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2-儒门事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天元纪大论》曰∶至数极而道不惑。可 
谓明矣。所谓药之巧能者,温凉不同,寒热相反,燥湿本异云云,前已言之矣。斯言气也,至于 
味之巧能,如酸能收,甘能缓,辛能散,苦能坚,咸能软,酸属木也。燥金主于散落而木反 
之,土湿主于缓而水胜之,故能然也。若能燥湿而坚火者,苦也。《易》曰∶燥万物者, 
莫燥乎火。凡物燥则坚也。甘能缓苦急而散结。甘者,土也。燥能急结,故缓则急散也。辛能散抑、散 
结、润燥。辛者,金也。金主散落,金生水故也。况抑结散,则气液宣行而津液生也。《藏气法 
时论》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咸能软坚。咸者,水也。水润而柔 
,故胜火之坚矣。此五脏之味也。其为五味之本也淡也。淡,胃土之味也。胃土者,地也。地 
为万物之本,胃为一身之本。《天元纪大论》曰∶在地为化,化生五味。故五味之本淡也。 
以配胃土,淡能渗泄利窍。夫燥能急结,而甘能缓之;淡为刚土,极能润燥,缓其急结,令气通 
行,而致津液渗泄也。故消渴之人,其药与食,皆宜淡剂。《至真要大论》曰∶辛甘发散为 
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燥,或 
润,或坚,或软,所以利而行之,调其气也。《本草》云∶药有三品∶上品为君,主养命, 
小毒,以应天;中品为臣,主养性,常毒,以应人;下品为佐使,主治病,大毒,以应地。 
不在三品者,气毒之物也。凡此君臣佐使者,所以明药之善恶也。处方之道,主治病者为君 
,佐君者为臣,应臣之用者为佐使。适其病之所根,有君、臣、佐、使、奇、偶、小、大之 
制;明其岁政君臣脉位,而有逆、顺、反、正、主疗之方,随病所宜以施用。 
其治法多端, 
温者清之,清者温之,结者散之,散者收之,微者逆而制之,甚者从而去之,燥者润之,湿 
者燥之,坚者软之,软者坚之,急者缓之,客者除之,留者却之,劳者温之,逸者行之,惊 
者平之,衰者补之,甚者泻之,吐之下之,摩之益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灸之制之,适 
足为用,各安其气,必清必净,而病气衰去,脏腑和平,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 
《阴阳 
加,气之所衰,不可以为功也。 
今集诸经验方附于篇末。 

卷十三刘河间先生三消论
神白散
属性:治真阴素被损虚,多服金石等药,或嗜炙爆 
桂府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生用)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水调下。或大渴欲饮冷者,新汲水尤妙。 

卷十三刘河间先生三消论
猪肚丸
属性:治消渴、消中。 
猪肚(一枚) 黄连(五两) 栝蒌(四两) 麦门冬(四两,去心) 知母(四两,如无,以茯苓代之) 
上四味为末,纳猪肚中,线缝,安置甑中, 
蒸极烂熟,就热于木臼中捣可丸,如硬,少加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渐加至四、五 
十丸,渴则服之。如无木臼,于沙盆中用木杵研亦可,以烂为妙矣。 

卷十三刘河间先生三消论
葛根丸
属性:治消渴,消肾。 
葛根(三两) 栝蒌(三两) 铅丹(二两) 附子(一两者,炮,去皮脐用) 
上四味,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进三服。治日饮硕水者。春夏去附子。 

卷十三刘河间先生三消论
胡粉散
属性:治大渴,百方疗不瘥者,亦治消肾。 
铅丹 胡粉(各半两) 栝蒌(一两半) 甘草(二两半,炙) 泽泻 石膏 
上八味为细末。水服方寸匕,日二服。壮者一匕半。一年病,一日愈;二年病, 
二日愈。渴甚者二服;腹痛者减之。如丸服亦妙,每服十丸,多则腹痛也。 

卷十三刘河间先生三消论
三黄丸
属性:主治男子妇人,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发寒热者。 
春三月∶黄芩(四两) 大黄(二两) 黄连(四两) 
夏三月∶黄芩(六两) 大黄(一两) 黄连(一两) 
秋三月∶黄芩(六两) 大黄(二两) 黄连(三两) 
冬三月∶黄芩(三两) 大黄(五两) 黄连(二两) 
上三味,随时加减,捣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大豆大。每服五丸,日三服。不去 
者加七丸。服一月病愈,尝试有验矣。 

卷十三刘河间先生三消论
人参白术散
属性:治胃膈瘅热,烦满不欲食;或瘅成为消中,善食而瘦;或燥郁甚而消渴,多饮 
而数小便;或热病;或恣酒色,误服热药者,致脾胃真阴血液损虚。肝心相搏,风热燥甚, 
三焦肠胃燥热怫郁,而水液不能宣行,则周身不得润湿,故瘦瘁黄黑。而燥热消渴,虽多饮 
,而水液终不能浸润于肠胃之外,渴不止,而便注为小便多也。叔世俗流,不明乎此,妄为 
下焦虚冷,误死多矣。又如周身风热燥郁,或为目瘴、痈疽、疮疡,上为喘嗽,下为痿痹, 
或停积而湿热内甚,不能传化者,变水肿腹胀也。 
凡多饮数溲为消渴,多食数溲为消中,肌 
肉消瘦,小便有脂液者为消肾。此世之所传三消病也。虽无所不载,以《内经》考之,但燥 
热之微甚者也。此药兼疗一切阳实阴虚,风热燥郁,头目昏眩,风中偏枯,酒过积毒,一切肠胃涩滞壅塞, 
疮癣痿痹,并伤寒杂病烦渴,气液不得宣通,并宜服之。 
人参 白术 当归 芍药 大黄 山栀子 泽泻(以上各半两) 连翘 栝蒌根 干葛 茯 
苓(以上各一两) 官桂 木香 藿香(各一分) 寒水石(二两) 甘草(二两) 石膏(四两) 滑石 
盆硝(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半盏,绞汁,入蜜少许,温服 
。渐加十余钱,无时,日三服。或得脏腑疏利亦不妨,取效更妙;后却常服之,或兼服消痞 
丸。似觉肠胃结滞,或湿热内甚自利者,去大黄芒硝。 

卷十三刘河间先生三消论
人参散
属性:治身热头痛;或积热黄瘦;或发热恶寒,蓄热寒战;或膈痰呕吐,烦热烦渴;或燥湿泻痢; 
或目疾口疮;或咽喉肿痛;或中风昏眩;或蒸热虚汗,肺痿劳嗽,一切邪 
热变化,真阴损虚,并宜服之。 
石膏(一两) 寒水石(二两) 滑石(四两) 甘草(二两) 人参(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或冷水亦得。 
三消之论,刘河间之所作也。因麻征君寓汴梁,暇日访先生后裔,或举教医学人,即其人矣 
。征君亲诣其家,求先生平昔所着遗书。乃出《三消论》、《气宜》、《病机》三书未传于世者 
。文多不全,止取《三消论》,于卷首增写六位藏象二图,其余未遑润色,即付友人穆子昭 
。子昭乃河间门人,穆 
大黄之后也,时觅官于京师,方且告困,征君欲因是而惠之。由是余从子昭授得一本。后置 
兵火,遂失其传。偶于乡人霍司承君祥处,复见其文。然传写甚误,但根据仿而录之,以待后 
之学人,详为刊正云。时甲辰年冬至日,锦溪野老,书续方柏亭东,久亭寺僧,悟大师传经 
验方。 
治饮水百杯,尚犹未足,小便如油,或如杏色。服此药三、五日,小便大出,毒归于下,十 
日永除根本。此方令子和辨过,云是重剂可用,悟公师亲验过矣。 
水银(四钱) 锡(二钱,用水银研成砂子) 牡蛎(一两) 密陀僧(一两) 知母(一两) 
紫花苦参(一两 
上为细末,男子用不生儿猪肚一个,纳药,妇人用 
猪肚一个,麻线缝之,新瓦一合,绳系一两遭,米一升,更用栝蒌根末半斤,却于 
新水煮熟,取出放冷,用砂盆内研烂,就和为丸。如猪肚丸法用之。 

卷十四
扁鹊华佗察声色定死生诀要
属性:病患五脏已夺,神明不守,声嘶者,死。 
病患循衣缝, 语者,不可治。 
病患阴阳俱绝,掣衣撮空,妄言者,死。 
病患妄语错乱,及不能言者,不治;热病者,可治。 
病患阴阳俱绝,失音不能言者,三日半死。 
病患两目 有黄色起者,其病方愈。 
病患面黄目青者,至期而死,重出在下文。 
病患面黄目赤,不死;赤如 血者,死。 
病患面黄目白者,不死;白如枯骨者,死。 
病患面黄目黑者,不死;黑如 ,死。 
病患面黑目青者,不死。 
病患面目俱黄者,不死。 
病患面青目白者,死。 
病患面黑目白者,不死。 
病患面赤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