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27-类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外为寸部,内为尺部。外为阳,故寸内得九分,阳之数也;内为阴,故尺内得一寸,阴之数也。二难曰∶从关至尺是 
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然则关之前曰寸,关之后曰尺,而所谓关者,乃间于尺寸之间, 
而为阴阳之界限,正当掌后高骨处是也。滑伯仁曰∶手太阴之脉,由中焦出行,一路直至两手大指之端,其鱼际后一寸 
九分,通谓之寸口,于一寸九分之中,曰寸曰尺而关在其中矣。其所以云尺寸者,以内外本末对待为言,而分其名也。 
如蔡氏云∶自肘中至鱼际,得同身寸之一尺一寸,自肘前一尺为阴之位,鱼际后一寸为阳之位。太阴动脉,前不及鱼际 
横纹一分,后不及肘中横纹九寸。故古人于寸内取九分为寸,尺内取一寸为尺,以契阳九阴十之数。其说似通,但考之 
骨度篇,则自肘至腕长一尺二寸五分,而与此数不合,盖亦言其意耳。)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尺外,尺脉前半部 
也。尺里,尺脉后半部也。前以候阳,后以候阴。人身以背为阳,肾附于背,故外以候肾。腹为阴,故里以候腹。所谓 
腹者,凡大小肠膀胱命门皆在其中矣。诸部皆言左右,而此独不分者,以两尺皆主乎肾也。脏腑左右,义详附翼三卷脉 
候部位论及三焦包络命门辨中。)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中附上,言附尺之上,而居乎中者,即关脉也。左 
外,言左关之前半部,内言左关之后半部,余彼此。肝为阴中之阳脏,而亦附近于背,故外以候肝,内以候膈。举膈而 
言,则中焦之膈膜胆腑皆在其中矣。)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右关之前所以候胃,右关之后所以候脾。脾胃皆中州之 
官,而以表里言之,则胃为阳,脾为阴,故外以候胃,内以候脾。愚按∶寸口者,手太阴也。太阴行气于三阴,故曰三 
阴在手而主五脏。所以本篇止言五脏而不及六腑,即始终、禁服等篇,亦皆以寸口候三阴,人迎候三阳也。然胃亦腑也, 
而此独言之何也?观玉机真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 
于手太阴也。故胃气当察于此。又如五脏别论曰∶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 
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然则此篇虽止言胃,而六腑之气,亦无不见乎此矣。)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上 
附上,言上而又上,则寸脉也。五脏之位,惟肺最高,故右寸之前以候肺,右寸之后以候胸中。胸中者,膈膜之上皆是 
也。)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以肺皆居膈上,故左寸之前以候心,左寸之后以候膻中。膻中者,两乳之间,谓之气 
海,当心包所居之分也。愚按∶本论五脏应见之位,如火王于南,故心见左寸。木王于东,故肝见左关。金王于西,故 
肺见右寸。土王于中而寄位西南,故脾胃见右关。此即河图五行之序也。)前以候前,后以候后。(此重申上下内外之义 
而详明之也。统而言之,寸为前,尺为后;分而言之,上半部为前,下半部为后,盖言上以候上,下以候下也。)上竟上 
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竟,尽也。言上而尽于上,在脉则尽于鱼际,在体则应于胸喉; 
下而尽于下,在脉则尽于尺部,在体则应于少腹足中。此脉候上下之事也。愚按∶本篇首言尺内,次言中附上而为关, 
又次言上附上而为寸,皆自内以及外者,盖以太阴之脉,从胸走手,以尺为根本,寸为枝叶也。故凡人之脉,宁可有根 
而无叶,不可有叶而无根。如论疾诊尺篇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是盖所重在本耳。又按∶ 
本篇外内二字,诸家之注,皆云内侧外侧。夫曰内外侧者,必脉形扁阔而或有两条者乃可。若谓诊者之指侧,则本篇文 
义乃举脉体而言,且诊者之左外,则病者之右手也,当言候胃,不当言候肝矣。于义不通。如下文前以候前、后以候后、 
上竟上、下竟下者,是皆内外之谓。观易卦六爻,凡画卦者,自下而上,上三爻为外卦,下三爻为内卦,则其上下内外 
之义明矣。又有以浮取为外、沉取为内者,于义亦通,均俟明者辨正。又按∶本篇上竟上者言胸喉中事,下竟下者言少 
腹足膝中事,分明上以候上,下以候下,此自本经不易之理。而王氏脉经,乃谓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是也,与手太阳为 
表里,以小肠合为腑,合于上焦;肺部在右手关前寸口是也,与手阳明为表里,以大肠合为腑,合于上焦。以致后人遂 
有左心小肠、右肺大肠之配,下反居上,其谬甚矣。据其所云,不过以脏腑之配合如此;抑岂知经分表里,脉自不同。 
如脾经自足而上行走腹,胃经自头而下行走足,升降交通,以成阴阳之用;又岂必上则皆上,下则皆下,而谓其尽归一 
处耶?且自秦汉而下,未闻有以大小肠取于两寸者,扁鹊仲景诸君心传可考;自晋及今,乃有此谬,讹以传讹,愈久愈 
远,误者可胜言哉!无怪乎医之日拙也。此之不经,虽出于脉诀之编次,而创言者谓非叔和而谁?) 

五卷脉色类
三、呼吸至数
属性:(素问平人气象论)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谓气候平和之常人也。)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 
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出气曰呼,入气曰吸,一呼一吸,总名一息。动,至也。再动,两至也。常人之脉,一 
呼两至,一吸亦两至。呼吸定息,谓一息既尽而换息未起之际也,脉又一至,故曰五动。闰,余也,犹闰月之谓。言平 
人常息之外,间有一息甚长者,是为闰以太息,而又不止五至也。此即平人不病之常度。然则总计定息、太息之数,大 
约一息脉当六至,故五十营篇曰∶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乃合一至一寸也。呼吸脉行丈尺,见经络类二十六。)常以不病 
调病患,医不病,故为病患平息以调之为法。(不病者其息匀,病者其息乱。医者不病,故能为病患平息以调者,以其息 
匀也。是为调诊之法。)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脉为血气之道路,而脉之营运在乎气。若一呼一吸,脉 
各一动,则一息二至,减于常人之半矣,以正气衰竭也,故曰少气,十四难谓之离经。)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 
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若不因定息太息而呼吸各三动,是一息六至矣,难经谓之离经。躁者,急 
疾之谓。尺热,言尺中近臂之处有热者,必其通身皆热也。脉数躁而身有热,故知为病温。数滑而尺不热者,阳邪盛也, 
故当病风;然风之伤人,其变不一,不独在于肌表,故尺不热也。涩为血不调,故当病痹。风痹二证之详,见疾病类本 
条。脉法曰∶滑,不涩也,往来流利。涩,不滑也,如雨 沙。滑为血实气壅,涩为气滞血少。)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 
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一呼四动,则一息八至矣,况以上乎?难经谓之夺精。四至曰脱精,五至曰死,六至曰 
命尽,是皆一呼四至以上也,故死。脉绝不至则元气已竭,乍疏乍数则阴阳败乱无主,均为死脉。数音朔。) 

五卷脉色类
四、五脏之气脉有常数
属性:(灵枢根结篇) 
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营,运也。人之经脉营运于身者,一日一夜凡五十周,以 
营五脏之精气,如五十营篇者即此之义。其数则周身上下左右前后凡二十八脉,共长十六丈二尺。人之宗气积于胸中, 
主呼吸而行经隧,一呼气行三寸,一吸气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以一息六寸推之,则一昼一夜,凡一万三千五 
百息,通行五十周于身,则脉行八百一十丈。其有太过不及而不应此数者,名曰狂生。狂犹妄也,言虽生未可必也。)所 
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凡此五十营者,即五脏所受之气也。但诊持脉口而数其至,则脏气之 
衰王可知矣。脉口义详藏象类十一。数,上声。)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代,更代之义,谓于平脉之中,而 
忽见 弱,或乍数乍疏,或断而复起。盖其脏有所损则气有所亏,故变易若此,均名为代。若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 
受气皆足,乃为和平之脉。)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