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l  Psychology, p.402).
  学习动机既可看成一般的人格特征,也可以看成暂时的唤醒状态。例如,通过人格测验,发现有些人有较高的成就需要,这种需要能持久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里的高成就需要既是个体的一种学习动机,也是他的稳定的人格特征。又如,在一节普通的历史课上,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先讲一个有关的小故事,学生立即进入高度唤醒状态并准备投入后继学习。这样激起的学习动机是特殊的动机状态。由此可见,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应从一般人格特征和特殊动机状态两方面考虑。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两类:一是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也称内源性动机,指由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引起的动机。例如,有的儿童对阅读文艺作品很感兴趣,一有空就读文艺作品,从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也获得语言表达技能。由内源性动机激起的学习活动的满足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在学习活动之外的奖赏或分数,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另一种支持学习的动机是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也称外源性动机,指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学生努力学习,其满足不在活动过程本身,而在学习活动之外。
  “愉快教育”这一口号强调通过内在动机维持学习。但学生的学习不都像游戏,有的学习可能使人感到愉快,但许多学习是十分艰苦的,如背诵数千个外语单词,要与遗忘作斗争;要使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能等都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没有远大的目标,没有适当的外来压力,单靠个人兴趣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分析
  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动机对学习的作用不同于原有知识的作用。原有知识决定新的学习能否出现。通过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相互作用,原有知识将成为新的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学习动机可以加速或减慢新的学习过程的进行。但它只起催化剂作用,其作用是间接的,不直接参与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
  第二,动机对学习的作用是通过努力、集中注意为中介而实现的。如,学习动机作用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笨鸟先飞”或主动向他人请教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第三,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互为因果关系,而不是单向关系。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和加涅都持这种观点。加涅在阐明奥苏伯尔的动机观时指出:“由于这种原因,又因为动机并非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没有必要把学习活动推迟到学生养成适当兴趣和动机之后再进行,通常教授一个没有动机的学生的最好办法就是暂时忽略他的动机状态,并集中精力尽可能有效地对他实施教学,尽管缺乏动机,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学习;从学习的初步满足中他将充满希望地形成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引起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认知方面,而不是动机方面,并且要依靠由成功的教育成就引起的动机来加强进一步的学习。”(R.M.加涅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2页。)
与学习动机相关的几个概念
  学生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可以从许多不同方面来解释其行为原因,即学习动机。这些方面包括目标导向、兴趣与情绪、自我图式。
目标导向(goal  orientation)
  人的许多行为动力可以用目标导向(goal orientation)来解释,如参加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并获得好成绩既是许多优秀运动员奋斗的目标,也是推动他们刻苦锻炼的动力。目标(goal)是个体在动机性活动中努力追求的结果。如学生顺利升学,动物吃到食物等都是个体追求的结果,所以都可以作为行为的目标。当学生按照目标指引的方向去努力学习时,学生的这种学习行为是目标导向的行为。在这种行为中,学生一般意识到他当前的状况(如成绩属于中等)和将要实现的理想状态(成绩达到优等)以及这两种状态之间的差距。目标激励个体去努力消除两者之间的差距。
  心理学家认为,目标之所以对人起激励作用,其原因是:第一,目标能指引人的注意,使之集中精力去完成当前任务;第二,目标能激发人的努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第三,目标能增加人的持久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第四,目标能促使人寻求新的策略,改进学习或工作方法。可以将目标分成四类:
以任务为目标
  以学习或掌握为目标的学生倾向于寻求挑战性任务,不怕困难。他们主要关心自己已掌握的情况和能力的提高,不注重同学之间的比较。他们也倾向于寻求他人帮助,运用较适合的认知加工策略和学习策略。
以成绩为目标
  以成绩作为目标的学生关心要通过与他人比较显示自己的能力,关心获得好的测验分数。把超过他人作为目标的学生倾向于做那些看上去很聪明的事,如为了显示书读得多,就读那些容易的书。如果认为不可能胜过别人,他们可能采取避免失败的策略。他们更关心别人的评价,却不太关心自己习得了什么。
  
以回避为目标
  以回避工作为目标的学生不要学习,他们只求避免辛苦的工作。这类学生力图不花多少努力尽快完成作业和学习活动。当他们不必努力,或工作容易或他们能游手好闲时,他们就感到成功。
社会性目标
  与学生社会需要有关的目标。当学生年级升高进入青少年期时,他们的社会联系增多,他们参加了许多非学业性的活动,如体育活动、约会等,所以社会性目标对他们来说变得很重要。这类目标涉及多种需要,与学习有不同性质的关系,有的有助于学习,有的不利于学习。例如,为家庭和集体争取荣誉而努力学习的目标能支持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担心伤害同学的感情,而避免指出错误概念,则无助于学习。
  上面分别讨论了不同的目标导向和不同的学习者的特征,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往往不是单纯的,学生能协调多种目标,根据实际情境对不同目标作出选择。教师应引导学生确立以任务导向的目标,为支持这种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学生的目标产生影响:第一是反馈。通过反馈告诉学生他们的努力已在逐渐接近目标,这种反馈会进一步激励学生朝着目标作出更大努力,或者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目标。如在一项研究中告诉学生,他们已达到75%的目标,学生的自信、分析思维和成绩都得到提高(Bandura,  1997)。
  第二是认可目标。认可目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认可他人为他确定的目标;二是学生自己建立目标。在这两种条件下,目标的建立可以促进学习。
  按当前状态和要实现的预期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大小,可将目标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长远目标一般较为抽象、笼统;近期目标具体、明确。目标的动机作用对不同年龄儿童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具体的短期目标有助于激励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儿童的学习;长远的抽象的目标不易被低年级儿童认可,故很难起到激励作用;相反,对于高年级儿童或青少年来说,长远的目标可以对他们起持久的激励作用。
兴趣和情绪
兴趣
  学前儿童喜欢看动画片,少年儿童偏爱看武侠小说,成年男子迷恋看球赛。人们常用兴趣来解释这样的行为,说学前儿童对动画片感兴趣,成年男子对足球比赛感兴趣。心理学把兴趣定义为个体对某人或某事物的选择性注意的倾向。兴趣是由内外两个因素构成的:一是个体内在的需要,二是外界的人或事物具有满足个体内在需要的价值。如学前儿童有求知需要,少年儿童有崇拜英雄、追求惊险刺激的需要,成年男子有发泄自身情绪的需要,因而动画片、武侠小说和足球赛能分别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它们分别成了学前儿童、少年儿童和成年男子选择性注意的对象。
  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外界事物或活动本身的性质引起的,如学前儿童对动画片的兴趣;间接兴趣是由活动的结果的工具性价值引起的,如认识到学好外语可以出国,因而对学习外语感兴趣。低年级学生因认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