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9-伤寒论纲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炎暑之时。必当根据经详审。则无差失。 
王好古曰。夏月发热恶寒。头疼。身体肢节痛。脉洪盛者。热病也。冬伤于寒。因暑气而发也。 
治与伤寒同。然夏月药须带凉。如用麻桂青龙三方。须加减。夏至前。桂枝加黄芩。夏至后。三 
方俱加知母、石膏。热病三日外。与前汤不瘥。脉仍数。邪气犹在经络。未入脏腑者。桂枝石膏汤 
主之。此方夏至后代桂枝症用。若三月至夏。为晚发伤寒。栀子升麻汤可用。 
鳌按。夏月热病。而王氏主用麻桂三方。殊非良法。当斟酌之。 
庞安常曰。大抵热病。大热。须得脉洪大有力。或滑数有力。乃为脉病相应。为可治。若小弱 
无力。难治。若人虚脉弱。宜以人参扶其元气。不可但攻其热。 
暑风者。由大热制金。不能平木。搐搦不省人事。其脉虚浮。浮者风也。虚者暑也。俗名暑风。 
乃相火甚而行令也。宜黄连香薷饮加羌活。或双解散加香薷。 
暑脉必虚。外症头疼口干面垢。自汗倦怠。或背恶热。甚者迷闷不省。而为霍乱吐 
利。痰滞呕逆。腹痛泄利。下血斑黄皆是。治以清心利小便为主。汗多者不利。宜白虎汤。次分表 
里。如在表。头痛恶寒。双解散加香薷。或十味香薷饮。如在半表里。泄泻烦渴饮水吐逆。五苓散。 
热甚烦渴。益元散。若表解里热。半夏解毒汤。下神芎丸。或老弱人冒暑。脉微下利。渴而喜温。 
或厥冷不省人事。竹叶石膏汤。加熟附冷冻饮料。次以来复丹、五苓散治之。凡夏月暑症。不可服诸 
热剂。致斑毒发黄。小便不利。闷乱而死。慎之。 
戴原礼曰。暑病有冒伤中三者轻重之分。或腹痛水泄。胃与大肠受之。恶心者。胃口有痰饮。 
此二者冒暑也。可与黄连香薷饮。或身热头疼。躁乱不宁。或身如针刺。此为热伤肉分。当解毒。 
白虎汤加柴胡。虚加人参。或咳嗽发寒热。盗汗不止。脉数。热伤肺经。火乘金也。此为中暑。宜 
清肺汤、柴胡天水散之类。 
张从正曰。暑伤五脏。为症不同。如暑入心。则噎昏闷不知人。入肝。则眩晕顽痹。入脾。则 
昏睡不觉。入肺。则嚏喘痿 。入肾。则消渴。 
李杲曰。脾胃虚弱。遇六七月湿旺。汗泄身重。短气。四肢痿软。脚 眼花。此肾与膀胱俱竭 
之状也。况汗大泄则亡津液。津者。庚大肠所主。三伏庚金受囚。木无可制。故风湿相搏。骨节 
烦疼也。夫壬膀胱已绝于巳。癸肾水已绝于午。今更逢湿旺。助热为邪。西北方之寒清绝矣。圣人 
立法。夏宜补者。为热伤元气。以人参、麦冬、五味、滋水之源。泻丙火。补庚金。益元气也。 
长夏暑热蒸人。损伤元气。四肢困倦。精神短少。两脚痿软。早晚则发寒厥。日高之后。复热 
如火。乃 
阴阳气血俱不足也。或心胸痞满。肢节沉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小便黄少。大便溏而频。或 
利或渴。自汗身重。此血先病而气不病也。若湿气先搏。脉必洪缓而迟。病虽互换少瘥。其天暑湿 
令则一。宜治以清燥。或远行大热而渴。则热舍于肾。故水不胜火。发为骨痿。此湿热成痿也。或 
热厥而阴虚。或寒厥而气虚。四肢如火。为热厥。四肢冰冷。为寒厥。寒厥腹中有寒。热厥腹中有 
热。脾主四肢也。 
虞抟曰。暑 之症。变异不等。非止归五脏。盖人之形气有虚实。感有轻重。则后时而发。至 
秋成疟痢是也。重则实时而发。如张氏所言诸症。至有轻变重。重变轻。亦自感有浅深。传有兼并。 
况人之形志苦乐不一。岂为无变异乎。四时之症皆然。 
杨士瀛曰。东垣论暑热症候则同。冬月伤寒传变为症之不一。彼为寒伤形。此为热伤气。若元 
气虚甚受病。忽于一时不救者。与伤寒阴毒。顷刻害人实同。故东垣启是病例。大开后人之盲 也。 
宜与痿门参看。 
陶华曰。中暑脉虚而伏。身热面垢。自汗烦燥大渴。四肢微冷而不痛。用白虎汤。痰逆恶寒。 
橘皮汤。热闷不恶寒。竹叶石膏汤。头痛恶心烦躁。五苓散。 
凡中暑。小柴胡加香薷最良。脉迟。洒然毛耸。口齿燥。人参白虎汤。霍乱烦躁。大渴腹痛。 
厥冷转筋。黄连香薷汤治之为要也。须冷服。热服反吐泻也。 
龚信曰。伤寒与伤暑所以异者。以伤寒伤暑俱有热。若伤暑而误作伤寒治之则不可。盖暑伤形。 
热伤气。伤寒则外恶寒而脉浮紧。伤暑则不恶寒而脉虚。此为异耳。治宜小柴胡加知母、石膏。 
或人参白虎汤、天久淫雨。湿令大行。苍术白虎汤。若元气素弱而伤之重者。清暑益气汤。 

卷七
湿痹
属性:【纲】仲景曰。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 
则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目】李 曰。痹者。痛也。太阳病。脉沉而细。关节烦疼。皮肤麻木。自汗者。防己黄 汤。 
无汗者。五积交加散。然湿气四时有之。兼风兼热兼寒者。随症加减。兼风者。先伤湿而后伤风。 
风在上受。湿先下受。风湿相搏。风在外而湿在内。大汗则其气暴。而内邪不能出。故风去而湿 
存。湿流入里则病重。微汗则其气缓。而内外之邪俱去。或湿症去而风症未去者。不久自解。寒热 
身痛。麻杏薏甘汤。身痛发热。小便不利。麻黄汤加苍术。肩脊腰背强痛者。羌活胜湿汤。肿痛微 
喘。杏仁汤。汗多。汉防己汤。虚者。身重难转侧。桂枝汤加白术。身重昏迷。自汗失音。下利不 
禁者。白通汤加术、草。身痛小便不利者。甘草附子汤。身重走痛者。小续命汤去麻黄、附子。热 
而重痛烦渴者。败毒散去柴胡、人参。加栝蒌。小便自利。及下利不止者死。兼寒者。伤寒无汗。 
寒湿相搏而有汗。不能周身。惟在头耳。身背强者。表不利也。症与风湿相似。渗湿汤主之。带表。 
五积交加散。里寒。理中汤加附子。寒多浮肿。术附汤妙。 
徐彬曰。此论湿之挟风。而湿胜以致痹着者。谓发热恶寒。太阳病也。乃湿胜而疼痛。太阳病 
来。邪自表入。湿挟风。风走空窍。故流关节。关节者。机关腠会之处也。风气滞于中。故逼心而 
烦。然风为湿所搏。而失其风之体。故脉沉而细。则知湿胜即名中湿。亦曰湿痹。痹着不去也。气 
既为湿所痹。则气化不敏。或小便不利。大肠主津。湿则反快而不艰涩也。病风者多燥闭。故以湿 
胜而快者为反耳。但当利小便者。便利而气化。气化而湿行。见不必狃于太阳而治风。亦非痛在关 
节而当温散之比矣。 
鳌按。仲景论湿病。而湿痹其最重者。故列首条。其余若风湿。风湿相搏。寒湿相搏。头中寒 
湿。湿温。湿热。风寒湿杂 
为痹为痉。此数种。皆湿病也。俱列于后。 

卷七
风湿
属性:【纲】仲景曰。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寒冷 
所致也。 
【目】刘完素曰。身尽疼者。湿也。发热日晡所剧者。风也。若汗出当风而得之者。则先有湿 
而后感风。若久伤寒冷得之者。则先伤风而后中湿。可与麻杏薏甘汤。 
陶华曰。风湿必脉浮。先伤湿而后伤风也。其症肢体肿痛。不能转侧。额上微汗。恶寒不欲去 
衣。大便难。小便利。热至日晡而剧。治法。但微解肌。宜羌活冲和汤。咽渴小便不利。五苓散。 
外不热。内不渴。小便利。术附汤。缓弱昏迷。腹满身重。自汗失音。大便不禁。白通汤去甘草加 
白术。身肿痛微喘恶风。杏仁汤。热而烦渴。小柴胡加花粉。中湿小便不利。一身尽痛。身黄。大 
便快。茵陈五苓散。大小便俱利。无黄者。术附汤。身痛鼻塞。小建中汤加黄芩。 
【纲】仲景曰。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桂枝附子汤主之。 
【目】虞抟曰。以散表中风湿。若大便硬。小便自利。桂枝去桂加白术汤。此条。妙在脉浮虚 
而涩。脉若沉实滑大数者。非也。 
【纲】仲景曰。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 
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 
也。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 
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目】张兼善曰。风在外而湿在内。风湿相搏也。汗大出者。其气暴。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