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体元气保养说明书:求实养虚不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来有点沉细数,舌诊是舌红少苔,这都是里有虚热的表现。近距离观察老先生,发现他满面红光的红色稍微有点儿过,也就是说两颧泛着潮红,那也是虚热的明显特征。我问老先生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老先生说自己体质一向很好,但近期有点头晕目眩、嘴里发干、腰酸腿疼的症状,就赶紧找中医调理一下。

我在心里分析老先生的病情:虚热就像是若有若无的小火苗,悄无声息地在体内燃烧,中医上叫做“虚火上炎”。这把火上扰头部,就会导致头晕目眩乃至耳聋耳鸣;烧灼津精,造成津液不足,就会使人口燥咽干;津液不能滋润腿脚,还会让人腰膝酸软。

由于老先生的病特别典型,所以我也敢“大胆预测”老先生没有提到的症状。“您是不是睡觉的时候经常出一身汗,不过,醒来以后就不出汗了?”

“呦,真神了,您怎么知道的呀?这两天我真是一睡一身汗,我还以为是天太热造成的。”老先生非常惊讶地说。其实,我们医生哪有神仙的算命本事啊,只不过根据疾病的本质做出推理分析罢了:虚火在体内产生内热,能够迫津外出。晚上睡觉的时候,人不活动而内热最重,所以出汗最多;而白天人在活动,内热减轻,所以汗就止住。

对于一些比较典型的疾病,医生有时的确能够“未卜先知”,让病人感觉大夫有料事如神的特殊本领。但大多数疾病错综复杂,必须病人原原本本地向医生细说各种症状,这时候,如果病人非要考考医生的“测病本事”,就是不说自己的详细病情,那么,遭殃的肯定是病人自己了。医生毕竟不是神仙,他需要病人提供各种复杂甚至矛盾的症状,像“侦探福尔摩斯”那样根据蛛丝马迹来进行苦苦探究。

我给老人开出了六位地黄丸的汤剂,还嘱咐老人,汤药的效果比丸药快,“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所以,先用汤药迅速消除急性症状。以后,可以到药店购买六味地黄丸的丸药来吃,“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这位老人才服了一周的汤剂,盗汗的症状就消失不见,吃了一年多六味地黄丸后,虚热的老毛病得到了彻底改善,真算是鹤发童颜、神清气爽了。

有人会好奇地问:六味地黄丸不是治疗“肾虚”的特效药吗?怎么让你一说,就变成了治“虚热”的专用药?

其实,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名医、儿科大家钱乙所创,最初被当做“幼科补肾专药”来使用的。不过,后世的医家发现这种药在成人中有更广泛的应用。

第四章 居家必备十种药,炼精化气更补神 六味地黄丸,神通广大治“虚热”(2)

    中医讲“肾藏精,为先天之本”,六味地黄丸可以滋补肾精,精是生命的本源,从“养精蓄锐”入手,便能够带动精气神和五脏六腑达到动态平衡。这里还要特别提醒的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讲“人之脏腑,一气贯通,若营垒联系”,一个脏腑虚(如肝虚),就可能累及多个脏腑虚(如肾虚、脾虚),凡是人处于亚健康或患上慢性病,大多会和肾虚、脾虚、肝虚……有关联。所以,如果如果一个医生告诉你“肾虚”,并不一定说明什么,只能表明你身体并非处于完全健康状态而已,切记!

一个高水平的中医师,最重要的是告诉患者虚损的性质,是虚热、虚寒,还是气虚、血虚?这才是治病养生的关键所在。就像中年人、老年人身体大多出现虚损之象,而且五脏六腑“一损俱损”,这时候就要根据虚损的性质来补养身体,虚热要清热,虚寒要祛寒,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套用一句老话“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小伙子,听到肾虚两个字,尤其惊慌。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似乎“肾虚”就意味着身体的严重虚损,对于小伙子来说,还隐喻着性功能遭受损伤的别样含义。在此,我郑重声明,这种想法是严重错误的。因为在中医界,很多大夫看了100个病人,会发现80个、甚至90个病人有肾虚症状,而且无论男女老少。这说明什么呢?肾虚只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病症而已,就像感冒、鼻炎一样,绝大多数人都会经常遭遇。千万注意:人们印象中“肾虚”的含义,和中医大夫所说的肾虚含义,几乎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对普通读者而言,与其告诉他六味地黄丸是“补肾精”的,还不如告诉他是“治虚热”的,这更为准确。

六味地黄丸可谓是“神通广大”,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慢性肾炎、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见病中,只要有“虚热(上火)”现象(后文中有详细的鉴别细则),就可以放心服用。而且六味地黄丸在药店还有很多“兄弟姐妹”,六味地黄丸加入知母、黄柏两味降火药,就成为治疗虚热上火更严重的“知柏地黄丸”;加入枸杞子、菊花,就成了治疗虚热兼有眼睛干涩或两眼昏花的眼科良药“杞菊地黄丸”……

说到枸杞子,顺便多说几句。当代很多人对枸杞子有所偏爱,说这是“壮阳”之物,似乎能够起到中国伟哥的作用。其实,大错特错了!虽然中国古代流传有“隔家千里,勿食枸杞”的谚语,似乎也隐喻了枸杞的壮阳功效,但早已有医家亲身尝试,发现枸杞子和性属温热的壮阳之品完全相反,也就是说枸杞子是典型的治疗虚热的滋阴之品(其性微凉)。著名医书《医学衷中参西录》说枸杞子“退虚热,壮筋骨,除腰痛,久久服之,延年益寿”,还是比较中肯的。

生活处处有中医,小小枸杞子,既可食之,又可入药,堪称六味地黄丸的缩影。要想参透中医,切记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须知中医的精深境界,就像贾岛名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第四章 居家必备十种药,炼精化气更补神 金匮肾气丸,虚寒之人如逢春

    虚寒疾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身体容易发凉,衣服穿得总是比别人多,对凉性食品和饮料异常敏感。对女人来说,最常见的是小肚子发凉,有的则会出现较重的痛经现象。对于这样的疾病,金匮肾气丸最管用。

有趣的是,在“六味地黄丸”中增加很少量的两味大热之药——肉桂、附子,这个原来治疗虚热的药方,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治疗虚寒的良药——肾气丸了,也有人称之为八味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或者金匮肾气丸。

金匮是藏放古代帝王圣训的地方,暗指极为珍贵的含义。肾气,可能又会让人联想到“补肾”两个字。

其实,中医里讲的肾,是指人体的先天之本(中医里的胃是后天之本),和现代生理学所说的“肾脏”完全不是一回事,也和很多人印象中的“肾就是性能力”完全不是一回事。说个大家都明白的例子,对于“心”,中医上说“心藏神”,所以就有“心神不宁”、“心心相印”、“心满意足”这样的常见说法。而这种说法,在现代生理学家看来,就是大惑不解了,心不就是心脏吗?它怎么能和人的头脑、情绪联系在一起呢?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啊!

你现在终于明白了吧?中医所说的“肾”和我们现在理解的肾,也是风马牛不相及、“八竿子打不着”的。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我们不妨把“肾”字暂时从我们的字典中删除!

实际上,金匮肾气丸就是一种在古人看来极其珍贵的、治疗虚寒的良药。

明代中医大家赵献可曾经在他的代表性医著《医贯》中,提出了一个震惊医学界的养生和治病原则:虚热用六味地黄丸,虚寒用八味肾气丸。他认为如果读者能够照此应用,就会对养生和医学豁然贯通,所以,他把其的著作命名为《医贯》。

要是按照赵献可的说法,岂不是“只记二方,而千圣之妙诀已传,济世之良法已尽”?其实,我个人倒是觉得,赵献可当时可能只是想向更多的民众普及养生和医学知识而已,并不是针对医生而写的医学专著,所以,尽可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给出寒性、热性两大基本病型和体质的养生治疗“妙诀”,如此而已。

对于虚寒疾病,金匮(八味)肾气丸的确有药到病除之神效,而且广泛适用于男女老少各类人群。可什么算是虚寒疾病呢?最典型的症状是,身体容易发凉,衣服穿得比别人多,不喜欢运动却喜欢安静,吃凉性食品或喝凉性饮料就感到不舒服。对女人来说,则是常见的小肚子发凉,容易出现较重的痛经现象(更多详细症状,请参阅后文的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