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2-儒门事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中,仅得一两人,而反招暴祸。若乃医,本至精至微之术,不能自保,果贱技也哉?悲夫! 

卷三
三消之说当从火断二十七
属性:八卦之中,离能 物;五行之中,惟火能焚 
物;六气之中,惟火能消物。故火之为用,燔木则消而为炭;焚土则消而为伏龙肝;炼金则 
消而为汁; 石则消而为灰;煮水则消而为汤;煎海则消而为盐;干汞则消而为粉;熬锡则 
消而为丹。故泽中之潦,涸于炎晖;鼎中之水,干于壮火。盖五脏,心为君火正化;肾为君 
火对化;三焦为相火正化;胆为相火对化,得其平,则烹炼饮食,糟粕去焉;不得其平,则 
燔灼脏腑,而津液竭焉。故入水之物,无物不长;入火之物,无物不消。夫一身之心火,甚 
于上为膈膜之消;甚于中,则为肠胃之消;甚于下,为膏液之消;甚于外为肌肉之消。上甚 
不已,则消及于肺;中甚而不已,则消及于脾;下甚而不已,则消及于肝肾;外甚而不已,则消 
及于筋骨。四脏皆消尽,则心始自焚而死矣。故《素问》有消瘅、消中、消渴、风消、膈消 
、肺消之说。消 
之证不同,归之火则一也。 
故消瘅者,众消之总名;消中者,善饥之通称;消渴者,善饮 
之同谓。惟风消、膈消、肺消,此三说,不可不分。风消者,二阳之病。二阳者,阳明也。 
阳明者,胃与大肠也。心受之,则血不流,故女子不月;脾受之则味不化,故男子少精,皆不能 
成隐曲之事。火伏于内,久而不已,为风所鼓,消渴肠胃,其状口干,虽饮水而不咽,此风 
热格拒于贲门也。口者,病之上源,故病如是。又《经》曰∶二阳结,谓之消。此消乃肠胃之消也 
。其善食而瘦者,名曰食 ,此消乃肌肉之消也。膈 
消者,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王太 
仆云∶心肺两间中有斜膈膜,下际内连横膈膜。故心移热于肺,久久传化,内为膈热消渴而 
多饮者,此虽肺金受心火之邪,然止是膈消,未及于肺也。故饮水至斗,亦不能已。其渴也,其状 
多饮而数溲,或不数溲变为水肿者,皆是也。此消乃膈膜之消也。肺消者,心移寒于肺,肺 
主气,《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之精气,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 
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以为常也。《灵枢》亦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今心为阳火,先受阳邪,阳火内郁,火郁内传,肺金受制,火与寒邪,皆来乘肺,肺外为寒所搏,阳 
气得施,内为火所燥,亢极水复,故皮肤索泽而辟着,溲溺积湿而频并,上饮半升,下行 
十合。故曰∶饮一溲二者,死。膈消不为寒所搏,阳气得宣散于外,故可治。肺消为寒所搏 
,阳气自溃于中,故不可治。此消乃消及于肺脏者也。又若脾风传之肾,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 
痛,出白液,名曰蛊。王太仆云∶消灼脂肉,如虫之蚀,日渐损削,此消乃膏液之消也。故 
后人论三焦,指以为肾消。此犹可治,久则变 ,不救必死。此消乃消及于肾脏者也。 
夫消者必渴。渴亦有三∶有甘之渴,有石之渴,有火燥之渴。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其 
气上溢,转为消渴。《经》又曰∶味浓者发热。《灵枢》亦曰∶咸走血,多食之人渴。咸入 
于胃中,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肺,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干而善渴。血脉者,中焦之道也。 
此皆肥甘之渴。夫石药之气悍,适足滋热,与热气相遇,必内伤脾,此药石之渴也。阳明司 
天,四之气,嗌干引饮,此心火为寒水所郁故然;少阳司天,三之气,炎暑至,民病渴;太 
阳司天,甚则渴而欲饮,水行凌火,火气郁故然。少阴之复,渴而欲饮;少阳之复,嗌络焦 
槁,渴饮水浆,色变黄赤。又伤寒五日,少阴受之,故口燥舌干而渴。肾热病者,苦渴数饮 
,此皆燥热之渴也。故膏粱之人,多肥甘之渴、石药之渴;藜藿奔走之人,多燥热之渴。二 
者虽殊,其实一也。故火在上者,善渴;火在中者,消谷善饥;火在上中者,善渴多饮而数 
溲;火在中下者,不渴而溲白液;火偏上中下者,饮多而数溲,此其别也。后人断消渴为肾 
虚,水不胜火则是也。 
其药则非也,何哉?以八味丸治渴,水未能生而火反助也。此等本不 
知书,妄引王太仆之注“壮火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但益心之阳,寒 
热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岂知王太仆之意,以寒热而行之也!肾本恶燥,又益之以火,可 
乎?今代刘河间自制神芎丸,以黄芩味苦入心,牵牛、大黄驱火气而下,以滑石引入肾经。此方 
以牵牛、滑石为君,以大黄、黄芩为臣,以芎、连、薄荷为使,将离入坎,真得黄庭之秘旨 
也。而又以人参白术汤、消痞丸、大人参散、碧玉鸡苏散,数法以调之。故治消渴,最为得体。 
昔有消渴者,日饮数升,先生以生姜自然汁一盆,置于密室中,具罂勺于其间,使其人入室,从而锁 
其门,病患渴甚,不得已而饮汁尽,渴减。《内经》“辛以润之“之旨。《内经》治渴,以 
兰除其陈气,亦辛平之剂也。先生之汤剂,虽用此一味,亦必有旁药助之。初虞世曰∶凡渴疾未发疮疡, 
便用大黄寒药利其势,使大困大虚自胜。如发疮疡,脓血流漓而飧,此真俗言也。故巴郡太 
守奏三黄丸能治消渴。余尝 
以膈数年不愈者,减去朴硝,加黄连一斤,大作剂,以长流千里水煎五、七沸,放冷,日呷 
之数百次,以桂苓甘露散、白虎汤、生藕节汁、淡竹沥、生地黄汁,相间服之,大作剂料,以 
代饮水,不日而痊。故消渴一证,调之而不下,则小润小濡,固不能杀炎上之势;下之而不调,亦 
旋饮旋消,终不能沃膈膜之干∶下之调之,而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 
。能从此三者,消渴亦不足忧矣! 
况《灵枢》又说∶心脉滑为善渴。《经》又曰∶滑者阳气 
胜。又言∶五脏脉,心脉微小为消瘅。又言∶五脏脆,为消瘅。又言∶消瘅之人,薄皮肤而 
目坚固以深,长冲直扬,其心刚。刚者多怒,怒则气逆上,胸中蓄积,血气逆留, 
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又言∶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者多怒,柔弱者易伤也。余以是遂悟气逆之人,非 
徒病消渴。若寒薄其外,亦为痈肿、少气、狂、膈中、肺消。涌水者,热客其脏,则亦为惊衄、膈 
消、柔 ,虚肠 死;客其腑,则为癃溺血、 
口麋、伏瘕、为沉、食 、辛 鼻渊、衄 瞑目。盖 
此二十一证,皆在气厥论中。《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一言可了,善读书者,以是求之。 

卷三
虫之生湿热为主诀二十八
属性:巢氏之衍九虫三 详矣。然虫之变,不可胜穷,要之皆以湿热为主,不可纯归 
三气虚与食生具。巢氏之衍九虫也,曰伏、蛔、白、肉、肺、胃、弱、赤、 
蛲。伏虫,长四分,群虫之主也。蛔虫,长一尺,亦有长 
五、六寸,其发动则腹中痛,发作肿聚,往来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吐清 
水,贯伤心则死。诊其脉,腹中痛,其脉法当沉弱,今脉反洪大,是 
虫也。白虫,长一寸,相生子孙转大,长四、五尺,亦能杀人。寸白虫色白形扁 
小,因饮白酒,以桑枝贯牛肉炙食之,并生粟所成。又云∶食生鱼后,即饮乳酪亦生。其发 
动则损人精气,腰脚疼。此虫长一尺,则令人死。肉虫,状如烂杏,令人烦满。肺虫,状如 
蚕,令人咳嗽。胃虫,状如虾蟆,令人呕逆吐喜哕。弱虫,状如瓜瓣,又名鬲虫,令人多唾。赤 
虫,状如生肉,动则腹鸣。蛲虫,至微,形如菜虫,居肚肠中,多则为痔,极则为癞,因人疮处, 
以生痈、疽、癣、 、疠 疥。龋虫,无故不为,人患亦不尽有,有亦不必尽 
多,或偏无者。此诸虫根据肠 
胃之间,若人脏腑气实,则不为害,虚则侵蚀,随其虫之动,能变成诸疾也。 
三 者, 
下唇生疮,是虫蚀下部,则肛门烂开。心 者,因虚而动,攻食心,谓之心匿。疳 者有 
五,曰白、赤、蛲、 、黑。凡五疳,白者轻,赤者次,蛲者又次, 者,又次,黑者最重 
。皆从肠里上食咽喉、齿龈,并生疮,下至谷道伤烂,下利脓血,呕逆,手足心热,腰脚痛,嗜卧 
。秋冬可,春夏甚。巢氏之论虫 为病之状固详矣。然虫之变此数者,天地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