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心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删繁论》云∶治痈疖方∶ 
捣生苎根以薄肿上乃止。 
《救急单验方》疗初患似疖后破无痂,疼痛不可忍,名猪啄(竹角反)疮方∶ 
烧猪鼻作灰,附立瘥。 
《陶景本草》注∶伏龙肝捣筛,合葫涂甚效。 
《刘涓子方》治痈疖虚肿方∶ 
当归(二两) 草(二两) 赤石脂(二两) 升麻(四两) 白蔹(四两) 芎 
(四两) 大节〔(黄)四两〕 干玄参(三两) 
上八物,下筛,鸡子白和如泥(涂)故布上,随肿所大小作帖贴,燥复易之。 

卷第十五
治疽方第八
内容:《病源论》云∶ 疽之状,肉生小黯点,小者如粟米豆,大者如梅李,或赤或黑,乍青 
乍白,有实核,惨痛应心。或着身体,其着手指者,似代指,人不别者呼为代指。不急治, 
毒逐脉上,入脏则杀人。南方人得此疾,皆斩去指,恐其毒瓦斯上攻脏故也。 
又云∶十指端忽然策策痛,入心不可忍,向明望之,晃晃黄赤,或黯黯青黑,是 疽。 
直斩后节,十有一冀。 
又云∶风疹痛不可忍者, 疸也。 疽,发五脏俞,节解相应通洞, 疽也。诸是 疽 
皆死。又齿间臭热,血不止, 疽也,七日死。治所不瘥,以灰掩覆其血,不尔着人。 
又云∶诸是 疽皆死,唯痛取利,十有一活耳。此皆寒毒之气客于经络,气血痞涩,毒 
变所生。 
《短剧方》云∶瘭疽者,肉中忽生一 子如豆粒,小者如米粒粟,剧者如梅李大,或赤 
或黑,或青或白,其黯状实核,核有根而不浮肿也,痛 应心,其根极深达肉肌也。小久不 
治,便四面悉肿,疮黯KT (丁甚反)紫黑色,能烂坏筋骨也,毒流散,逐脉走入脏腑, 
则杀人。南方人名为 ,着毒得着浓肉处皆即割去之,亦烧铁令赤,烁 上令焦如炭,亦灸 
黯疮上百壮为佳。单舂酸摹(和名之)叶薄其四面,以防其长也。饮葵根汁、蓝青汁、犀角 
汁、升麻汁、竹沥汁、黄龙汤诸单方,治能折其热耳,内外治法依治丹毒方也。 
瘭疽着指头者,其先作黯疽,然后肿赤黑黯,(丁甚反),KT 痛入心是也。代指者, 
其先肿欣欣热痛,色不黯KT 也。(以上《千金方》同之。) 
《千金方》云∶瘰疽秘方世所不传,神良无比方∶ 
夜干(二两) 甘草(二两) 大黄(十分) 麝香(二分) 干地黄(二两) 枳实 
(二两) 犀角(六分) 前胡(三分) 
八味,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服,瘥止,不限剂。 
治瘭疽着手足、肩背,累累(良伪反)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愈复发方∶ 
黄 (六分) 款冬花(二分) 升麻(四分) 赤小豆(一分) 附子(一分) 苦 
参(一分) 
六味,下筛,酒服半钱匕,渐渐增至一钱,日三。 
又方∶熬芜菁子,熟捣,帛裹,辗转其上勿止。 
又方∶熬麻子,末,摩上,日五。 
又方∶鲫鱼(三寸长者),乱发如鸡子大,猪脂二升,煎涂。 
《病源论》云∶凡疽发诸节解及腑脏之俞,则猝急也;其久疽者,发身体闲处,故经久 
积年,致脓汁不尽,则疮内生虫,而变成 。 
《范汪方》治久疽众医所不能治方∶ 
沸饴灌疮中,三灌即愈。《葛氏方》同之。 
治久疽恶疮连年不瘥方∶ 
黄连(二分) 赤小豆(二分) 附子(半分,炮) 
凡三物,各捣为屑,合药之,若疮有汁,以屑敷之;无汁皆以猪膏和屑,铜器中火上使 
一沸,以敷之。 
《录验方》治 疽方∶ 
烧铁令赤烁之。 
又方∶蛭KT 尤佳。 
又方∶饮葵根汁。 
又方∶饮蓝青汁。 
又方∶饮犀角汁。 
又方∶饮黄龙汤。 
《龙门方》治瘭疽彻骨痛方∶ 
取狗粪,当户根前烧作灰,涂之。烧时勿令患人知,验。 

卷第十五
治久疽方第九
内容:《千金方》治久疽方∶ 
取鲫鱼,破其腹,勿损肠脬,纳上白盐末,以针缝合,于铜器中火煎令干,末,着疮中, 
无脓者以猪脂和敷,小疼痛,勿怪也。 
《令李方》治久痈疽漏夕药散方∶ 
夕药(三分) 大黄(三分) 白蔹(三分) 莽草(二分) 
凡四物,冶合下筛,和调之,以酒服半钱匕,日二。不知可稍增至方寸匕。 

卷第十五
治缓疽方第十
内容:《病源论》云∶缓疽者,由寒气客于经络,致营卫凝涩,气血壅结所成。其寒气盛者, 
则肿结痛深,而回回无头尾,大者如拳,小者如桃李,冰冰与皮肉相亲着。热气少,其肿与 
肉色相似,不甚赤,积日不溃,久乃变紫黯色,皮肉俱烂,如牛领疮,渐至通体青黯,不作 
头,而穿溃脓出是也。以其结肿积久,而其肉腐坏迟,故名缓疽;亦名肉色疽也。 
《短剧方》治缓疽方∶ 
初作宜服五香连翘汤, 去血,以小豆薄涂之,其间数以 针去血。又敷之取消良也, 
不消色未变青KT 者,以练石薄敷之。若失时,不得消已烂者,犹服五香连翘汤及漏芦汤 
下之,随热多少投方也。外以升麻汤 洗之,敷升麻膏。若生臭恶肉者,可以单行一物白 
茹散敷之,青黑肉尽便敷也。好肉熟生但敷升麻膏良,肉不生敷单行一物黄 散也。若敷白 
茹散,积日青黑恶肉不尽者,可以柒头赤皮 茹散。取半钱匕和杂三大钱匕白 茹散中合, 
冶之,稍以敷之。恶肉去尽还淳用白 茹散也,视好肉欲生可敷黄 散也。 
白 茹散、柒头 茹散、黄 散。 
上三方并一物单行,随多少舂下筛用耳。 

卷第十五
治甲疽方第十一
内容:《病源论》云∶甲疽之状,疮皮浓,甲错剥起是也。其疮亦痒,恒欲搔抓之,汁出。其 
初皆是风邪折血所生,而疮里亦有虫也。 
《医门方》疗甲疽,其候甲际生 肉,痛不得着靴鞋(户皆反),脓血不止方∶ 
上取石胆火上烧令烟尽,研末敷疮上,消痛,不过三五度必瘥。极效,宜保爱之。 
《随时方》治甲疽方,因割甲伤肌作疮痒,浸淫相染,脓血如火烧,疮日夜渐引,名医 
不能疗者,此方必瘥如神。 
绿矾状似朴硝,绿色,炭烧沸尽候看色赤,停冷,简取好者捣筛为散,粗石不堪弃之勿 
用。上若患前件疮者,先以盐汤净洗,以绿矾散浓敷之。用帛缠裹经一日KT 脓水即干。 
若觉疮干急痛,即涂酥取润,每一两日一洗,浓敷之。病初患疮尚小脓小,未多之时,只取 
少许散药,和苏如软面敷一两日,即瘥。(《极要方》同之。) 

卷第十五
治肠痈方第十二
内容:《病源论》云∶肠痈者,寒温不适,喜怒无度所致,使邪气与营卫相干,在肠内,遇热 
加之,血气蕴积,结聚成痈。热积不散,血肉腐坏,化而为脓。其病之状,少腹微强,小便 
似淋,恶寒,身皮甲错,腹皮急,如肿状。甚者腹胀大,转侧闻水声,或绕脐生疮,而穿脓 
出;或脓自脐中出;或大便去脓血。惟宜急治之。又大便脓血,似赤白下,而实非者,是肠 
痈。猝得肠痈而不晓,治之错者则杀人。 
《千金方》肠痈之为病,小腹重,而抑强之则痛,小便数似淋,时时汗出,复恶寒。其 
身皮甲错,腹皮急如肿状。 
又云∶绕脐有疮如粟,皮热便脓血,似赤白下,必死,治之方∶ 
屈两肘,正灸肘头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愈。 
又方∶大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桃仁(五十枚) 冬瓜仁(一升) 芒硝(二 
两) 
五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尽服,当下脓血。 
《集验方》治肠痈汤方∶ 
薏苡仁(一升) 牡丹皮(三两) 桃仁(三两) 冬瓜仁(一升) 
凡四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范汪方》治肠痈方∶ 
大黄(一斤,金色者) 大枣(十六枚) 
凡二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宿勿食。能一服,须臾攻痛如火烧之,痈坏血即随大便 
出。 
《医门方》疗肠痈方∶ 
甘瓜子(一升,碎) 牡丹皮 大黄(别浸) 芒硝(各三两) 桃仁(去尖) 甘草 
(炙,各二两) 
水七升,煮取二升半,下大黄,更煮二三沸,绞去滓,纳芒硝,分温三服,当下脓血。 

卷第十五
治肺痈方第十三
内容:《病源论》云∶肺痈者,由风寒伤于肺,其气结聚所成也。肺痈之状,其人咳,胸内满, 
隐隐痛而战寒。 
又肺痈有脓而呕者,不须治其呕也,脓止自愈。 
又云∶咽干,口内燥而不渴,时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难治。 
又云∶痈脓吐如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又云∶肺痈者在胸间,咳有血也。 
《千金方》云∶咳,胸中满而偏振寒,脉数咽干而不渴,时时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 
米粥,是为肺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