可用附子者。以三白汤倍人参主之。 
戴原礼曰。谵语属阳。郑声属阴。经云。实则谵语。虚则郑声。谵语者。颠倒错乱。言出无伦。 
常对空独语。如见鬼状。郑声者。郑重频烦。语虽谬而谆谆不已。年老人遇事则谇语不休。以阳气 
虚故也。此谵语郑声。虚实之所以不同也。二者本不难辨。但阳盛里实。与阴盛格阳。皆能错语。 
须以他症别之。大便秘。小便赤。身热烦。渴而妄言者。乃里实之谵语也。小便如常。大便洞下。 
或发躁。或反发热而妄言者。乃阴格阳之谵语也。里实宜下。调胃承气汤。热躁甚而妄言不休。大 
渴喜饮。理中汤。阴格阳。宜温胆汤、四逆汤、附子理中汤。 
又有不系正阳明。似困非困。间时有一二声郑语者。当随症施治。 
外有已得汗。身和而妄言者。此是汗出后津液不和。慎不可下。乃非阳非阴者。宜小柴胡和建 
中汤各半帖。和荣卫。通津液。若阳传入阴。自利。手足厥逆。语或错乱。此虽已自利。其中必有 
燥屎。犹当下之。阴中之阳。宜调胃承气汤。瘀血在里。大便黑。小便利。小腹痛。其人如狂 
谵语者。桃仁承气汤。妇人热入血室。亦能谵语。小柴胡汤。 
病后血气未复。精神未全。多于梦寐中不觉失声如魇。此不系谵语郑声。宜温胆汤去竹茹。入人参五分。 
或用六君子汤。 
魏荔彤曰。阳明胃病。固多谵语矣。然谵语亦有虚实不同。不可概施攻下。夫谵语固谵语。惟 
胃中实热。津液不足。方神明昏昧。而胡乱作语。此谵语也。若胃热不实。则神明不至甚乱而口语 
亦不甚糊涂。但说了又说。繁言絮语。失其常度耳。盖其中虚气弱。词不达意。故语至再三。此真 
为虚歉之象。不止伤寒症中有此。杂病气虚者多有之。以此为谵语而攻下。贼夫人之子矣。仲师必 
详为立辨。令人认明谵语是胡言乱语。郑声是重言复语。故自解之曰。郑声重语也。重字当作平声。 
张介宾曰。实则谵语。虚则郑声。此虚实之有不同也。夫二者总由神魂昏乱。而语言不正。又 
何以分其虚实。但谵语者。狂妄之语也。郑声者。不正之声也。谵语为实。实者邪实也。如伤寒阳 
明实热。上乘于心。心为热冒。则神魂昏乱而谵妄不休者。此实邪也。实邪为病。其声必高。其 
气必壮。其色必厉。其脉必强。凡登高骂詈。狂呼跳扰之类。皆是也。此之为病。有由燥屎在胃者。 
有由瘀血在脏者。有由火盛热极者。有由腹胀便秘口疮咽烂者。察其果实。即当以三承气。或白 
虎汤、凉膈散之类治之。郑声为虚。虚者神虚也。如伤寒元神失守为邪所乘。神志昏沉而错乱不正 
者。此虚邪也。虚邪为病。其声必低。其气必短。其色必萎。其脉必无力。凡其自言自语。喃喃不 
全。或见鬼怪。或惊恐不休。或问之不应。答之不知之类。皆是也。此之为病。有因汗亡阳。因下 
亡阴者。有因焦思抑郁。竭蹶心气者。有因劳力内伤。致损脾肾者。有因日用消耗。暗残中气者。 
凡其病虽起。倒而遏之即止。终不若实邪之难制者。即虚邪也。察其果虚。最忌妄行攻伐。少有差谬。 
无不即死。治此者。速宜察其精气。辨其阴阳。舍其外症。救其根本。稍迟犹恐不及。而况于误治乎。甚至有自利身 
寒。或寻衣撮空。面壁啐啐者。尤为逆候。盖虚损之人。最忌谵妄。故凡身有微热。脉见洪滑者生。 
心多烦躁。脉见微弱细急。而逆冷者死。 
【纲】仲景曰。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然汗出则愈。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 
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则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 
上二焦。必自愈。 
【目】朱肱曰。问。仲景云无犯胃气。何也。答曰。热因经水适来。乘虚入室。故血室有热。 
遂令谵语。当以小柴胡解之。却与胃实谵语不同。胃实有燥屎。故宜调胃承气下之。若血热有谵语。 
非胃家实。仲景恐人作胃实攻之。故曰。无犯胃气也。大抵谵语是热。属阳。而反见阴症者逆。 
刘完素曰。血病则肝伤。肝藏魂。肝伤则魂无所归。心神无主。此所以发谵语也。要之。此非 
胃实。因热入血室而肝实也。肝热心亦热。肝与心相近也。热伤心气。既不能主血。亦不能作汗。 
故但头有汗而不能遍身。 
此三条。皆因谵语而发。不重热入血室。更不重在伤寒中风。须知谵语有不因于胃者。故不可 
以谵语定为胃实之症。而犯其胃气。 
【纲】仲景曰。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 
额上出汗。手足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目】寇宗 曰。谵语者。真气昏乱。神识不清之所致也。心藏神而主火。病则热气归焉。伤 
寒胃中热盛。上乘于心。心为热冒。则神昏乱而语言多不知。所以言出无次而成谵妄之语。轻者睡 
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语言错乱。有谵语者。有独语者。有狂语者。有语言不休者。有言乱者。此数 
者皆因热之轻重也。谵语与独语。虽间有妄错。若与人言。犹有伦次。是热未至于极者也。经曰。独语 
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是独语。病犹未剧也。狂语者。热甚者也。由神昏而无所见。甚 
则至于喊叫也。语言不休。则更甚矣。至于乱语者。妄言詈骂。不避亲疏。为神明乱极。经曰。诸 
逆发汗。微 
者难瘥。剧者言乱。是难可复制也。谵语之由。又自不同。有由火劫者。有由汗出者。有由下利者。 
有由下血者。有由亡阳者。有由过经者。有由燥屎在胃者。如此条。则由三阳合病者。凡诸此类。 
脉短则死。脉和则愈。又身微热。脉浮大生。逆冷脉沉细。不过一日死。实则谵语。收敛在内。 
而实者本病也。或气上逆而喘满。或气下夺而自利者。皆为逆。经曰。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 
者亦死。谓其正气脱绝也。 
鳌按。尿蓄于膀胱。故遗尿为太阳本病。少阳经行身之侧。故难以转侧为少阳病。其余口不仁。 
面垢谵语。额上出汗。手足冷。自汗。皆属阳明。故虽三阳合病。实是阳明病。而略兼太少二经。 
所以专从阳明主治。其用白虎汤者。以胃热而非胃实也。 
【纲】仲景曰。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目】王好古曰。治老幼及虚人伤寒。五六日昏冒言妄。小便或淋或涩。起卧无度。或烦而不 
得眠。并宜白虎汤加山栀一钱。治热病及时疫。心躁。狂乱奔走。状似癫痫。言语不定。久不得汗。 
及时疫不知人者。以人中黄不拘多少。入罐内。泥封固。武火 半日。放地。去盖半日。研细。 
新汲水调下三钱。或未退。再服愈。 
吴绶曰。治伤寒热甚。心烦有痰。神昏谵语者。以竹沥、生花粉汁各一盏服之。按此方内热不 
禁下者可用。 
【纲】仲景曰。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故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 
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 
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目】王肯堂曰。经文内实之实。当作热。 
此段有五反一对。热与厥反。汤与丸反。硬与下利反。脉微与脉和反。药下与自利反。小便利 
与大便硬为一对。读者详之。下利谵语。其曰脉调和。手足和。小便利者。阳也。故用承气下之。 
其脉当微厥。及少阴但欲寐。被火气劫汗。谵语小便难者。阴也。故当用补剂和之。 
【纲】仲景曰。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小承气汤一升。腹 
中转失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失气者。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 
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目】朱肱曰。潮热脉滑疾者。必谵语也。小承气汤。大便秘。小便赤。手足温。脉洪数者。 
必谵语也。调胃承气汤。谵语。不恶寒。反恶热。白虎汤。已得汗。身和谵语者。柴胡桂枝汤。火 
迫而致谵语。亦白虎汤。 
鳌按。此以里虚句为主。盖通节所言形症。皆是假有余。脉微涩。乃是真不足。故谵语潮热。 
下症虽具。仲景于此。慎之又慎。只以小承气试之也。 
【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