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个角度说,创作需要温度和热度,达到一定热度才会有鲜明的意象,就象人在发高烧时就有鲜明意象一样。而酒醉就是自我燃烧,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人的想象力和机体的敏感性。比如波兰作家霍夫曼的“许多灵感,许多幻象,那些开始只是出自想象、后来越来越认真的错觉(即真切的错觉——引者注),大都是得之于酒。在他的情况下,醉酒实际上可以产生新的幻想的诗歌。每逢在酒精的影响下,他会突然看见黑暗中闪现着磷火,或者看见一个小妖精从地板缝里钻出来,或者看见他自己周围是些鬼怪和狞恶的形体,以各种古怪装扮,出没无常”。但是,“他的心灵在酒馆的气氛中比在森林的寂寞里更感到适宜自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二分册第163页。
心理学家也证实,酒醉后产生的幻觉中以形象生动、鲜明、逼真之幻视最为突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阿瑞提描述此种心态说:“无论什么不可见到的人,说不出来的、无法预料的内容都能以各种方式呈现出来,猝然地、意料不到地,就像一道闪光。它们在沉思冥想中,在白日梦里,在松弛状态下,在酒醉和睡梦之中浮现出来。”《创造的秘密》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08页。所以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表示:“对我来说,思维具有真正的酒醉的特点,创作高潮具有真正的酒醉的特点。幻想和芳香气味具有真正的酒醉的性质。”《自我认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6页。徐复观先生也言及:“酒的酣逸乃所以帮助摆脱(忘)尘俗的能力以补平日工夫之所不足,然必其人的本性是洁的,乃能借酒以成就其超越的高,因而达到主客合一之境。此之谓酒兴相激。酒对于一切艺术家的意味都应由此等处,加以了解。”《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226页。徐先生深谙此中三昧。
饮酒是中国古代文人生活和创作中一个说不完的话题。文人对酒总有一份特殊的情结。酒,能使他们暂时摆脱礼法的拘束,自由地交流思想,宣泄情绪;酒,能使他们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才情和灵性,真切地品味人生。在中国古代的文人生活中,酒与诗、书、画都有不解之缘,他们在酒后往往能创作出一些艺术精品。唐代诗人张悦在《醉中作》中说:
酒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
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有青山方有绿水惟借色于山;有美酒便有佳诗,诗亦乞灵于酒。”酒助诗兴,灵感得以闪现,信手拈来,便成佳句。比如好酒的苏东坡,他的诗词赋多是饮酒之后的杰作,是酒点燃了他创作灵感的火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与友人在湖心亭饮酒后半醉半醒的即兴之作。“夜饮东城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因回来得太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只好“倚杖听江声”。风一吹,倒使他清醒过来,便发出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感慨。古代文人几乎没有一个不饮酒的,王维举杯送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白居易更是嗜酒善诗,有人统计他的3800首诗吟酒诗800首。宋代词人也是“无酒不成句”。辛弃疾的“稼轩词”629首,与酒有关的347首。
五、潜意识的创造功能 6 “酒自引人著胜地”(3)
书画家同样离不开酒。他们往往醉酣兴发,泼墨临池,或作书,或作画,随兴挥毫。《书林纪事》卷二载:
“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
杜甫曾有诗叹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笔如云烟。”
《唐国史补》载:“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揾水中而出之,天下呼为张癫。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对张旭草书的创作作过深刻的心理分析:“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此外,张旭对自然界的景观万象,“山水崖谷,鸟兽虫鱼,日月列星,风雨水火……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书法大家丁文隽说,草书“欲其精妙,必须先有奇纵之气,盘亘胸中,跃跃欲出,然后落笔,始能得鸿飞兽骇之姿,电掣风飘之势。张旭多乘醉作草,非无故也”。《书法精论》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版第107页。
张以国说得更深:“张旭不是在‘澄神静态、端己正容’”的“理性状态下作书,而是在充满了激情、非理性状态下挥洒,尤其是他在酣醉的时候作草,就如同在梦境里遨游,为同鬼神一样的出入,所以我们很难把握。”对这种无意识创作的意义,熊秉明分析得很透彻,他说:“他所显示的生命在酣醉的样态、意识、潜意识、情感、想象都纷然组成不可预测的韵律,最炽热、最酣欢、最有创造力的状态。这时候,理性的控制和拘谨丧失了,潜意识中所压抑的、积藏的、生命之原始的、基层的,得了畅然的吐泻,酒不是消极的‘浇愁’、‘麻醉’,而是积极地使人的精神获得大解放、大活跃,在清醒时候不愿说的,都唱着、笑着、喊着说出来。清醒时候所畏惧的、诚惶诚恐崇敬的、听命的都踏倒、推翻,正是杜甫《饮酒八仙歌》所赞美张旭的‘脱帽露顶王公前’。”《书法:心灵的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3—74页。
“八大山人……工书法,狂草颇怪伟……性孤介,嗜酒,爱其笔墨者,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觅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饮酒的程度不同,有极端型的饮酒者,有适度型的饮酒者。张旭和八大山人属极端型的饮酒者。下面几位书画家则属适度型饮酒者:
杨雄作奇字,嗜酒。
吴道子……工书善画,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
苏舜钦负才气……发愤于歌诗,其体豪放,善草书,每酒酣落笔,争为人所传。
何子贞绍基工书有重名……酒酣兴至,一日可尽百余联,无懈笔,无倦容。
李静之正华工书嗜饮,终日不醉,将临池必饮酒,无日不临池,亦无日不饮酒也。微醺时作书,益淋漓酣畅,笔墨飞舞。
张元举……工之书法,画花鸟气韵生动,人以金帛请辄拒,酒酣兴至,纵笔挥染,无复吝惜。
最可惊异的是明画家:“王养蒙,画葡萄障,乘醉著新草履,渍墨乱步绢上就以为叶,布藤缀实,天趣自然。”《明画录》卷六、卷七。这与西方现代派画家使鸭子在画布上走颇类似。
五、潜意识的创造功能 6 “酒自引人著胜地”(4)
现代画家戈野也嗜酒成性。作画前,“喝他个半醒,逃过绘画技法程式对自己的严格控制,把笔意解放出来……”这就是他的高招。所以,“戈野的山水总带着几分醉意。晕晕乎乎,观众也就跟着他可观、可游、可居了。翠盖如云的芭蕉,其绿阴大过于树,画家的观照所向披靡,每每突破造物未至之境。”《书屋·醉意人生》2006年第六期。
忘了说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他在著名的兰亭*接近尾声时,乘着酒兴写下了传世名作《兰亭集序》,其笔法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凡有重字,则字体皆异,无一字雷同。第二天清醒后,他又一边挥笔写了几遍,都无法再现原书的神韵。”《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20页。
行文如此,我们要特别提到陶渊明,谈文人饮酒,绕不过陶渊明。这是一个非谈不可的话题。因为“诗人言饮酒,不以为讳,自陶公始之也”。(《围炉诗话续编》)王瑶先生说,陶渊明与前人不同的是把酒和诗连了起来。即使阮籍,“旨趣遥深,兴寄多端”(沈德潜《古诗源评》)的咏怀诗的作者,也还是酒是酒,诗自诗的;诗中并没有关于饮酒的心境描写。以酒大量入诗,使诗中篇篇有酒的,确以渊明为第一人。从此酒和文学发生了更密切的关系。饮酒的心境可以用诗表现出来,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