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27-类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经之合在天井,其下 则合于足太阳之委阳穴。按∶大肠小肠三焦,皆手三阳之经。然大小肠为下焦之腑,连属于胃, 
其经虽在上,而气脉不离于下,故合于足阳明之巨虚上下廉。三焦为孤独之腑,其于三部九候无所不统,故经之在上者 
属手, 之在下者居足。所以十二经中,惟此手之三阳,乃有下 。故《本输篇》曰∶大肠小肠,皆属于胃。三焦下 , 
在于足小趾之前,少阳之后,出于 中外廉,名曰委阳。即此谓也。详经络类十六。)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膀胱,足太 
阳也。委中,即本经之合。)胆合入于阳陵泉。(胆,足少阳也。阳陵泉,即本经之合。)黄帝曰∶取之奈何?岐伯答曰∶ 
取之三里者,低跗取之;巨虚者,举足取之;委阳者,屈伸而索之;(委阳在承扶下六寸。屈伸索之者,屈其股以察承扶 
之阴纹,伸其足以度委阳之分寸也。)委中者,屈而取之;阳陵泉者,正竖膝予之齐,下至委阳之阳取之;(正竖膝予之 
齐,谓正身蹲坐,使两膝齐也。委阳之阳,当作委中之阳,盖委中之外廉,即阳陵泉之次也。竖,上主切,又去声。)取 
诸外经者,揄申而从之。(揄,引也。申,明也。取外经者在荥输,然亦必引正详明,方可从而治也。揄音余。)黄帝曰∶ 
愿闻六腑之病。岐伯答曰∶面热者足阳明病,鱼络血者手阳明病,两跗之上脉竖陷者足阳明病,此胃脉也。(足阳明之脉 
行于面,故为面热。手阳明之脉行于手鱼之表,故为鱼络血。足面为跗,两跗之上脉,即冲阳也。竖者坚而实,陷者弱 
而虚,皆足阳明胃脉之病。观下文云大肠病者与胃同候,则此胃脉也,盖兼手阳明而言。)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 
冬曰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曰当作月。大肠属胃,故与胃同候。巨虚上廉,大 
肠合也,故当取之。)胃病者,腹 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之三里也。(三里乃阳明之 
合,故胃病者当取之。 音嗔。)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 
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阳病也,取之巨虚下廉。(小肠气化于小腹,后附腰脊,下引睾丸,故为 
诸痛及不得大小便而时窘之后,盖即疝之属也。耳前、肩上、小指次指之间,皆手太阳之经,故其病如此。其候则脉有 
陷者。巨虚下廉,小肠合也,故当取之。睾音高,阴丸也。)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 
即为胀,候在足太阳之外大络,大络在太阳少阳之间,亦见于脉,取委阳。(三焦受病,则决渎之官失其职,水道不利, 
故为腹坚满,为小便窘急,为溢则水留而胀也。委阳为三焦下 ,故当取而治之。)膀胱病者,小便偏肿而痛,以手按之, 
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足小趾外廉及胫踝后皆热若脉陷,取委中央。(此皆膀胱之腑病。取委中央者,足太 
阳经之合也。)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 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之 
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澹澹,失意貌。 然,有声也。本末者,在腑为本,在经为末也。其脉之陷下者为 
不足,故宜灸。其寒热者为有邪,故宜取之阳陵泉,即足少阳经之合也。嗌音益。 音介。)黄帝曰∶刺之有道乎?岐伯 
答曰∶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染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经气所至,是谓气穴。肉有节界,是谓肉节。 
染,着也。巷,道也。中其气穴则针着脉道而经络通,失其气穴则徒伤肉节而反为痛害矣。染,一本作游。)补泻反则病 
益笃。中筋则筋缓,邪气不出,与其真相搏乱而不去,反还内着,用针不审,以顺为逆也。(补泻反用,病必益甚。不中 
邪而中筋,邪必乘虚反与真气相乱,还着于内,皆以不审逆顺,用针者之罪也。) 

二十卷针刺类
二十五、邪在五脏之刺
属性:(《灵枢·五邪篇》全)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皮肤痛而寒热者,皮毛为肺之合也。气喘汗出者,肺主气 
而腠理疏也。肺为脏腑之华盖,居于膈上,故咳则动及肩背。)取之膺中外 ,(膺中之外 ,云门、中府也,手太阴本 
经穴。但云门忌深,能令人逆息。)背三节五节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三椎之旁,肺 也。五椎之旁,心 
也。皆足太阳经穴。以手疾按其处,觉快爽者,即其真穴,乃可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缺盆,足阳明经穴也。手 
太阴之脉上出于此,故当取之以散越肺邪。但忌太深,令人逆息。)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两胁中痛,肝之经也。寒中,木乘脾胃也。恶血在内, 
肝所主也。行善牵掣其关节,肝主筋而邪居之也。肝经自足大趾上内联踝,故时为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行间, 
足厥阴本经之荥,故可以引去肝邪而止胁痛。)补三里以温胃中,(三里,足阳明经穴,补以温胃,可去寒中。)取血脉以 
散恶血,(取肝经血络外见者,可以散在内之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足少阳经循耳前后,足厥阴主诸筋而与少阳 
为表里,故取耳间青脉,可以去掣节。)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 
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邪在脾胃则肌肉痛,脾主肌肉也。阳有余则阴不足,阳邪入腑,病在阳明,故为热中善饥。阳 
不足则阴有余,阴邪入脏,病在太阴,故为寒中肠鸣腹痛。若脾胃之邪气皆盛,阴阳俱有余也;脾胃之正气皆虚,阴阳 
俱不足也。故有寒有热,随之而见。)皆调于三里。(此足阳明之合,可兼治脾胃之病。)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肾属少阴而主骨,故其病 
为骨痛阴痹。又《至真要大论》阴痹义更详,见运气类二十五。)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涌泉为足少阴之 
井,昆仑为足太阳之经。按《经脉篇》以腰脊肩背颈项痛为足太阳病,故当取昆仑。余为少阴病,故当取涌泉。二经表 
里,凡有血络者皆当取之。)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邪在心者,皆在心之包络,其应补应泻,皆当取手厥 
阴心主之输。) 

二十卷针刺类
二十六、卫气失常皮肉气血筋骨之刺
属性:(《灵枢·卫气失常篇》) 
黄帝曰∶卫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苑蕴不得常所,使人肢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卫气者,水谷 
之悍气也。其气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此卫气之常也。失其常,则随邪内陷,留于腹中,搐积 
不行而苑蕴为病,故《禁服篇》曰卫气为百病母也。苑,郁同。)伯高曰∶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积于腹中者下取之, 
上下皆满者旁取之。黄帝曰∶取之奈何?伯高对曰∶积于上,泻人迎、天突、喉中;(积于上者为喘呼逆息,故当泻之于 
上。人迎,足阳明经穴。天突、喉中,俱任脉穴。喉中,即廉泉也。)积于下者,泻三里与气街;(积于腹中者,当泻其 
下。三里、气街,俱足阳明经穴。)上下皆满者,上下取之,与季胁之下一寸,重者鸡足取之。(上下皆病,则上下俱当 
取之,如以上五穴是也。季胁之下一寸,当是足厥阴经章门穴。病之重者仍当鸡足取之,谓攒而刺之也,即《官针篇》 
合谷刺之谓,详见前六。一本云季胁之下深一寸。)诊视其脉大而弦急,及绝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不可刺也。黄帝曰∶ 
善。(脉大而弦急,阴虚而真脏见也。绝不至者,营气脱也。腹皮急甚者,中和气绝而脾元败也。不宜刺矣。) 
黄帝问于伯高曰∶何以知皮肉气血筋骨之病也?伯高曰∶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两眉者,阙中也。其应主肺, 
故病在皮。)唇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肌肉。(脾气通于唇,故病在肌肉。)营气濡然者,病在血气。(濡,湿也。营本无 
形,若肤腠之汗,肌肉之胀,二便之泄利,皆濡然之谓。其病在营,则气血也。)目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筋。(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