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零起点学中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材。除针灸学外,七版教材的整体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希望精炼一些,五版教材也是不错的选择。趣味性的参考书,是自学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可以让学习多些乐趣,少些乏味。感觉目前比较畅销的几本养生保健书:《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以及《小说中医》等,虽然在整个理论构架上,与正规学院派存在不少差异,但是作为调味品,是足可以胜任的。另外,《思考中医》一书,更加侧重对中医理论的阐释发挥,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有余力的朋友可以选读。 
4 最后,就是要强调循序渐进的步骤。一名中医在校生,学习这几门课的时间是三年(当然还有其他课程);古代中医学徒学完更加精简的四小经典,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所以,大家在自学的启蒙阶段,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太紧或太松都会为将来的半途而废埋下伏笔。 
二、四部经典学习阶段 
    经过前期的蒙学阶段,有了对中医学的初步认识,就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了。也就是《内经》,《伤寒》,《金匮》,《温病》。 
    有一些学生认为经典都是过时的老土东西,不过是讲中医怎样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嘛;我们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中医诊断,还有什么必要学习这些陈腐的东西呢?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想这样来回答: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有两个不同的体系:一个是自然科学的体系;一个是人文科学的体系。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直向前的,象射出的箭。每一次科技革命后,新兴的科技必然取代原有的,成为学科的主流,直到更新的科技理论出现。但是人文学科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孔子无法替代老子的价值,孟子也无法顶替孔子的位置;朱子也是一代大儒,却需要时时从孔孟的学说中汲取营养。后世当然可以发展,而且必须发展,但是经典的价值是无论谁也无法否定的。所以自然科学领域里,最新的理论永远受人追捧,但在人文学科里,想要把握最先进的理论,就意味着需要用最短的时间,重温古人曾经走过的路,再在实践中发展创新。 
    “不幸”的是,医学更多的是一门“人学”,医生研究的,是人,而不是物。这就决定了医学的性质本身,更趋近于人文学科。经典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又有一些人认为,既然经典是最好的,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经典,达到古人的境界,还有什么必要学习现代的中医教材,妄走些弯路呢? 
    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要想与古人交流,向他们学习,至少需要一个条件,就是我们得知道古人在说什么。作为现代人,每天生活在美国化的环境里,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全部都是严重西化的。这样的状态,让我们与古人之见产生了距离。虽然写着同样的文字,说着同样的语言,却无法相互理解了。中医教材的价值,就在于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试着表达古人的思想。也就是说,现代的中医教材,就是在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语言上的桥梁。让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与古人的思想发生共鸣。 
    那么经典的学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当老师的都知道,讲基础课是比较容易的,但讲经典课就相当的难。难就难在先是需要教室钻进去,理解古人想要表达的所谓“本意”,接着表达出来给学生。 
    那么对于自学学生来理解经典,难度自然就更大了。 
    对于经典的学习,我提以下几个建议: 
1、 明确自己的方向:做任何事,都需要首先明确自己的方向,知道面前的路是通向哪里的。学习经典也是这样。先假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对中医理论的认识理解,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吧。 
    那么这种情况下,学习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将经典中的思想用于临床病症的治疗。这样的话,逐字逐句的钻研精神未必就是最好的了;许多纯粹的理论探讨著作也就不一定适用了。相反有些将经典的内容加以应用,条文下紧随着治疗医案的书籍文章就要好的多。仅举例两本《黄帝临证切要》(书名不一定很确切了),《经方实验录》。用这样的说来配合经典的学习,可以更清晰的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学起来才会更有动力。 
    如果是从哲学、史学甚至文学的角度来学习,我这里就不多说了哦。 
2、 从浅到深的学习:自学者,学习文言文有困难者,不妨先从白话文入手。虽然也会遇到译文质量不好,影响理解的时候,但毕竟也是经过专家认可,质量相对还是不错的。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理解全都符合“古意”?真的全部符合“古意”就是评判价值的惟一标准吗? 
    翻译的版本,可参考几部标题为《××校释》的书,逐段译的,质量还可以。 
3 遇到问题,多参考注家:阅读古文,在理解上无论如何都会遇到问题。这时候,多参考几位注家的注解,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历代医家中,很多是花了毕生精力来钻研经典的。他们对经典的理解认识,常常可以为我们打开一片新的天空,开阔我们的思维,形成新的认识。学经典而不读注解,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古人的。对经典的注家常以千记,其中非常著名的也有几十家。这里不便一一介绍。相信在经典学习的过程中,哪怕就是在前面讲到的白话文的学习过程中,都可以了解到很多的注家,和他们的著作。自学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相应的选择来读。 
    以上把中医入门的前两个环节大致的介绍了一下。 
    下面的两个阶段,即临床摸索阶段,临证与经典相参阶段,距离当下的中医爱好者群体还比较远,暂时先不讲了。日后有机会,再继续来谈。
  ~~~~~~~~~~~~~~~~~~~~~~~~~~~~~~~~~~~~~~~~~~~~~~~~~~~~~~~~~~~~~~~~~~~~~~~~~~~~
  第一讲  初识中医
  大体章节版--一 小引并序
  今天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喜爱中医,希望进一步认识中医,学习中医。无疾首先在这里向每一位喜爱中医的朋友表示最真诚的欢迎。 
    希望对中医多一点了解后,大家可以帮助自己和身边的人,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更美丽的心情。 
    希望通过对中医的了解,唤醒沉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对传统文化的那一份眷恋。有机会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 也希望能够尽自己微薄之力,为真正的中医人才的出现,多耕耘一片土壤;为中医来日的再创辉煌,作出自己的点滴贡献。 
小序:给自己一个学中医的理由 
我们做任何事,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医呢?大约两年前,在中国中医论坛上就有网友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看大家的回帖真的是一种享受。 
    挑几个经典的放在这里,请大家随意对号入座啊*_*。
    杏林耕读:最初是兴趣,现在是热爱,将来是事业。 
    王国喜:因病学习中医,经过全面系统学习中医,使我真正体会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到后来又学习西医,多年的临床使我对中医学的精妙医技有所领悟,更加喜爱中医,中医学不仅能提高自身修养,同时能使自己的家人亲朋好友大受裨益。 
    天马:以医助人! 
    中医行者:学习中医,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对家人和朋友都有好处 
    寻找安东尼:一是感觉跟中医有缘分;二就是想帮人脱离苦海;三就想好好调养亲朋好友。 
    原点:一是好奇,觉得中医很神奇,很神秘。二是为了自己及家人的身心健康。我学这个纯粹是业余爱好。 
    cizen_155:我被医生小病治大病最后变成不要命,学了中医理论,三年血止,五年下床,,方知知识就是力量。庸医害命,国立医院,怎么会没一个好医生,病理不知,病症不知,惨! 
    啊左:我学中医是因为久病成良医,特别是我在民间学到的许多中草药方面的知识,在临床实践上的确能治好许多的奇难杂证。中医不能不让你服。再就是上山采药又能锻炼身体。我一辈子都不会放弃中医,我尝到了甜头。 
    大承气汤:我性子一向较淡,什么都无所谓,但是一沾到和中医有关的事就有点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就来学了。这个应该算是缘分吧。 
    自由翱翔:中医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魂,珍惜吧! 
    田子方:我喜欢学中医,也想让自己能为中医复兴出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