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朱进忠中医的医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人相应是相似论中相互感应规律中的自然与人体的相互感应部分。这一部分不但是相似论中的部分内容,而且是相似论在具体应用上的发展。
      天人相应学说认为,通过自然界、气象等的影响,不但可以引起人体阴阳、五行规律的变化,而且可以引起人体病理、生理、病因、症状在系统、局部、运动、静止规律上的改变,并进而应用这些规律去辨证论治和观察疾病的预后。
      二、应用天人相应学说于临床上的方法
      在相似的规律之间可以引起相应和只有相似规律之间才可能相互感应的基本观点指导下,古代医家通过研究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去指导临床应用。
      1.诸年运气相互感应前人认为,诸年的阴阳、五行规律的变化使诸年的气候发生相应的规律性的改变,例如:甲年、己年土运主之,乙年、庚年金运主之,丙年、辛年水运主之,丁年、壬年木运主之,戊年、癸年火运主之。子年、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丑年、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寅年、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卯年、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辰年、戊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巳年、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其中司天主前半年,在泉主后半年。这种变化从宏观来说可以引起人体系统的、运动的相应性改变。《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呜腹支满……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喘满,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肩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岁土太过,雨淫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满,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瘼,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甚则咳喘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脯所亍足皆痛。”“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病寒热疮疡疿疹痈痤……咳而衄。”“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矇昧,心痛暴痦,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病鹜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目闰)酸,善怒……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民病肩背瞀重,鼽涕,血便注下……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卤顶发热……民病口疮,甚则心痛。”“岁火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胭脯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胕肿……筋骨并癖,肉(目闰)瘛,目视(目巟目巟)……肌肉胗发,气并膈中,痛于心腹。”《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病本于脾。”“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肱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黄,甚则寒疡肘肿,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膜,腹大满,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太阴司天,湿淫所胜……所亍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顶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少阳司天,火淫所胜……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衄血,病本于肺。”“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民病左肱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鹜溏……心胁暴痛,不可转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癫疝,妇人少腹痛,目昧眦疡,疮痤痛……病本于肝。”“太阴司天.寒淫所胜……血变于中,发为疮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胸腹满,手热,肘挛腋肿,心淡淡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渴而欲饮,病本于心。”
      2.诸年异气相互感应异气,王叔和称为时行之气,吴又可称为乖戾之气或疫气,认为它是发生瘟疫的原因。吴又可说:“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至于异气的偏寒偏热则与所谓暴然所至之气有关,故王叔和说:“从春分之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
      3.四时主气相互感应每年都有春温、夏暑、长夏湿、秋燥、冬寒和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变化,所以通过相似相应发生不同季节的时令病和诸种时令疾病的改变。正如《时病论》说:“春伤于风,谓当春厥阴行令,风木司权之候,伤乎风也。夫风邪之为病,有轻重之分焉,轻则日冒,重则日伤,又重则日中。如寒热有汗,是风伤卫分,久日伤风病也;鼻塞咳嗽,是风冒于表,名日冒风病也;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是风中于里,名日中风病也。”“夏伤于暑者,谓夏季小暑大暑之令,伤于暑也,其时天暑地热,人在其中,感之皆称暑病。夫暑邪伤人,有伤暑,冒暑、中暑之分,且有暑风、暑温、暑咳、暑瘵之异。伤暑者,静而得之为伤阴暑,动而得之为伤阳暑;冒暑者,较伤暑为轻,不过邪冒肌表而已;中暑者,即中喝也,忽然昏倒,如中风状;暑风者,须臾昏倒,手足遂抽;暑温者,较阳暑略微轻可;暑咳者,暑热袭肺而咳逆;暑瘵者,暑热劫络而吐血。又有霍乱之证,因暑气夹风寒湿食扰乱于中。”“大暑至白露,正值湿土司权,是故谓之秋伤于湿……因湿为病者有六,一日伤湿,一日中湿,一日冒湿,一日湿热,一日寒湿,一日湿温。盖伤湿者,有表里之分焉,在表由于居湿涉水,雨露沾衣,从外而受者也;在里由于喜饮茶酒,多食瓜果,从内而生者也。中湿者,卒然昏倒,颇与中风相似;冒湿者,因冒早晨雾露,或冒云瘴山岚;湿热者,夏末秋初感受为多,他时为少;寒湿者,先伤于湿,后伤于冷;湿温者,湿酿成温,温未化热,最难速愈。”“冬伤于寒,谓交立冬之后,寒气伤人,其能周密者何伤之有!一有不谨,则寒遂伤于寒水之经,即病寒热无汗,脉来浮紧,名日伤寒是也。一交春令,便不可以伤寒名之。然冬令受寒,有浅深之别焉,深者为中,浅者为冒。盖中寒者,寒邪直中于三阴之里,故有吐泻腹痛,急宜热剂祛寒;冒寒者,寒邪冒于躯壳之外,则有寒热身痛,不难一汗而愈。”俞根初说:“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凉燥,较严冬风寒为轻;若秋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较暮春风温为重。”《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病在肝,愈在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
      4.六气的太过不及相互感应一年四季各有其所主的风寒暑湿燥火,一日昼夜各有其所主的风寒暑湿燥火,这些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范围内可以通过相似相应的关系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假若太过和不及,或因正气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时,就变成了致病的条件,故《内经》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