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27-类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畏难而自足。病家之本在知医,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而尤忌者,好杂用而自专。凡此者。虽未足以尽求本之妙, 
而一隅三反,从可类推。总之求本之道无他也,求勿伤其生而已。列子曰∶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淮南子曰∶ 
所以贵扁鹊者,知病之所从生也。所以贵圣人者,知乱之所由起也。王应震曰∶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 
有热莫攻热,喘生休耗气,精遗不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行医不识气,治法从何据,堪笑道中人,未到知音 
处。此真知本之言也,学人当知省之。标本类第五章义有所关,当与此篇互阅。) 

十二卷论治类
二、为治之道顺而已矣
属性:(灵枢师传篇)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 
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 
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民众皆欲顺其志也。(顺 
之为用,最是医家肯綮,言不顺则道不行,志不顺则功不成,其有必不可顺者,亦未有不因顺以相成也。呜呼!能卷舒 
于顺不顺之间者,非通变之士,有未足以与道也。)黄帝曰∶顺之奈何?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 
人问所便。(礼云入国问禁,而此云问俗者,以五方风气有殊,崇尚有异,圣人必因其所宜而为之治,故不曰禁而曰俗也。 
讳者,忌也。人情有好恶之偏,词色有嫌疑之避,犯之者取憎,取憎则不相合,故入家当问讳。礼者,仪文也。交接有 
体,进止有度,失之者取轻,取轻则道不重,故上堂当问礼。便者,相宜也。有居处之宜否,有动静之宜否,有阴阳之 
宜否,有寒热之宜否,有情性之宜否,有气味之宜否,临病患而失其宜,施治必相左矣,故必问病患之所便,是皆取顺 
之道也。)黄帝曰∶便病患奈何?岐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此下皆言治病之所便也。中热者,中 
有热也。消瘅者,内热为瘅,善饥渴而日消瘦也。凡热在中则治便于寒,寒在中则治便于热,是皆所以顺病情也。瘅音 
丹,又上、去二声。)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消谷者,谷食易消也。悬心者,胃火上炎,心血被烁而悬悬不宁 
也。胃热消谷,故令人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上者,胃与小肠之分也。故脐以上皮热者,肠中 
亦热也。出黄如糜者,以胃中湿热之气,传于小肠所致也。糜,腐烂也。上二节皆热证便寒之类。)脐以下皮寒,胃中寒 
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脐以下皮寒者,以肠胃中寒也。胃中寒,则不能运化而为腹胀。肠中寒,则阴气留滞,不 
能泌别清浊而为肠鸣飧泄。是皆寒证便热之类。飧音孙。水谷不化曰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上文言肠中寒 
者泄,而此言肠中热者泄,所以有热泄寒泄之不同,而热泄谓之肠垢,寒泄谓之骛溏也。)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 
胀。(胃中热则善消谷,故疾饥。肠中寒则阴气聚结不行,故小腹切痛而胀。上二节皆当因其寒热而随所宜以调之者也。) 
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 
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胃中热者欲寒饮,肠中寒者欲热饮,缓急之治当有先后,而喜恶之欲难 
于两从,且以贵人多任性,此顺之所以难,而治之当有法也。从,纵同。)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 
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恶死乐生,人所同也,故以死生之 
情动之,则好恶之性,未有不可移者,是即前注所谓处顺不顺之间而因顺相成之意。前恶字去声,后恶字平声。)黄帝曰∶ 
治之奈何?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此言治有一定之法,有难以顺其私欲而可为 
假借者,故特举标本之治以言其概耳。如春夏之气达于外,则病亦在外,外者内之标,故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之 
气敛于内,则病亦在内,内者外之本,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一曰∶春夏发生,宜先养气以治标。秋冬收藏,宜先固 
精以治本。亦通。)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便其相逆者,谓于不可顺之中,而复有不得不委曲以便其情者也。)岐 
伯曰∶便此者,饮食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 
乃不致邪僻也。(适,当也。此言必不得已而欲便病患之情者,于便之之中,而但欲得其当也。即如饮食衣服之类,法不 
宜寒而彼欲寒,但可令其微寒,而勿使至于凄怆。法不宜热而彼欲热者,但可令其微热,而勿使至于汗出。又如饮食之 
欲热者,亦不宜灼灼之过,欲寒者亦不沧沧之甚。寒热适其中和,则元气得以执持,邪僻无由而致,是即用顺之道也。 
否则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故曰夫惟顺而已矣。怆音创。凄怆,寒 
甚凄凉之貌。沧音仓,寒也。僻音匹,不正之谓。) 

十二卷论治类
三、治有缓急方有奇偶
属性:(素问至真要大论) 
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五运六气,各有太过不及,故曰气有多少。 
人之疾病,必随气而为盛衰,故治之缓急,方之大小,亦必随其轻重而有要约也。)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 
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岁有司天在泉,则气有高下;经有脏腑上下,则病有远近。在里曰中,在表曰外。 
缓者治宜轻,急者治宜重也。适其至所为故,言必及于病至之所,而务得其以然之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 
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三臣六,偶之制也。(君三之三当作二,误也。大要,古法也。主病之谓 
君,君当倍用。佐君之谓臣,臣以助之。奇者阳数,即古所谓单方也。偶者阴数,即古所谓复方也。故君一臣二其数三, 
君二臣三其数五,皆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其数六,君二臣六其数八,皆偶之制也。奇方属阳而轻,偶方属阴而重。)故曰 
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偶,下者不以奇。(近者为上为阳,故用奇方,用其轻而缓也。远者为下为阴,故用偶方, 
用其重而急也。汗者不以偶,阴沉不能达表也。下者不以奇,阳升不能降下也。旧本云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而王 
太仆注云汗药不以偶方,泄下药不以奇制,是注与本文相反矣;然王注得理,而本文似误,今改从之。按∶本节特举奇 
偶阴阳以分汗下之概,则气味之阴阳,又岂后于奇偶哉?故下文复言之,此其微意,正不止于品数之奇偶,而实以发明 
方制之义耳,学人当因之以深悟。奇音箕。)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 
此之谓也。(补上治上制以缓,欲其留布上部也。补下治下制以急,欲其直达下焦也。故欲急者须气味之浓,欲缓者须气 
味之薄。若制缓方而气味浓,则峻而去速;用急方而气味薄,则柔而不前。惟缓急浓薄得其宜,则适其病至之所,而治 
得其要矣。)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言病所有深远,而药必由于胃,设用之无法,则药 
未及病而中道先受其气味矣。故当以食为节,而使其远近皆达,是过之也。如欲其远者,药在食前,则食催药而致远矣。 
欲其近者,药在食后,则食隔药而留止矣。由此类推,则服食之疾徐,根稍之升降,以及汤膏丸散各有所宜,故云无越 
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 
之。(平气之道,平其不平之谓也。如在上为近,在下为远,远者近者,各有阴阳表里之分,故远方近方,亦各有奇偶相 
兼之法。如方奇而分两隅,方隅而分两奇,皆互用之妙也。故近而奇偶,制小其服,小则数多,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