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0-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如右强。乃法象天地四方之盛虚也。如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旁人事以养五脏。乃取法天地以养人也。 
如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是天地之气而应象于人。如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是人之气而 
应象于天地也。如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是取法阴阳之道。而为用针之法。如善诊者。察色以脉。先别阴阳。 
是取法阴阳之理。而为诊视之法也。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是审别阴阳而为救治之 
法也。此篇论天地阴阳。五方五行之气。以应人之形身脏腑。至于延医调养。亦皆取法乎阴阳。故曰阴阳应象大论。)岐 
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阳胜乃火热用事。故 
身热。热在表则腠理闭。热在里则喘粗。阴胜在腹。则为之俯。阳胜在背。则为之仰。阳胜于周身。则汗不出而热也。 
肾主精液。齿干、精液竭矣。心主血液。烦冤、血液枯矣。腹满、中焦之生气绝矣。此阳热偏胜之死证。然能苟延于冬。 
则不能幸免于夏。盖言人之阴阳。又配合天地四时之阴阳。而为生死也。)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 
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阴胜则阳虚。故汗出。阴寒在表则身常清。在里则数栗 
而寒也。四肢为诸阳之本。表里俱寒则四肢厥冷。四肢厥逆则腹虚满矣。乃阴寒偏胜之死证。得夏月之阳热。尚可救其 
阴寒。此阴阳之变。能为形身作病也。)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 
之节也。(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七损八益者。言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也。然阳气生于阴精。知阴精之不足。 
而无使其亏损。则二者可调。不知阴阳相生之道。而用此调养之法。则年未半百而早衰矣。)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 
衰矣。(男子以八为期。故四十而居半。阴气、肾气精气也。阴气渐虚。则起居自倦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 
(经曰。肾虚肝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又曰。液脱者。骨肉屈伸不利。年五十而精液血液皆虚。是以体重而不轻便 
也。精气虚而不能并于上。则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人年六十。 
已逾七八之期。天癸竭。肾气大衰。而阴事痿矣。九窍为水注之气。精水竭而精气衰。则九窍为之不利也。精竭于下。 
水泛于上。而涕泣俱出矣。解精微论曰。精神去。目涕泣出。王子方曰。调此二者。重在七损。故曰阴气自半。曰体重。 
曰阴痿。夫起居动作为阳。耳目九窍为阳。曰起居衰矣。曰耳目不聪明。九窍不利。自阴虚而衰及于阳也。)故曰。知之 
则强。不知则老。(知七损八益。而能固守其精。则阴阳俱盛。而筋骨壮强。不知阴阳所生之原。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 
真。至半百而衰老矣。)故同出而名异耳。(神气生于阴精。故同出于天乙之真。而有精气神三者之异名耳。)智者察同。 
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察、知也。省也。智者省察其阴阳。同出于天真。不妄作劳。则阳完而阴亦固矣。精 
神内守。则阴盛而气亦外强。知阴阳之交相生固。则精气常为有余。愚者止知名之有异。如烦劳则阳气外张。而不知精 
亦内绝。如逆之伤肾。则春阳之气。亦无所资生。不知阳为阴之固。阴为阳之根。而精气恒不足矣。)有余则耳目聪明。 
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有余则阳气充而耳目聪明。精血足而身体强健。精神完固。能却老而全角。壮者益充 
满而平治也。王子方曰。上文曰体重。耳目不聪明。此节曰耳目聪明。身体强健。又见其阴阳互相资益之妙。)是以圣人 
为无为之事。乐恬 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此言治世之圣人。与逸世 
之真人至人不同。寿仅可以百数。然亦有修身之道。而寿命无穷。与天地终始。行所无事。则外不劳形。内无思想。恬 
虚无。则精神内守。真气从之。其知道者。亦归于真人。高士宗曰。此节照应首篇之圣人。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 
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精神不散。亦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 
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此言天地阴阳之所不能全。惟其阴阳精气营运。故能 
生长收藏。化生万物。其在人亦当配天地以养头足。勿使邪气居之。天不足西北者。阳中之阴不足也。故西北方阴也。 
而人之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左为阳而右为阴。阴不足于上也。地不满东南者。阴中之阳不足也。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 
手足不如右强也。右为阴而左为阳。阳不足于下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 
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 
便也。(天有精。地有形。东方阳也。其精气上升而并于上。并于上则上盛而下虚。故使人之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 
西方阴也。其精气下降而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人之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此以天地之左右而言也。 
王子方曰。上编论阳气生于阴精。此复言天有精。而精气上下交并。是阴精又生于天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 
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此以形身论之。其在上则右虚。在下则左虚。是天地阴阳之所不能全。 
而人身亦有左右之不足也。上文言天地左右之上下。此言人身上下之左右。王子方曰。俱感于邪。然后知虚处之病甚。)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天有所生之精。地有所成之形。天有八方之纪纲。地有 
五行之道理。其精气交通于九州八方之外。故能为万物生长之父母。又非止于上下之交并而已。)清阳上天。浊阴归地。 
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言天地之体位。虽有东西南北之不足。而神明为之纲纪。 
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化生万物。神明者。生五气。化五行者也。)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旁人 
事以养五脏。(上配天以养耳目之聪明。下象地以养腰以下之不足。节五味。适五志。以养五脏之太和。虽有贼邪。而勿 
能居之矣。此篇曰圣人。曰贤人。谓惟贤圣能法则天地。逆从阴阳。恬 虚无。精神内守。可使益寿。无有终极之时。 
而皆归于真人也。)天气通于肺。(肺脏属乎干金。位居至高。而主周身之气。故与天气相通。此复言非惟头之上窍通乎 
天。从腰以下以象地。而五脏六腑九窍六经。皆与天地之气相通。惟贤人能法天之纪。用地之理以治身。故灾害不能及 
也。)地气通于嗌。(嗌乃胃腑之门。主受湿浊之气以入胃。故与地气相通。太阴阳明篇曰。喉主天气。嗌主地气。)风气 
通于肝。(风生木。木生肝。外内之气相通也。)雷气通于心。(雷、火之发声也。心为火脏。气相感召。故与心相通。) 
谷气通于脾。(脾为土脏。而主司转运。谷气、山谷之通气也。故与脾气相通。)雨气通于肾。(肾为水脏。雨气。寒水之 
气也。)六经为川。(六经、手足三阴三阳之经脉也。外内环转。如川流之不息。)肠胃为海。(肠胃受盛水谷。如海之无 
所不容。又胃为水谷之海。而外合海水。肠为受盛之官。)九窍为水注之气。(精气通上窍。水浊出下窍。)以天地为之阴 
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以天地之道。通乎身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汗出于阴液。由阳气之宣发。故 
曰阳加于阴谓之汗。雨乃地之阴湿。亦由天气之所化施。故可方人之汗。)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风出于地之隧 
谷。阳气发于里阴。以疾风名之者。言阳气之行。身有道。无少逆滞者也。)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气暴如雷火之发。 
气逆如阳热之胜。此复言阳气之如风。行于上下四旁。无暴无逆也。)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