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色者神之帜,脏者神之舍。其色夭者其神去,其神去者其脏败,故必
死矣。夭者,枯暗不泽而色异常也。)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谓其气之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候谓诊候其病情;度谓度量其虚实。形之肥瘦者,针有浅深之异,病之虚实者,治有补泻之殊,虽以针法为
言,而用药者亦如是也。)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凡有瘀血在脉而为壅塞者,必先刺去壅滞,而后可调虚
实也。)无问其病,以平为期。(凡病甚者,奏功非易,故不必问其效
之迟速,但当以血气平和为期则耳。)欲知病之所在,必明七诊,察其九候∶独大者病,独小者病,独疾者
病,独迟者病,独寒者病,独热者病,独陷下者病。(此言九候之中,而复有七诊之法。谓脉失其常而独大
者、独小者、独疾者、独迟者、独寒者、独热者、独陷下者,皆病之所在也。独寒、独热,谓其或在上,或
在下,或在表,或在里也。陷下,沉伏不起也。此难以三部九候为言,而于气口部位类推为用。)
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十度,谓脉、脏、肉、筋、俞五度,左右各一,二五为
十也。度人之度,音铎。)阴阳气尽,人病自具。(凡此十度者,人身阴阳之理尽之矣。故人之
疾病,亦无不具见于此。)脉动无常,散阴颇阳,脉脱不具,诊无常行。(脉动无常,言脉无常体也。散
阴颇阳,言阴气散失者脉颇类阳也。浮大者,气实血虚也。脉浮无根者死,有表无里者死。真阴散而孤阳在,
脉颇似阳而无根者,非真阳之脉也,此其脉有所脉而阴阳不全具矣。诊此者,有不可以阴阳之常法行也。)诊
必上下,度民君卿。(贵贱、尊卑,劳逸有异;膏粱、藜藿,气质不同,故当度民君卿,分别上下以为诊。)
受师卒术不察逆从,弃阴附阳,诊故不明。(卒,尽也。阴阳离决,精神乃绝。故凡善诊者,见其阴必察
其阳,见其阳必察其阴,使不知阴阳逆从之理,诊焉得明?)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
(至阴、至阳,即天地之道也。至阴虚者,地气衰而不升,不升则无以降,故天气绝。至阳盛者,天气亢而不
降,不降则无以升,故地气不足。盖阴阳二气,互藏其根,更相为用,不可偏废。此借天地自然之道,以喻
人之阴阳贵和也。)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并交者,阴阳不相失而得其和平也。此其调摄之妙,惟至
人者乃能行之。)阴阳并交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是以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凡阴阳之道,阳
动阴静,阳刚阴柔,阳倡阴随,阳施阴受,阳升阴降,阳前阴后,阳上阴下,阳左阴右,数者为阳,迟
者为阴,表者为阳,里者为阴,至者为阳,
去者为阴,进者为阳,退者为阴,发生者为阳,收藏者为阴,阳之行速,阴之行迟,故阴阳并交者,必阳先至
而阴后至,是以持诊者在察阴阳先后,以测其精要也。)奇恒之势,乃六十首。诊合微之事,追阴
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奇,异也。恒,常也。六十首,即所谓《九
针》六十篇之义,今失其传矣。诊合微之事者,参诸诊之法而合其精微也。追阴阳之变者,求阴
阳盛衰之变也。章,明也。五中,五脏也。五度,即前十度也。会此数者,参伍其妙,斯足以言诊矣。)
是以切阴不得阳,诊消亡,得阳不得阴,守学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
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切阴不得阳,诊消亡者,言但知有阴阳而不知阴阳互根、互用之义,及阴平阳秘之
道者也。湛,明也。偏守其学,终属不明。左右、上下、先后,皆阴阳之道也。使不知左右,则不明升降
之理;不知上下,则不明清浊之宜;不知先后,则不知缓急之用,安望能治,治而能久哉?)知丑知善,知
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凡此数者,皆有对待之理,
若差之毫厘,则谬以千里。故凡病之善恶,形之动静,皆所当辨。能明此义,而用之有纪,诊道斯备,故可
万世无殆矣。纪,条理也。殆,危也。)起所有余,知所不足。(起,兴起也。言将治其有余,
当察其不足。盖邪气多有余,正气多不足。若只知有余而忘其不足,则取败之道也。此示人以根本当慎之意。)
度事上下,脉事因格。(能度形情之高下,则脉事因之可格致而知也。)是以形弱气虚死;(中外俱败
也。)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外貌无恙,脏气已坏也。)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脏气未伤者形衰无
害,盖以根本为主也,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盖脱与不足本自不同,而形肉既脱,脾元绝矣,故脉气虽调亦
所不治。与此互求,其义更明。)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大方者,大法也。坐起有常则举动不苟,
而先正其身,身正于外,心必随之,故诊
之大方必先乎此。)出入有行,以转神明。(行,德行也。医以活人为心,其于出入之时,念念皆真,无一不
敬,则德能动天,诚能格心,故可以转运周旋而无往弗神矣。行,去声。)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必清必
净则心专志一而神明见,然后上观之以察其神、色、声、音,下观之以察其形、体、逆、顺。)司八正邪,别
五中部。(司,候也。别,审也。候八节、八风之正邪以察其表,审五脏、五形之部位以察其里。)按脉动
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按脉动静,可别阴阳,滑涩寒温,可知虚实。凡脉滑则尺之皮肤亦滑,脉涩则尺
之皮肤亦涩,脉寒则尺之皮肤亦寒,脉温则尺之皮肤亦温,故循尺即可以知之。循,揣摩也。)视其大
小,合之病能。(大小,二便也。二便为约束之门户,门户不要则仓廪不藏,得守者生,失守者死,故视
其大小以合病能。能,情状之谓。)逆从以得,复知病名。(反者为逆,顺者为从。必得逆从,必知病名,
庶有定见而无差谬。)诊可十全,不失人情。(诊如上法,庶可十全,其于人情尤不可失也。)视息视意,
不失调理。(视息者,察呼吸以观其气,视意者,察形色以观其情,故能不失调理。)不知此道,失经绝理。
亡言妄期,此谓失道。(不知此道则亡言妄期,未有不殆者矣。)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
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物在天中,天包物外,天地
万物,本同一气。凡天地之变,即阴阳之应,故春之暖为夏暑之渐也,秋之忿为冬怒之渐也。春生夏长,秋
收冬藏,是即阴阳四变之动,而脉亦随之以上下也。)以春应中规,(规者,所以为圆之器。
春气发生,圆活而动,故应中规,而人脉应之,所以圆活也。)夏应中矩,(矩者,所以为方之器。夏气茂
盛,盛极而止,故应中矩,而人脉应之,所以洪大方正也。)秋应中衡,(衡,平也。秋气万宝俱成平于地
面,故应中衡,而人脉应之,所以浮毛而见于外也。)冬应中权。(权,秤锤也。冬气闭藏,故应中权,
而人脉应之,所以沉石而伏于内也。凡兹规矩权衡
者,皆发明阴阳升降之理,以合乎四时脉气之变象也。)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
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如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冬至一
阳生,故冬至后四十五日以至立春,阳气以渐而微上,阳微上则阴微下矣。夏至一阴生,故夏至后四十五日以
至立秋,阴气以渐而微上,阴微上则阳微下矣。此所谓阴阳有时也。与脉为期者,脉随时而变迁也。期而相
失者,谓春规、夏矩、秋衡、冬权不合于度也。如脉所分者,谓五脏之脉各有所属也。分之有期者,谓衰王
各有其时也。知此者,则必知死生之时矣。)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
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脉之微妙,亦惟阴阳五行为之经纪,而阴阳五行之生各有其度∶如阳生于
冬至,阴生于夏至,木生于亥,火生于寅,金生于巳,水土生于申,此四时生王各有其宜也。纪,纲纪也。
经,经常也。即大纲、小纪之义。)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天地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补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