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中之阴药。若与白术、黄 同用,峻补后天元气之阳,与附子、鹿茸同用,大补先天 
元气之阳,与当归、地黄同用,则补阳中之阴,率领群阴之药,上至阳中之阴分,所佐 
一异,功用便殊矣。 
凡失血之后,必大发热,名曰血虚发热。古方立当归补血汤,用黄 一两,当归 
二钱,名曰补血,而以黄 为君,阳旺能生阴血也。如丹溪于产后发热,用参、 、 
归、芎,黑姜以佐之,或问曰,干姜辛热,何以用之?盖姜味辛,能引血药入气分而生 
新血,况炒黑则止而不走。若不明此理,见其大热,六脉洪大,而误用发散之剂,或以 
其象白虎汤症,而误用白虎,立见危殆,慎之哉! 
曹氏云∶吐血须煎干姜、甘草作汤与服,或四物理中汤亦可,如此无不愈者。若 
服生地黄、藕汁、竹茹去生便远。《仁斋直指》云∶血遇热则宣流,故止血多用凉药。 
然有气虚挟寒,阴阳不相为守,荣气虚散,血亦错行,所谓阳虚阴必走耳。外必有虚冷 
之状,法当温中,中温则血自归经络,可用理中汤加南木香,或干姜甘草汤。其效甚 
着,又有饮食伤胃,或胃虚不能传化,其气逆上,亦能吐衄,木香理中汤,甘草、干姜 
汤最宜,出血诸证,每以胃药收功,切不可投以苦寒之剂,故曰∶实火之血,顺气为 
先,虚火之血,养正为先,气壮自能摄血也。 
《褚氏遗书》云∶喉有窍,咳血杀人,肠有窍,便血杀人。便血犹可治,咳血不易 
医,喉不容物,毫发必咳,血既渗入,愈渗愈咳,愈咳愈渗,饮溲溺者,百不一死, 
(言之太过),服寒凉者,百不一生(的确之论),血虽阴类,运之者,其阳和乎,玩阳 
和二字,褚氏深达阴阳之妙者矣。时珍曰∶小便性温不寒,饮之入胃,随脾之气,上归 
于肺,下通水道,而入膀胱,乃其旧路,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其味咸而走血,故治 
血病。盒饭乘热即饮,则真气尚存,其行自速,冷则惟有咸寒之性而已。若炼成秋石, 
则真元之气渐失,不及童便远矣。 
海藏云∶胸中聚集之残火,腹里积久太阴,上下膈绝,脉络部分,阴阳不通,用苦 
热以定于中,使辛热以行于外,升以甘温。降以辛润,化严肃为春温,变凛烈为和气, 
汗而愈也。然余毒土苴犹有存者,周身阳 
和,尚未泰然,胸中微躁而思凉饮,因食冷物,服凉剂,阳气复消,余阴再作,脉退而 
小,弦细而迟,激而为衄血、吐血者有之,心肺受邪也,下而为便血、溺血者有之,肾 
肝受邪也,三焦出血,色紫不鲜,此重沓寒湿,化毒凝泣,水谷道路浸溃而成。若见血 
症,不详本末,便用凉折变乃生矣。 
黄柏、知母既所禁用,治之将何如?若与前所论理中温中无异法,何必分真阴真阳 
乎?殊不知温中者,理中焦也,非下焦也,此系下焦两肾中先天之真气,与心肺脾胃后 
天有形之体,毫不相干,且干姜、甘草、当归等药,俱入不到肾经,惟仲景八味肾气丸 
斯为对症,肾中一水一火,地黄壮水之主,桂附益火之原,水火既济之道,盖阴虚火动 
者,乃肾中寒冷,龙宫无可安之穴宅,不得已而游行于上,故血亦随火而妄行,令用桂 
附二味纯阳之火,加于六味纯阴水中,使肾中温暖,如冬月一阳来复于水上之中,龙雷 
之火,自然归就于原宅,不用寒凉,而火自降,不必止血而血自安矣。若阴中水干而火 
炎者,去桂附而纯用六味,以补水配火,血亦自安,亦不必去火,总之保火为主,此仲 
景二千余年之玄秘,岂后人可能笔削一字哉! 
凡肾经吐血者,俱是下寒上热,阴盛于下,逼阳于上之假症,世人不识,而为其所 
误者多矣。宜以假寒治之,所谓假对假也。但此症有二,有一等少阴伤寒之症,寒气自 
下肾经而感,小腹痛,或不痛,或呕,或不呕,面赤口渴,不能饮水,胸中烦躁,此作 
少阴经外感伤寒看,须用仲景白通汤之法治之,一服即愈。又有一等真阴失守,命门火 
衰,火不归原,水盛而逼其浮游之火于上,上焦咳嗽气喘,恶热面红,呕吐痰涎出血, 
此系假阳之症,须用八味地黄引火归原。然兹二方,俱是大热之药,但上焦烦热正盛, 
复以热药投之,入口即吐矣。须以水探冷,假寒骗之,下嗌之后,冷性既除,热性始 
发,太阳一照,龙雷之火自息,因而呕哕皆除,倘有方无法,何以通拒格之寒也。若误 
为实热而服寒凉,顷刻立化,慎之哉! 
血之来也,虽火以迫之,然此火宜导以归源,则血亦归经,切忌原药,则反激浮火 
逆上,且伤胃气,脾愈不能统血矣。更宜养肝,使肝气平而血有所归,切忌伐肝,盖 
《经》曰∶五赃者,藏精气而不泻者也。肝为将军之官,而主藏血,吐血者,肝失其职 
也。若再伐之,则无力摄血收藏,而血愈不止矣。更宜行血不宜止血,盖吐血者,气逆 
上壅,而血不行经络也。行血则血循经,不止自止。若勉强止之,则瘀血凝滞,胸胁胀 
满,发热恶食,反成痼疾。况血生化于脾,而脾又统血,倘不以调理脾胃为主,而概用 
四物纯阴伤胃,徒增其病矣。故《医贯》曰∶服寒凉者,百不一生,服溲溺者,百不 
一死。然而久则能伤胃气,甚言寒凉之不可用也。失血一证,危急骇人,医疗鲜效,或 
暴来而顷刻即毙,或暂止而终亦必亡,敢问有一定之方,可获万全之利否,请备言之, 
凡血症先分阴阳,有阴虚有阳虚,阳虚补阳,阴虚补阴,此直治之法,无所共知。又 
有真阴真阳,阳根于阴,阴根于阳。真阳虚者,从阴引阳,真阴虚者,从阳引阴,复有 
假阴假阳,似是而非,多以误人。此真假二字,旷世之所不讲,举世之所未闻,在杂病 
不可不知,在血症为尤甚也。既分阴阳,又须分三因,风寒暑湿燥火,外因也。过食生 
冷,好啖炙爆,醉饱无度,外之内也。喜怒优思恐,劳心好色,内因也。跌扑闪肭,伤 
重瘀蓄者,不内外因也。既分三因,而必以吾身之阴阳为主,或阴虚而挟内外因也,或 
阳虚而挟内外因也。盖阴阳虚者,在我之正气虚也。三因者。在外之邪气有余也。然 
《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不治其虚,安问其余?或曰∶吐衄血者,从下炎上之 
火,暑热燥火,固宜有之,何得有风寒之症?殊不知六淫之气,俱能伤人,暑热者, 
十之一二,火燥者半,风寒者半,而火燥之后,卒又归于虚寒矣。《经》曰∶岁火太过, 
炎暑流行。肺金受刑,民病血溢血泄,是火气能使人失血也。又云,太阳司天,寒淫所 
胜,血变于中,民病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是寒气能使人失血也。又云,太阴在泉,湿 
淫所胜,民病血见,是湿气能使人失血也。又云∶少阴司天之政,水火寒热,持于气 
交,热病生于上,冷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血溢血泄,是寒热凌犯,能 
使人失血也。又云∶太阴司天之政,初之气风湿相薄,民病血溢,是风湿相搏,能使人 
失血也。又云∶岁金太过,燥气流行,民病反侧,咳逆甚而血溢,是燥气能使人失血 
也。六气俱能使人血溢,何独火乎?况火有阴火阳火之不同,日月之火与灯烛之火不 
同,炉中之火与龙雷之火不同。又有五志过极之火,惊而动血者,火起于心,怒而动血 
者,火起于肝,忧而动血者,火起于肺,思而动血者,火起于脾,劳而动血者,火起于 
肾,能明乎火之一字,而于血之理思过半矣。 
河间先生,特以五运六气暑火立论,故专用寒凉以治火,而后人宗之,不知河间之 
论,但与仲景《伤寒论》对讲,各发其所未尽之旨耳。非通论种种不同之火也。自东垣 
先生出,而论脾胃之火,必须温养,始禁用寒凉。自丹溪先生出,而立阴虚火动之论, 
亦发前人所未发,可惜大补阴丸、补阴丸,二丸中俱以黄柏知母为君,而寒凉之论,又 
盛行矣。养葵先生持撰阴阳五行之论,以申明火不可以水灭,药不可以寒攻,其利溥哉! 
六淫中虽俱能病血,其中独寒气致病者居多,何也?盖寒伤荣,风伤卫,自然之 
理,又太阳寒水,少阴肾水,俱易以感寒,一有所感,皮毛先入,肺主皮毛,水冷金 
寒,肺经先受,血亦水也,故经中之水与血,一得寒气皆凝滞而不行,咳嗽带痰而 
出,问其人必恶寒,切其脉必紧,视其血中间必有,或紫,或黑数点,此皆寒淫之验 
也。医者,不为详审,便以为阴虚火动,而概用滋阴降火,病日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