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9-伤寒论纲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或误饮冷水也。夫胃本虚而以为实。反责虚以取实。其为大逆。如前段所云也。于是胃气内空。 
则阳不足而越于外。阴之内守者。亦不能自固于中。且阴既虚。又生邪热。热入阴中。迫血妄行。 
于是血随邪热而上行。必从鼻而出。故趺阳脉浮而觉鼻中燥者。必衄也。然则趺阳得一浮脉。即知 
胃气之虚竭。兼一滑脉。即知邪热之妄行。其可不辨之而误有所治哉。 
此段言胃虚。大约虚寒则KT 食。虚热则吐血。于浮脉兼滑兼大而辨之。大即芤。滑即数也。 
可体原文上段言芤言革言数而明之。 
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蓄积有脓也。脉浮而迟。面赤而战惕者。六七 
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瘥迟。迟则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 
此段就脉之浮数辨论。曰诸脉。则左右三部九候皆该。不独两寸也。然必以两寸为气之聚。脉 
之归焉。 
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浊邪中下。名曰 
浑也。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虚微。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 
项强。颈挛。腰痛。胫酸。所谓阳中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阴气为栗。足膝逆冷。 
便溺妄出。表气虚微。里气微急。三焦相混。内外不通。上焦怫郁。脏气相熏。口烂食断也。中焦 
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气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若卫气前通者。小便赤黄。与热相 
搏。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脏腑。热气所过。则为痈脓。若阴气前通者。阳气厥微。阴无所使。 
客气内入。嚏而出之。声 咽塞。寒厥相逐。为热所壅。血凝自下。状如猪肝。阴阳俱厥。脾气孤 
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脐筑湫痛。命将难全。 
此段似乎辨症。但起手重提寸口脉阴阳俱紧一语。则浮中沉取之俱紧。乃三焦阴寒涸冱之象。 
故必详究表里上下之症。以为阴阳俱紧之脉证验。则辨症正以辨脉也。 
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唇口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 
来。其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欲解。到八日以上。反大发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 
腹内痛者。必欲利也。 
此段承上脉阴阳俱紧。申言寒湿中人上下成病。其症候次序。病情转变。大命生死。一切情状 
也。 
此段单就初病言。下段又就变迁言。 
脉阴阳俱紧。至于吐利。其脉独不解。紧去人安。此为欲解。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 
为晚发。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为欲解。 
此段又就脉阴阳俱紧申言之。以见脉之宜辨症。正所以证脉也。 
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必欲解也。若脉和。其人大 
烦。目重。睑内际黄者。此为欲解。 
此段总承上阴阳俱紧三段而申言之。点出手足三部脉。以见不独寸口也。 
脉浮而数。浮为风。数为虚。风为热。数为寒。风寒相搏。则洒淅恶寒也。脉浮而滑。浮为阳。 
滑为实。阳实相搏。其脉数疾。卫气失度。浮滑之脉数疾。即发热汗出者。此为不治。 
此段辨脉之浮数。以明症之轻重不同也。 
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其形损故也。 
此段结言辨脉之终。故就伤寒推究其所以死也。 

卷十六仲景辨脉平脉
平脉篇
属性: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初持脉。来 
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此段先明呼吸为脉所自始。 
问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顾闻其说。师曰。病家人请。云病患苦 
发热。身体疼。病患自卧。师到。诊其脉。沉而迟者。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表有病者。脉当浮大。 
今脉反沉迟。故知愈也。 
此段因脉辨症。 
此所谓沉迟。是就初持脉寸口浮取而言。非持之而得沉迟。故为病愈。此等大有关系。故申明 
之。 
假令病患云。腹内卒痛。病患自坐。师到脉之。浮而大者。知其瘥也。何以知之。若更有病者。脉 
当浮而细。今脉浮大。故知愈也。 
此段亦是因脉知症。更有病。更即仍字义。非别病也。 
师曰。病家人来请。云病患发热烦极。明日师到。病患向壁卧。此热已去也。设令脉不和。 
处言已愈。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盼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设令脉自和。 
言此病太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此段就病患情伪。察识其病之真假。而必以脉为定也。 
言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以受尽痛苦吓之。彼诈病者惊闻。必不敢见欺。而自吐实情矣。 
师持脉。病患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里病也。行迟者。 
表强也。坐而伏者。气短也。坐而下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此段就持脉时。病患之声音状貌情态。以辨明何病。亦以佐辨脉察病之法也。 
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伏之。若脉微弱者。 
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患云。实喉中病。虽尔。今复欲下利。 
此段辨明伏气之脉。故虽及症。而不言治法。 
冬时感寒。伏藏经中者。为伏气。今月春分。伏寒欲发时也。欲有伏气。为时令言。假令旧有 
伏气。诊于人而得之。脉微弱。指少阴也。喉痛如物伤之。而非火邪壅肿之喉痹。此正伏气。久已 
变热也。病患果云实喉中痛。辨脉验症。伏气已真矣。虽尔。喉痛为伏气上冲。且必下决作利也。 
问曰。人病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行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问曰。人不饮。其脉何 
类。师曰。脉自涩。唇口干燥也。 
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师曰。脉浮。面色乍白乍赤。 
此段并言三症。皆辨脉而兼望色。以知病之情状也。 
问曰。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者。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 
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 
此段明诊法轻重。以求脉于浅深。而知所属何脏也。 
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若见损脉来至。 
为难治。 
此段补叙少阴伏气。由元阳素虚。寒邪久蓄。变成热邪。上冲不透。下趋必利。为危候也。 
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顺有逆。何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 
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之。名曰顺。 
此段就五行生克之理。辨脉之衰旺。乘者为病邪。所乘者为正气也。 
问曰。脉有残贼。何谓也。师曰。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者。名为残贼。能为诸脉 
作病也。 
此段申明病脉。有害于如经之脉。又以些六脉为关要。故举以示人。弦紧者。阴病脉。残贼阳 
正脉之柔缓也。浮滑者阳病脉。残贼阴正脉之和缓也。浮而兼滑。大而芤也。沉涩者。亦阴病脉。 
残贼阳正脉之流行充畅也。举此六者以概之。然凡病脉。皆能残贼正脉。使之变动而不安其常。 
问曰。脉有灾怪。何谓也。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症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 
如食顷。病患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师曰。我前来不见此症。今乃变异。是名灾怪。又问曰。 
何缘作此吐利。答曰。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名灾怪也。 
此段辨脉审症。推究以至于极也。脉得太阳。必用散邪升阳汤剂。旧服药。今发作。必是寒凉 
之药。旧存于里。今得治表之汤。寒邪在表。未及驱逐。而寒药在里。先发作而吐泻矣。故曰灾怪。 
然寒药中存者。得吐泻可除。即今表邪亦不 
治而自散矣。何也。吐上越。必有汗可解也。 
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肝 
病自得濡弱者。愈也。假令得纯弦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是肝脏伤。故知死也。 
南方心脉。其形何似。师曰。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心病自得洪大者。 
愈。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脉来头大本小者。故名覆。病在表也。上微头小者。 
则汗出。下微本大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