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梦能把分散的表象组成一种新形式。
第三,梦能使做梦者联想到事物的实质。
五、潜意识的创造功能 1 “知性在模糊不清的情况下起作用最大”(…
第四,梦的创造性使做梦者感觉到一种不自觉的经验反映——一种和非梦境的创造过程相似的反映。《梦与创造心理》载《大众心理学》1984年第6期。
心理学家发现,灵感是位于睡与醒之间的过渡性区域。剑桥大学的调查告诉我们,有百分之七十的科学家从一些梦中得到启示,日内瓦大学的数学家的调查结果是六十九人中有五十一人是在睡眠中解决问题的。精神上如此,体力上也如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硬气功的头撞石碑,腹托千斤等惊人的力量,也是由放松训练即由发挥潜意识力量而来的。“无极而太极”,无为而无不为,只有充分放松才能充分积蓄和发挥潜能。
这种现象在艺术创作中更是常见。据说意大利著名提琴家塔提尼(1692—1770年)梦见他给魔鬼一把提琴,魔鬼演了一首美丽的乐曲片断。塔提尼醒后立即写下了令人难忘的《魔鬼的颤音》。德国著名歌剧作家瓦格纳在意识蒙眬中创作了《歌唱大师》和《莱茵的黄金》的部分乐章。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些乐曲是在睡梦中写成的,海顿和莫扎特的创作都利用过无意识或睡眠状态。转引自《新美学原理》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9页。在我国古代文学家中也有在潜意识中进行创作的事例。相传谢灵运的佳句“池塘生春草”就是在梦中得到的:“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东坡志林》载苏轼《记梦赋诗》曰:“轼初自蜀应举京师,道过华清宫,梦明皇令赋《太真妃裙带词》觉而记之。……”云:“百叠漪漪水皱,六铢云轻。植立寒风广殿,微闻环佩摇声。”南宋刘后村在《沁园春词序》中谈道:“癸卯佛生之翌日,梦中有作,既醒但易数字。”
据记载,清代画家高其佩,曾以独特的指画艺术传之后人,并且远播日本、朝鲜等地,史料说,高其佩八龄学画,遇稿辄摹,积十余年,盈二簏。弱冠恨不能自成一家,郁悒寡欢。一天,倦而假寐,梦一老人将他引至土室,室内四壁皆画,理法无不俱备,但却没有文具,不能模仿。惟一水盂,爰以指蘸而习之,觉而大喜,无奈得于心而不能应之于笔,辄复闷闷。偶忆土室中用水之法,因以指蘸墨,仿其大略,尽得其神。信手拈来,皆成妙谛。从此,遂废笔而作指画,并镌一印章云:“画从梦授,梦自心成”,这就是有名的“梦授指成”的故事。《历代论画名著汇编》第551页。
这类在梦中进行创作的故事绝不是个别的,《红楼梦》里描写香菱作诗,白天苦思苦想,终于在梦中想出八句,黛玉等人看了都称赞是一首新巧而有意趣的好诗。苏联大舞蹈家乌兰诺娃常在梦中跳舞,她说:“如今,我还在梦里跳新的舞蹈,排练新的节目,这对一生从事芭蕾舞的演员来说,是很自然的。”转引自《艺苑趣谈录》第415页。
目前,尽管对潜意识的功能、机理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但潜意识的存在这个事实则是不能否认的。弗洛伊德早就指出:“神经病症状,清楚明白地使人确信有一种无意识的存在。”并强调说:“承认无意识的精神过程,这就是向世界和科学的新方向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心理分析引论》)其实,关于潜意识的思想资料,许多国家都有,我国的《庄子》中早就提到过:
喜怒哀乐,虑叹变热,姚泪启忘,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时而欣喜,时而愤怒,时而悲哀,时而快乐,时而忧虑,时而嗟叹,时而反复,时而恐惧,时而浮躁,时而放纵,时而张狂,时而作态,好像音乐从虚器中发出来,又像菌类由地气的蒸发而成一样。这种情态日夜在心中交侵不已,但不知道它们是怎样发生的。)
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然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汝皆梦也,予谓汝梦亦梦也。《齐物论》。
不知深也,知之浅也。弗知内矣,知之外矣。(不知道的是深奥,知道的是浅薄;不知道的是内行,知道的是外行。)……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知北游》。(不知道的便是知道吗?知道的便是不知道吗?谁知道不知就是知呢?)
这里的知与不知包含着意识与无意识的意思在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段,他说人的各种思绪轻浮荡逸,变化不已,其意思已与意识流相差无几。前苏联心理学长期以来一直否认潜意识,但近年来明确提出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出版了有关这方面的著作。
五、潜意识的创造功能 2 潜意识功能种种(1)
变态心理学早已证明,人在清醒状态下做不到的事,在变态或潜意识状态中,却能轻易做到。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潜意识是一种具有强烈心理能量的负荷体。比如记忆,在催眠(也是一种变态)状态中的记忆常比清醒时更清楚,更迅速。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索菲亚举行了教学提示法国际会议。这种教学法的原理就是在催眠、半睡眠状态下使用暗示法进行教学。一批毫无外语知识的人,经过三天教学,开始能比较自由地使用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这种方法,可大大节省时间,如原来289个学时的教学内容,现在可以在160个学时教完。详见《应当重视和加强无意识心理的研究》载《心理学科普园地》1984年第一期。还有一例,有位从未学过英语的女医生,经过28个晚上的催眠学习,不仅掌握了英语会话,而且考试证实,已达到了专业一年级水平。我国古代艺术家常从其他物象中得到启发的事例,也是潜意识作用。据记载,怀素曾从嘉陵江的流水声以及闪电雷鸣中体会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而使笔力倾注于草书之中;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始得低昂回翔之状,而使他的龙飞凤舞的狂草力透纸背;雷简夫因闻平羌江暴涨声,想其波涛浩荡奔腾之势而顿悟用笔;王羲之从鹅颈的伸缩中看到自然事物的弹性变化,而使他的书法达到翰墨淋漓、兴象万端的化境;文与可学书十年未得古人笔意,偶见道上蛇斗遂得其妙;黄山谷出峡,见长年荡桨而知书法;司马迁遍游名山大川之后,文章气势日益浩壮。凡此种种都说明鱼跃鸢飞,风起水涌等等物象当其接触感官时,我们虽不自觉在心灵中有何影响,但到挥毫运斤时,它们都会不自觉地涌到手腕上来,好像这些印象和意象都作为能量在潜意识中储存起来,在创作过程中就从手腕流到笔端。这些意象在无形中左右、驱遣着艺术家的手腕和笔端,在作品的外表上虽看不出这些意象的痕迹,但一笔一画、一字一句中都潜寓着它们的神韵和气势。这尤足证明潜意识对艺术创作的重大作用。最令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些事例:“有位女病人,尽管没学过德语,但在梦游症中,却可以轻易而又自信地全部用文雅的德语讲话”。详见荣格:《分析心理学论文集》英文版第18页。显然,她虽未有意识地学过德语,却通过潜意识进行过学习。柏格森指出:“我们应当分别意识的自我及下意识的自我,凡影致当前,意识的自我先只感觉一个全体的印象,其详细的节目却都是较外界的刺激稍后些;而下意识的自我却把这些节目一个一个地都同时照了下来。”《心力》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127页。这说明潜意识能够收入大量信息,它的力量大大超过意识。还有些梦游症患者,在梦游中能做出醒时所不能做的动作,甚至平时已失去作用的器官在睡梦中也能恢复机能,双腿瘫痪的人在梦游中往往比平时跑得更灵速。斯梯克(Stekcl)说,有一种梦游症患者,向往月亮,他们可以毫无恐惧地、灵巧地爬到屋顶上,不论屋顶多么高。《本能和情感的反常》英文版第一卷第34页。对这种特异现象,我们的古人早就注意到了。《庄子·达生》中曾屡次讲到:如“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至人潜行水中不受阻碍,脚蹈火上不觉炎热,行走在万物之上而不畏惧。)《庄子·大宗师》又说,“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为什么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