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应该指出,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具体性和直观性,并不意味着对他们的教学只能是发现的或非言语的。言语讲授的接受学习也是可行的,唯一必要的条件是教师用语言讲解抽象概念时,需要给学生提供有关概念的例子。这种例子既可以是语言描述的,也可以是用实物或模型演示的。如果能把言语讲解、演示和有指导的发现经验很好地结合,则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水平。
根据中学生认知发展抽象水平占优势的特点进行教学
  根据认知发展的理论,儿童进入青年前期和青年初期,认知功能渐渐由具体、直觉水平占优势过渡到抽象水平占优势。中学教师面对着抽象思维能力渐渐占优势的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要适应他们认知的新发展。
  如前所述,认知发展进入形式运算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及其关系时,可以省去具体的实际经验这根拐杖而直接理解语言或其他符号陈述的抽象概念及其关系,唯一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对于构成这些概念或原理的概念已经掌握。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在讲授教学中也会使用一些具体例子,但这里使用具体例子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直觉的意义,而是为了讲清真正的抽象意义,或者使讲解鲜明、生动。
  虽然在这一发展阶段,学生可以省去具体的实际经验而直接理解新的抽象概念,但并不是说,具体的实际经验、发现或问题解决的经验,在他们今后的学习中不再必要了。如前所述,当他们遇到新的学科,尤其是遇到其中的困难部分时,他们往往还会回到具体、直觉的水平。但是,由于学生在这种具体学科的学习中,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渡非常迅速,所以,利用具体的实际经验或发现经验以便产生或提高直觉的意义,只应在这门学科教学的早期阶段。另外,运用发现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鉴别科学方法和检验言语的理解,还是必要的。
教学要促进认知发展
  教学虽然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但不能一味地被动适应,要主动地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运用最近发展区的概念,阐明了这种可能性,即通过教学,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转化为儿童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再开辟新的最近发展区……如此循环往复,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此外,维果茨基的理论还指出了促进认知发展的方法,即在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中,运用支架的技术,促进儿童由最近发展区水平向独立解决问题水平的转化。
  维果茨基的理论虽然论证了教学促进认知发展的可能性和技术,但在教学哪些内容才能促进发展上却讲得比较笼统。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则在教学内容上较之维果茨基的理论更为具体。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认知发展其实是知识的发展。据此,教学要促进认知发展,就要教给学生有组织的、结构化的陈述性知识,自动化的智慧技能以及高效的认知策略。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在前面几章中已有详细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风格的个别差异及其教学含义
个体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目前,通常用与学习关系密切的能力倾向表示个别差异。一般分为三类:(1)智力和原有知识;(2)成就动机及相应的个性特征;(3)学习风格。研究认为,这些个别差异对学习与教学的不同方面有着不同的影响:作为潜在的认知加工技能的智力对教学活动的质(即学习活动的种类)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与成就动机有关的个性倾向主要对教学活动的量(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起作用;而作为典型的个体学习方式或学习倾向的学习风格,其主要作用在于参加并调节学习活动的进行。本节论述学习风格的个别差异对教学的影响。下一节论述智力的个别差异对教学的影响。学习动机将在第十一章论述。
学习风格概述
学习风格的定义
学习风格的研究历史不长,至今尚无公认的定义。我们在国外研究者对学习风格的定义基础上,作出如下界定: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这里的学习策略指学习方法,学习倾向指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有些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会随学习任务、学习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有些则表现出一贯性,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那些持续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就构成了学习者具有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
学习风格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进行细致分析。其中对学习影响比较大、现有研究也较多的层面是学习风格的心理层面。
  1.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主要指个体对外界环境中的生理刺激(如声、光、温度等),对一天内的时间节律以及对接受外界信息的不同感觉通道的偏爱。例如,在生理刺激方面,有的学习者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有的则喜欢在背景音乐中学习;在时间节律方面,有些人喜欢清晨学习,有些人则喜欢在晚上或深夜学习。
  2.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认知要素具体表现在认知过程中归类的宽窄、信息的继时性加工与同时性加工、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分析与综合、沉思与冲动等方面。情感要素具体表现在理性水平的高低、学习兴趣或好奇心的高低、成就动机水平的差异、内控与外控以及焦虑性质与水平的差异等方面。意动要素则表现为学习坚持性的高低、言语表达力的差异、冒险与谨慎等等。
  3.学习风格的社会要素。包括个体在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征。例如,有些人喜欢独立学习,有些人喜欢和他人一起学习。
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及其教学含义
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
  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实质上是一个人的认知风格在学习中的体现。所谓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场独立认知方式与场依存认知方式,冲动型认知方式与沉思型认知方式。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两个概念来源于威特金(H.Witkin)对知觉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威特金为了研究飞行员怎样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和见到的外部仪表的线索调整身体的位置,专门设计了一种可以摇摆的座舱,舱内置一座椅。当座舱倾斜时,被试可调整座椅,使身体保持垂直。研究发现,有些被试主要利用来自仪表的视觉线索,不能使自己的身体恢复垂直。另一些人则主要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尽管座舱倾斜,仍能使身体保持垂直。威特金将前一种人的知觉方式称为场依存方式,后一种称为场独立方式。后来的研究发现,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场独立性者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场依存性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场独立性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数学,且成绩较好,两者呈显著正相关,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以内在动机为主。场依存性学生一般较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他们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场独立性者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而场依存性者则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他们难以从复杂的情境中区分事物的若干要素或组成部分。
  此外,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学生对教学方法也有不同偏好。场独立性学生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比较易于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反之,场依存性学生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因为他们需要教师提供外来结构,需要教师的明确指导与讲解。场独立性者与场依存性者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见表10…3。
  表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