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问其人必恶寒,切其脉必紧,视其血中间必有,或紫,或黑数点,此皆寒淫之验 
也。医者,不为详审,便以为阴虚火动,而概用滋阴降火,病日深而死日迫矣。赵氏尝 
用麻黄桂枝汤一服,得微汗而愈,盖汗与血一物也。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赘方于 
后,以为因寒致血者之治法。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方脉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参
麻黄桂枝汤
属性:治吐血,外感寒邪,内伤蕴热。东垣治一贫士病脾胃虚,与补药愈后,继居旷室, 
卧热炕,咳血,吐血,东垣谓此久虚弱,冬居旷室,衣服单薄,是重虚其阳,表有大寒 
壅遏里热,火邪不得舒伸,故血出于口。当补表之阳,泻里之虚热,因思仲景治阳寒脉 
浮紧,当与麻黄汤发汗而不与之,遂成衄血,却与麻黄汤立愈,与此甚同,因作此 
汤,一服而愈。 
人参(益上焦元气不足,而固其中也) 麦冬(保护肺气) 桂枝(辛甘发散寒气) 
当归(和养气血) 麻黄(去根,发散外寒) 炙甘草(和药性补脾) 黄 (助表达卫) 
五味子(保敛肺气) 白芍药(和肝以抑麻黄、桂枝之性) 水三盏,先煮麻黄一味,令沸去沫,入 
余药,同煎至一盏,去渣,热服,只一服而愈,不再作。 
此足太阳手足太阴药也。《纲目》曰∶观此一方,足以为万世模范矣。盖取仲景麻 
黄汤与补剂各半服之,但凡虚人当服仲景方者,当以此为则也。 
独有伤暑吐衄者,可用河间法,暂抑阳光。究竟暑能伤心,心气既虚,暑气故乘而 
入之,心主血,故吐衄。心既虚而不能主血,亦不宜过用寒凉以泻心,须以清暑益气 
汤中,加丹皮、生地,兼暑伤气,其人必无气以动,以参麦助气,使气能摄血斯无弊也。 
凡治血症,前后调理,须按三经用药,以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而归脾汤一 
方,三经之主剂也。远志、枣仁补肝以生心 
火;茯神、龙眼,补心以生脾土;参 术草,补脾以固肺气;木香者,香先入脾。总 
欲使血归于脾,故以归脾汤名。有郁怒伤脾,思虑伤脾者,尤宜。火旺者,加山栀、 
丹皮;火衰者,加丹皮、肉桂。又有八味丸以培先天之根。治无余法矣。 
仲景伤寒症中有云∶误发少阴汗,动其经血者,下竭上厥,为难治。盖下竭者,阴 
血竭于下也。上厥者,阴气逆于上也。夫血与气,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血 
不得气则凝而不流,故阴火动而阴气不得不上奔,阴气上奔,而阴血不得不从之上溢, 
阴血上溢则下竭矣。血既上溢,其随血之气散于胸中,不能复返本位,则上厥矣。阴气 
上逆,不过至颈而止,何能越高颠清阳之位?是以喉间窒塞,心忡耳鸣,胸膈不舒 
也。然岂但窒塞不舒已哉!阴气久居于上,势必龙雷之火应之于下,血不尽竭不止也。 
气不尽厥亦不止也。所以仲景为难治者此耳。然于法外而求至当之治法,则以健脾中 
阳气为第一义,盖龙雷之火,必阴云四合,然后遂其腾升之势,若天日清朗则退藏不动 
矣。故用凉药清火者,皆以水制火之常法,施之于阴火,未有不助其疟者也。健脾之阳 
亦有三善焉,一者,脾中之阳气旺,如天清日朗而龙雷潜伏也。一者,脾中之阳气旺, 
而饮食运化精微,复能生其下竭之血也。况地气必先蒸上为湿,然后上升为云。若土无 
蒸而不湿,则地气于中隔绝矣。天气不常清乎,且万物以土为根,元气以土为宅,可不 
理欤! 
仲景云∶阴旺能生阴血,盖言人之真阳盛旺,自能化生阴血耳。今人不悟其理,但 
见阴血不足,便用人参、黄 补之,初用一二服之间,火得温补,略见一效,以为中 
病,久泥于方,不无反助火邪,盖令咳嗽气促,肌肉消烁,往往以致危亡,良可悯哉! 
但血本不病,因气虚而血无所倚,故血亦消亡者,只补其气,则血自复,即所谓阳旺能 
生阴血,无阳则阴无以生也。 
立斋先生遇星士张东谷谈命,时出中庭,吐血一二口,云久有此症,遇劳即发。 
先生曰,此劳伤肺气,其血必散,视之果在,与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山药、熟 
地、茯神、远志服之而愈。翼早请见云∶服四物黄连山栀之类,血益多而倦益甚,得公 
一七吐血顿止,精神如故,何也?先生曰∶脾统血,肺主气,此劳伤脾肺,致血妄行, 
故用前药健脾肺之气,而嘘血归原耳。 
肺为华盖,至清之脏,有火则咳,有痰则嗽。肺主气,气逆为咳,肾主水,水泛为 
痰,肾脉上入肺,循喉咙,其支者从肺络心,属胸中,故病则俱病也。涎唾中有少血 
散漫者,此肾从相火炎上之血也。若血如红缕,从痰中咳出者,引肺络受热伤之血也。 
若咳出白血浅红色,似肉似肺者,必死。凡唾中带血,咯出有血,或血丝,属肾经。鼻 
衄出血,咳嗽有血,属肺经。呕吐成盆成碗者,属胃经。自两胁逆上吐出者,属肝经。 
溺血属小肠膀胱经。下血属大肠经。牙宣出血属胃肾虚火,舌血谓之舌衄,汗孔。出血 
谓之肌衄,心与肝也。又惊而动血者属心,怒而动血者属肝,忧而动血者属肺,思而动 
血者属脾,劳而动血者属肾。 
童子之症,须看先天父母之气,而母气尤为重。凡惊风痘疹,肾虚发热,俱以母气 
为主,如母有火者,其子必有火;母脾虚者,子必多脾病;母火衰者,子必从幼。有 
肾虚症,如齿迟、语迟、行迟,囟门大开,肾疳等症,皆先天不足,从幼调补,亦有可 
复之天。 
肺不特衄血,亦能咳血唾血,胃不特呕血,肝亦呕血,盖肺主气,肝藏血,肝血不 
藏,乱气自两胁中逆而出之。然总之是肾水随相火炎上之血也。肾主水,水化液为痰, 
为唾、为血,肾脉上入肺,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络心,注胸中,故病则俱 
病也。但衄血出于经,衄行清道,吐血出于 
胃,吐行浊道,喉与咽二管不同也。盖经者,循经之血,走而不守,随气而行,火气 
急迫,故随经直犯清道,上脑而出于鼻为衄。其不出于鼻者,则为咳咯,从肺窍而出 
于咽也。胃者,守营之血,守而不走,存于胃中者也。若胃气虚,不能摄血,或为火 
逼,故令人呕吐,从喉而出于口也。吐血之热在腑,衄血之热在经,杂病衄血为里热, 
伤寒衄血为表热,今人一见吐衄,便以犀角地黄为必用之药,以犀为水兽,可以分水, 
可以通天,鼻衄之血,从任督而至颠顶入鼻中,惟犀角能下入肾水,引地黄滋阴之品由 
肾脉而上,故变对症。凡阴虚火动,吐血与咳咯者,可以借用成功。若阳虚劳力及脾胃 
虚者,俱不宜也。 
凡有实热者,舌苔必燥而焦,甚则黑,脉来必重按有力也。(然有釜下无火,津液不行,干 
舌燥症而焦黑者,不可不知。)假热者,舌虽有白苔而必滑,口虽渴而不能饮水,饮而不欲咽, 
面虽赤而色必娇嫩,身作躁而欲坐卧于泥水中,脉来重按空虚,此为辨也。 
有饮酒过多,伤胃而吐血,从吐后出者,以葛花解醒汤,加丹皮倍黄连佐之,上 
下分消,酒病愈,血亦愈矣。有过啖炙爆辛热等物,上焦壅热,胸腹满痛,血出紫黑成 
块者,可用桃仁承气汤从大便导之,此釜底抽薪之法,此皆内之外因,不从本源而得, 
故可寒凉克削,所谓应犯而犯,似乎无犯之。有曰血从下出者顺,上出者逆,一应血 
溢血泄诸蓄妄行之证,苟非脾虚泄泻,嬴瘦不禁者,皆当以大黄醋,入和生地汁及桃仁 
泥、丹皮、丹参、阿胶、黑荆芥、玄明粉、赤芍、当归之属,折其锐气,从大便导之, 
使血下行,以转逆为顺,然后区别治之。或问失血复下虚,何以当?殊不知血既妄行迷 
失故道,不去蓄利瘀,转逆为顺,则以妄为常,何以御之?且如妇人之于血也,经水足 
而为胞胎,则蓄者自蓄,生者自生,及至产育而为恶露,则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何蓄 
之有?不知此而从事于苓、连、枝、柏,辅四物而行之,未有不伤气血而败脾胃者。血 
既下行之后,多用薏苡仁及百合、麦门冬、鲜地骨皮,嗽渴加枇杷叶、五味子、桑白 
皮,有痰加贝母,皆气薄味淡,西方兑金之本药。如可用独补者,以地黄麦冬金水二脏 
之药相佐用之,虽然书曰失血家须用下剂破血,盖宜施之于蓄妄之初也。又曰∶亡血家 
不可下,盖切戒之于亡失之后也。 
阴虚之症,大抵上热下寒者多,始而以寒凉进之,上焦非不爽快,稍久则食减。又 
以为食滞不化,加神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