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松峰曰∶此专引经义,刺法不赘。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邪入经络,则神不安,故不乐。)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
痛面赤无汗。(心脉起于心中,其支别者,从心系上挟咽。小肠之脉,直行者,循咽下膈抵胃。其
支别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外 。故兼见诸症。心在液为汗,今病热,故无汗以出耳。)
壬癸甚,(克。)丙丁大汗。(气旺。)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胃脉起于鼻交 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
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故先头重颊痛颜
青也。脾之脉,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其直行者,上膈挟咽。故烦心欲呕也。)身热。
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胃脉支别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
髀关。气街者,腰之前,故腰痛也。脾脉入腹,属脾络胃,入胃之脉,自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
出大迎,循颊车。故腹满泄而两颔痛也。)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肺主皮毛,热中之,则先淅然恶风,起毫毛也。
肺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今肺热入胃,胃热上升,故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
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肺居膈上,气主胸膺,在变动为咳,背为胸中之府,故喘咳,
痛走胸膺不得太息。肺之络脉,上会耳中,今热气上薰,故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
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豆,立已。
肾热病者,先腰痛 膀胱脉,循肩 内,挟脊抵腰中,又腰为肾之府,故痛。 ( ,脊梁后骨。) ,
苦渴数饮,( ,音行。 ,音酸,酸痛也。肾脉自循内踝之后,上 内,出 内廉。又直行者,从
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 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膀
胱脉,从脑出,别下项。肾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趋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
上内。又其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故见诸症。)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
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员员,靡定也。澹澹,无意味也。)
又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亦。肺热
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以面之部位应五脏。)
又曰∶治诸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热退身凉也。)而止也。(乃可
以止针。)
余曾见一小儿患瘟热邪深重,弃衣而走,昼夜靡宁,手足不闲,翻动器皿,掏拨什物,寻得凉水
一瓮,且浴且饮,一日后,随热退身凉而愈。松峰记。
刺法自有专门,以此数段中义蕴有关于瘟疫,故采录之,非讲刺法也。
热论篇帝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
何也?岐伯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太阳六经之长,总摄诸阳。)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
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盛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一日巨阳受之,(巨阳,
太阳也。)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
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
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
太阴脉循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
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
行,五脏不通则死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下而已。
松峰曰∶此《内经》、《伤寒》传经之正例也。瘟疫虽与伤寒不同,但邪在膜原,正当经胃交关
之所,半表半里。其热淫之气,浮越于某经即显某经之症,专门瘟疫者,又不可不知也。(汗下又
不可泥定三日。)
经曰∶其冬有非节之暖者,名曰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冬温复有先后,
更相重沓,亦有轻重,为治不同。
松峰曰∶冬暖,来年入夏必病,当时病者却少。
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松峰曰∶《云笈七签》中引作冬伤于汗,甚妙。盖言冬时过暖,以致汗出,则来年必病温。
余细体验之,良然。冬日严寒,来春并无瘟疫,以其应寒而寒,得时令之正故耳。且人伤于寒岂能
稽留在身,俟逾年而后病耶?
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松峰曰∶藏精者,百病不生,岂第不病温而已哉。
论疾诊尺篇曰∶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其脉盛而滑者,病且出也。
松峰曰∶出字谓邪不入里,将解散也。
张仲景温病篇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
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音旱。鼻息如雷。)语言难出。(自发汗已
至此,言大发其汗之害。)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脏气不固,故失溲。此四句言误下之害。)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螈 。(痫,
音闲。俗云羊羔风,其声如羊。螈 ,音炽纵,抽拉发搐。此四句言用火逼汗,劫取之害。)若火薰
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表热无寒,故不宜汗。里热无实,故不宜下。表里俱热,尤不宜火。
若误汗、下、火劫则逆,一逆尚可延引时日,再逆第二次,则阴立亡而死。)
经曰∶春应暖而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
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刘南瑛曰∶四时气候不正为病,谓之时症,与伤寒、温、暑、寒疫等症不同,唯秋从未见有病者。
《素问》∶四时不节,则生大疫。
《伤寒论》曰∶阳脉洪数,阴脉实大,遇温热变为温毒。(阳主表,阴主里,洪数实大皆热
也。两热相合,变为温毒。)
又曰∶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瘟病
由不正之气散行诸经,难别何经所受,必审其病之属于何经,而后可以施治。)
热病须得脉浮洪,细小徒自费神功,(阳病当得阳脉。细小,阴脉也。属死症,不治。)汗后
脉静当便瘥,喘热脉乱命应终。(汗后邪退即生,邪盛即死。)
松峰曰∶热病而脉细小,虽云不治,然有脉厥者,不在此例。
阳毒健乱四肢烦,面赤生花作点斑。狂言妄语见神鬼,下痢频多喉不安。汗出遍身应大瘥,鱼口
开张命欲翻。有药不辜(负也。)但与服,能过七日始能安。(阳症宜汗解,如失汗则邪传入脏,故
有健乱等危症。病传在里不当汗,又加之遍身自汗,口如鱼口开张者死。能过七日乃过经,阳热退,
方有可救之理。)
松峰曰∶七日能安之说,不过言方有可救之理,非云愈也,总不可泥。
热病未汗,脉须浮洪;既汗,脉当安静。倘有散漫之脉或不汗而愈,(不汗而愈,谓之干瘥。)其平
复未可全许也。
瘟疫,众人一般病者是。又谓之天行时疫。治法有三,宜补、宜散、宜降。热甚者,宜服童便。
松峰曰∶补者,如四损不可正治及老幼与本来虚弱者是也。(四损解,见诸论中。)散者,清
凉解散是也。(瘟症不宜温散。)降者,从大小便驱逐其邪是也。
瘟家之脉散难名,随其脉状分诸经。若浮而大按无力,补中带表随时宁。
松峰曰∶浮大无力,本虚怯脉,何以知其为瘟疫乎?必应以瘟脉、(洪数而浮。)瘟症参之,方
为无弊。脉状状字,指病症与色、与声而言。
疫症关系,全在虚实二字。实者易治,虚者难治,以元气本虚,邪不易解。若治挟虚者,而
不知托散,但知攻邪,愈攻则愈虚,愈虚则断无有不死者。
松峰曰∶虚实二字,三种疫病皆有之,即瘟中亦有虚实,但热多而无寒耳。
瘟疫之来无方,然召之亦有其故,或人事之错乱,天时之乖违,尸气之缠染,毒瓦斯之变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