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皮连生
                                                         2004年4月6日


初版前言
  我们在选取1983年10月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部分教材的基础上撰写,经过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和教育系四个班的试点后,编就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此书已被列为国家教委推荐的文科教材。它可供全国师范院校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之用,也可供中小学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参考。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一门应用科学。编写本书的基本观点是: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不是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在教育实践中的直接应用,不是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邻近学科内容的剪裁与汇编,也不是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注释,而是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与特点,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与方法的一门科学。
  本书是以阐明学校教育情境下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并试图从两个方面探求学校里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一方面,分析学生学习的性质、基本过程与结果,从而揭示其间的一般的心理学规律。这里,“学习”一词包括认知、情感和心理动作三方面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分析制约学生学习的内外因素以及其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揭示学生学习的一般的心理学规律。在论述这些内外因素时,为了避免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等邻近学科在内容上的重复,不多谈因素本身,只侧重于查明各制约因素同学生学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用以指导学校教育的实践。学校教育涉及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学生的学,有教师的教,所以在剖析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的同时,也指示了教师如何施行有效的指导。
  本书共十五章,归纳为“绪论”、“学习的过程”、“影响学习的内部因素”、“影响学习的外部因素”和“测量与评价”五大部分。其中的第二、三、四部分则为全书的重点。第二部分,概述了学习的方方面面和有意义学习的一般过程以后,接着阐明概念与规则学习、解决问题与创造性,系学生认知学习的核心。为了表明学生的学习不限于知识与智慧技能的获得,还介绍了运动技能的学习以及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或改变。第三和第四部分,分别描述了制约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涉及认知结构的变量、认知发展与智力差异、动机和人格四方面的因素;后者涉及教学的媒介与方法、集体与社会和教师的特征三方面的因素。据此构成了全书二至十四章的主体工程。全书以简介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作用与方法为前绪,使读者获知这一科学领域的概貌。测量与评价则作为全书的结尾。测量与评价是学校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是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教育质量的一种手段。这样的组织结构较好地体现此书体系的严密性和知识的系统性。
  本书中选用了大量的科研材料,在吸取国外80年代新材料的同时特别注意援引我国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使观点与材料、理论或学说与实验数据更好地统一起来,从而增强了教材内容的新颖性与科学性。引介我国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至教育、教学的实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此书的可读性。
  本书在每章之前都提出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每章之末,除了列出有关的主要参考资料外,都有数十道各种类型的习题。这与只有四五道思考题的习惯做法相比,不仅更有助于巩固记忆,而且更有利于理解和应用学过的知识,收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之效。
  各章习题的标准答案附后,以便读者查阅。
  本书主要是由邵瑞珍、皮连生和吴庆麟三人合作完成的。邵瑞珍负责第一、二、五、十五章,皮连生负责第三、四、六、八章,吴庆麟负责第十、十三、十四章编写的任务。殷普农、周晓萍、罗清旭和段斌则分别参加第七、第九、第十一和第十二章的撰写工作。本书先印成讲义,使用后,经邵瑞珍和皮连生逐章复审、修改,而后定稿。在各章练习题的标准答案的拟定工作中,皮连生和吴庆麟花了大量劳动。
  我们由衷地感谢在此书编写过程中给以热情关注、鼓励和大力支持的领导们、同行专家们和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们。我们恳切地请求读者对本书在体系结构、内容和文字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错误和缺点进行批评并加以指正。
     
                                                           编著者
                                                         1987年9月
                                                         
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出现了以传递人类知识经验和改善人的本性为目的的教育。心理学是人类对自我的探求。它作为一门严格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只有短短100余年的历史,但它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却有漫长的过去。自从人类历史有文字记载以来,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哲学家,往往也都是教育家。教育是他们应用包括心理学思想在内的哲学观点的一个重要领域。为了了解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历史渊源,我们先回顾在科学心理学产生以前,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然后回顾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即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诞生,以及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结合100年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最后探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以及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内容和范围,目的是使初学者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及其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学完本章以后,应做到:
  1.能陈述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心理学与教育结合的不同特点,包括列举代表性人物、著作及其对心理学与教育结合所作的贡献;
  2.能对流行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体系、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做出适当评价;
  3.能列出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主要邻近学科,能陈述本学科与它们的关系。
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找到了它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中国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在论述教育问题时,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观点。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孔子教育的成功,是与他在实践中注意总结与运用哲学心理学思想分不开的。例如,他对学生的性格、才能和志趣有深刻的了解。他的学生颜回称他“循循然善诱人”。孔子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他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高觉敷主编的《中国心理学史》对孔子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作了全面分析,指出孔子在学习心理方面提出了“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七个学习阶段的思想;在德育心理方面,“把品质的形成也看成一个过程”,包括“知、情、意、行”四个阶段。此外,该书还认为,孔子在差异心理和教师心理方面也有许多深刻论述,有些至理名言流传至今。(高觉敷主编:《中国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9~53页。)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成书大约在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11年。该书提出的许多教学原则,如“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等,都闪耀着光辉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孔子和《学记》中许多光辉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西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大多数现代心理学家都同意,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mind)和行为的科学。但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在哲学家们的论著中,人的心理被称为灵魂或精神。有人认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所著的《灵魂论》(De Anima,又译《精神论》)一书,是一本最古老的心理学论著。(陈孝禅著:《普通心理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页。)
  在人类历史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