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9-删补名医方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属阳明之表法,当栀子豉汤吐之。阳明当吐而不吐,反行汗下,温针等法,以致心中 
愦愦,怵惕懊 ,烦躁舌苔等证,然仍在阳明之表,仍当栀子豉汤主之。栀子苦能涌泄, 
寒能胜热,其形象心,又赤色通心,故主治心中上、下一切证。豆形象肾,又黑色入肾, 
制而为豉,轻浮上行,能使心腹之浊邪上出于口,一吐而心腹得舒,表里之烦热悉解矣。 
所以然者,急除胃外之热,不致胃家之实,即此栀豉汤为阳明解表之圣剂矣。热伤气者少 
气,加甘草以益气。虚热相抟者多呕,加生姜以散邪。若下后而心腹满,起卧不安,是 
热已入胃,便不当吐,故去香豉。屎未燥硬,不宜复下,故只用栀子以除烦,佐枳朴以泄 
满,此两解心腹之妙,又小承气之轻剂也。若以丸药下之,身热不去,知表未解也,心中 
结痛,知寒留于中也。表热里寒,故任栀子之苦以除热,倍干姜之辛以逐寒,而表热自 
解,里寒自除。然非吐不能达表,故用此以探吐之。此又寒热并用,为和中解表之剂矣。 
内外热炽,肌肉发黄,必须苦甘之剂以调之,柏皮、甘草色黄而润,助栀子以除内烦而解 
外热。形色之病,无假形色以通之。此皆用栀豉加减以御阳明表证之变幻也。夫栀子之 
性,能屈曲下行,不是上涌之剂,惟豉之腐气上蒸心肺,能令人吐耳。观瓜蒂散必用豉 
汁和服,是吐在豉而不在栀也。栀子干姜汤去豉用姜,是取其横开。栀子浓朴汤,以积 
朴易豉,是取其下泄。似皆不欲上越之义,虽苦亦能作涌,然非探吐不能吐也。病患旧微 
溏者不可与,则栀子之性自明矣。 
x瓜蒂散x 治胸中痞硬痰饮,一切实邪,及气冲咽不得息者,用此吐之。 
瓜蒂(熬黄,一分) 赤小豆(一分)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热汤七合,煮作稀糜, 
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服,得快吐乃止。 
【注】胸中者,清阳之府,诸邪入胸,皆阻阳气不得宣达,以致胸满痞硬,热气上冲, 
燥渴心烦,温温欲吐,脉数促者,热郁结也。胸满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手足寒冷,欲 
吐不能吐,脉迟紧者,寒郁结也。凡胸中寒热与气与饮郁结为病,谅非汗下之法所能治, 
必得酸苦涌泻之品,因而越之,上焦得通,阳气得复,痞硬可消,胸中可和也。瓜蒂极苦, 
赤豆味酸,相须相益,能除胸胃中实邪,为吐剂中第一品也。而佐香豉粥汁合服者,藉 
谷气以保胃气也。服之不吐,少少加服,得快吐而即止者,恐伤胃中元气也。此方奏功 
之捷,胜于汗下。所以三法鼎立,今人不知岐伯、仲景之精义,置之不用,可胜惜哉! 
x小陷胸汤x 治心下痞,按之则痛,脉浮 
滑者。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 栝蒌实(大者,一个)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实,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集注】程知曰∶此热结未深者,在心下,不似大结胸之高在心上。按之痛,比手不可 
近为轻。脉之浮滑又缓于沉紧,但痰饮素盛,挟热邪而内结,所以脉见浮滑也。以半夏之 
辛散之,黄连之苦泻之,栝蒌之苦润涤之,皆所以除热散结于胸中也。先煮栝蒌,分温三 
服,皆以缓治上之法。 
程应旄曰∶黄连涤热,半夏导饮,栝蒌润燥,合之以开结气,亦名曰陷胸者,攻虽 
不峻,而一皆直泻,其胸里之实邪,亦从此夺矣。 
x大陷胸汤丸x 主治伤寒发热,不发汗而反下之,表热乘虚入于胸中,与不得为汗之 
水气结而不散,令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其人身无大热,但头汗出,或潮热燥渴, 
脉沉紧者。如水肿、肠 ,初起形气俱实者,亦可用。 
大黄(六两) 芒硝 苦葶苈子 杏仁(去皮,各半升) 甘遂(为末,一钱) 
上五味,以水先煮大黄、杏、苈,去滓,内芒硝,煮一二沸,内甘遂末,温服,得快利止后 
服。如未剧者,加白蜜二合,作丸如弹子大,水煮一丸,服过宿乃下,如不下更服。 
【集注】柯琴曰∶胸中者,宗气之所出,故名气海。气为阳,故属太阳之部。气为水 
母,气清则水精四布,气热则水浊而壅结矣。水结于胸,则津液不下,无以润肠胃,故大 
便必燥,不下输膀胱,故水道不通。大黄、芒硝善涤肠胃之热实,此病在胸中而亦用以为 
君者,热淫于内,当治以苦寒,且以润阳明之燥,是实则泻子之法,补膀胱之寒,亦制之以 
其所畏也。任甘遂之苦辛,所以直攻其水结。然水结因于气结,必佐杏仁之苦温,以开其水 
中之气,气行而水自利矣。水结又因于气热,必佐葶苈之大寒,以清其气分之热,源清而流 
自洁矣。若胸中水结而未及中焦者,当小其制,而复以白蜜之甘以缓之,使留恋于胸中, 
过宿乃下,但解胸心之结滞,而保肠胃之无伤,是又以香剂为和剂也。是方为利水攻积之 
剂,故治水肿、痢疾之初起者甚捷,然必视其人壮实,可以一战成功,如平昔素虚弱与病久 
而不任攻伐者,当念虚虚之戒矣。 
x三物白散方x 治伤寒,寒实结胸无热证者,及胸膈寒实痰水内结等证。 
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去皮,熬黑,研如泥,一分) 
上杵二味为末,内巴豆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合服。强人一钱,羸者减之。病在膈上 
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注】是方治寒实痰水结胸,极峻之药也。君以巴豆极辛极烈,攻寒逐水,斩关夺门,所 
到之处无不破也。佐以贝母开胸之结,使以桔梗为之舟楫,载巴豆搜逐胸邪。膈上者必 
吐,膈下者必利,使其邪悉尽无余矣。然惟知任毒以攻邪,不量强羸,鲜能善其后也,故 
羸者减之,不利进热粥,利过进冷粥,盖巴豆性热,得热则行,得冷则止。不用水而用 
粥者,藉谷气以保胃也。 
x大黄黄连泻心汤x 治伤寒表解,心下痞,按之不软,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注】痞硬虚邪而用大黄、黄连,能不起后人之疑耶?仲景使人疑处,正是妙处。盖 
因后人未尝细玩,不得其法,皆煎而服之,大悖其旨矣。观乎用气薄之麻沸汤渍大黄、黄 
连,须臾去滓,仅得其无形之气,不重其有形之味,是取其气味俱薄,不大泻下。虽曰 
攻痞,而攻之之妙义无穷也。 
x附子泻心汤x 治伤寒表解,心下痞,恶寒汗出者。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炮去皮,别煮汁,一枚)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注】心下硬痛,结胸也;硬而不痛,心下痞也。恶寒而复汗出,非表不解,乃表阳 
虚也。故以大黄、黄连、黄芩泻痞之热,附子温表之阳,合内外而治之。其妙在以麻沸 
汤渍三黄,须臾绞去滓,内别煮附子汁,义在泻痞之意轻,扶阳之意重也。 
x甘草泻心汤x 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 
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 
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毋论伤寒、中风,表未解,总不可下,医反下之,因而成痞。其人下利日数十 
行,水谷不化,腹中雷鸣者,误下胃中空虚也。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者,乘 
虚客邪上逆也。医见心下痞硬,谓下之不尽,又复下之,其痞益甚。但此非结热之痞,亦 
非寒结之痞,乃乘胃空虚,客气上逆,阳陷阴凝之痞也。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 
用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缓急,治痞之益甚。半夏之辛,破客逆之上从。芩、连泻阳 
陷之痞热,干姜散阴凝之痞寒。缓急破逆,泻痞寒热,备乎其治矣。 
x生姜泻心汤x 治伤寒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 
中雷鸣下利者。 
甘草(炙,二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半夏(洗,半升)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生姜(切,四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