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腰痛。足之三阴三阳。皆循腰而上下。而足太阴之脉。从股内廉。入腹属脾。以主腹中。是以首节只论少阴厥阴。而
不及于足太阴也。然太阴之支别。从髀贯尻。亦令人腰痛。故复记于篇末。以使后学知形身外内经络之各有别也。)刺腰
尻交者。两踝胂上。以月生死为 数。发针立已。(胂音申。腰尻交者。腰下胯骨间。乃足太阴厥阴少阳三脉左右交结于
其间。故曰腰尻交也。两踝即腰下两旁起骨。胂即两踝骨上陇起肉也。以月生死为数者。月生一日一 。二日二 。渐
多之。十五日十五 。十六日十四 。渐少之。盖月生则人之血气渐盛。月亏则人之血气渐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
为数。盖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故以月之生死为期。张兆璜曰。月晦始苏曰朔。每月朔日。是月
始生之一日也。)左取右。右取左。(脉之大络。左注右。右注左。此邪客于大络。故当以左右两间取之。若在横解之浮
络。是又当总取 外廉之横脉矣。)
卷五
风论篇第四十二
属性: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
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风乃阳动之邪。而人之表里阴阳。血气脏腑。又有虚有实。故其为气也。善行
而数变。因其善行数变。是以或为寒热。或为偏枯。或外在于形身。或内至于脏腑。其病各异。其名不同。)岐伯对曰。
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
也。则消肌肉。故使人 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此论风邪客于肤腠而为寒热也。皮肤肌腠之间。乃三焦通会元真之处。
风邪客之。则气不内通。邪不外泄。风动之邪。善行而数变。动而腠理开。则元气弛而洒然寒。变而腠理闭。则邪热留
而胸膈闷。其为寒也。则三焦虚而食饮衰。其为热也。则邪热盛而肌肉铄。 栗、振寒貌。盖言邪之所腠。其正必虚。
正气为邪所伤。故使人 栗而不能食也。名曰寒热。 音秩)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 。其人肥则风气
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此论风邪客于脉中而为寒热也。夫血脉生于阳明胃腑。
如风伤阳明。邪正之气。并入于胃。则循脉而上至于目。盖诸脉皆系于目也。其人肥浓。则热留于脉中而目黄。其人瘦
薄。则血脉之神气外泄而为寒。脉中寒则精神去而涕泣出。)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
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 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此论风邪伤卫而为肿疡不仁也。足太阳之脉。
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背膂而络脏腑之脉俞。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项之风府。亦循背膂而日下一节。是以风客
太阳。与太阳之气俱入于项背之间。行诸脉俞。散于分肉。转干卫气。以致卫气所行之道不利。故使肌肉愤然高起。而
有痈疡。卫气凝滞于项背之间。不能循行于周身之肤腠。故其肌肉麻痹而不知痛痒也。兆璜曰。风伤阳明之气。入胃
而循于脉中。风行太阳之脉俞。复散于肌肉而转干卫气。是太阳之气主表。阳明主肌而主脉也。 音 。起也。引起也。
邪气胀肉曰 。太玄经股脚 如维身之疾。注、 大也。枝大于干为疾也。)疠者。有荣气热 。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
坏而色败。皮肤疡溃。(此论风伤荣气而为疠疡也。 、肉也。夫营卫皆精阳之气。浮气之不循于经者为卫。精气之营于
经者为营。有营气热 者。言有因风伤营气。据而为热。热出于 肉之间。则肌脉外内之气不清矣。鼻者肺之窍。脏真
高于肺。主行荣卫阴阳。风邪与荣热搏于皮肤之外。则荣卫之气不清。故使其鼻柱陷坏而色败恶。而皮肤溃癞也。)风寒
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此承上文而言。如风寒之邪。客于脉中而不去者。亦名曰疠也。风寒、寒风也。
风寒之邪。客于脉中而不去。则营气受伤。亦名曰疠风。夫营之生病也。寒热少气。故或名曰寒热。盖亦或为寒中热中
之病。以上二节。论风伤营风。皆名曰疠。如营热搏于脉外者。为败坏之疠疡。风寒留于脉中者。为寒热之疠风。故曰
疠者。有营气热 。言有一种疠者。因营气之热。外出于 肉之间。荣卫邪正之气相搏。阴阳清浊之气不清。以致鼻柱
败坏。皮肤癞疡。此毒疠之甚者也。有因风寒客于脉中。久而不去。或为紫云白癜之疠风。故为寒中热中之营病。此为
疠之轻者也。兆璜曰。寒伤营。故风寒客于脉中而不去。风乃阳热鼓动之邪。故与营气为热。而复出于 肉之外。应略
曰。前二节论风伤气血。后二节论风伤营卫。营与血。气与卫。各有分别。故为病不同。)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
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此论风
伤五脏之气。而为五脏之风也。夫天之十干。化生地之五行。地之五行。以生人之五脏。是以人之脏气。合天地四时。
五行十干之气化。而各以时受病也。风者。虚乡不正之邪风。故曰风。曰邪。曰伤。曰中。盖言不正之风。或伤之轻。
或中之重也。)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此论风中五脏六腑之俞。而亦为脏腑之风也。夫五脏之气。外合于
四时。故各以时受病者。病五脏之气也。如风中于经俞。则内连脏腑。故亦为脏腑之风。病五脏之经也。以上答帝问脏
腑之风。有二因也。愚按此二因。与金匮之所谓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之因证不同。金匮
之所谓中脏中腑者。邪直中于脏腑。而伤脏腑之元神。本篇之论。一因随时而伤脏气。一因经络受邪而内连于脏腑。是
以五脏之风状。只见色证。而不致如伤脏神之危险者也。)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此论风邪偏客于形身而为偏
风也。门户者。血气之门户也。夫上节之所谓风伤血气者。乃通体之皮肤脉络也。如各入其门户而中其血气者则为偏枯。
谓偏入于形身之半也。)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此论风气循风府而上为脑风也。风府穴名。在项后中行。乃督脉
阳维之会。上循于脑户。故风气客于风府。循脉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此论风客于头。而为目
风也。 系同。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风入于头。干太阳之目系。则为目风。足太阳寒水主气。
故为眼寒也。)饮酒中风。则为漏风。(此论饮酒中风而为漏风也。酒者熟谷之液。其性栗悍。其气先行于皮肤。故饮酒
中风。则腠理开而为汗泄之漏风也。)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此论入房中风。而为内风也。夫内为阴。外为阳。精
为阴。气为阳。阳为阴之卫。阴为阳之守。入房则阴精内竭。汗出则阳气外弛。是以中风。则风气直入于内而为内风矣。)
新沐中风。则为首风。(此论新沐中风而为首风也。以水灌首曰沐。新沐则首之毛腠开。中风则风入于首之皮肤。而为首
风矣。)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外在腠理。则为泄风。(此论久在肌腠之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在外则为泄风。盖
脾胃之气。外主肌腠。内主腹中。风邪久在肌腠而入于中。则脾胃之气受伤。而为肠风飧泄。盖大肠小肠。皆属于胃也。
若久在外之腠理。则阳气外弛而为泄风。泄风者。腠理开而汗外泄也。以上论风气之善行数变。所中不一其处。而见证
各有不同。)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长上声。风乃东方之生气。为四
时之首。能生长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故为百病之长。至其变化无常。故为病不一。如春时之非
东风。夏时之非南风。或从虚乡来之刚风谋风之类。皆其变化而为他病也。方、处也。言风邪之客于人。无有常处。如
风气客于皮肤之间。则为寒热。客于脉中。则为寒中热中。客于脏腑。则为脏腑之风。循于风府。则为脑风。风入系头。
则为目风。无有常处。而致有风气也。上三句言风气之变化。下二句论风客于人。而无有常方。王子方问曰。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