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7-医方集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治汗下后病不解而烦躁(过汗则亡阳而表虚,误下则亡阴而里虚,阴阳表里俱虚,乃 
生烦躁,故用茯苓、人参入心以除烦,附子、干姜入肾以解躁)。本方除干姜,加芍药三两, 
名芍药甘草附子汤(仲景)∶治伤寒发汗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汗出表不解而恶寒,独 
曰反,其为过汗阳弱可知。汗出为营虚,恶寒为卫虚,若重补其阴则恶寒愈甚,但回其阳则 
阴愈劫矣。故用附子以回阳,而加芍药以敛阴,此营卫两虚之救法。李 曰∶汗后亡阳恶寒 
者,表虚也,芍药附子甘草汤;下后恶寒者,里虚也,四逆汤;其有表邪未尽者,必兼发热, 
柴胡加桂汤;又有里实热伏于内,阳彻于外而恶寒便坚者,犹须下之。《伤寒百问》曰∶汗 
后恶寒人必虚,下后发热人必实是也)。本方除附子,用甘草四两、干姜二两,名甘草干姜 
汤(仲景)∶治伤寒脉浮自汗,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用桂枝汤误攻其表,得之 
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与此汤以复其阳(脉浮、自汗、便数、恶寒,阳不足也。攻表重 
虚其阳,得汤便厥,胃之津液伤也,故与甘草益气、干姜助阳,尤虑辛热有伤其阴,随与芍 
药甘草汤益其阴血,复其津液,故证虽近于少阴,而不敢用四逆也)。若厥愈足温者,更作 
芍药甘草汤,以和其阴,其脚即伸∶芍药、甘草各四两(仲景。别见和解门)。本方加吴茱 
萸,名茱萸四逆汤,治厥阴少阴腹痛。本方加当归、木通,名当归四逆汤∶治感寒手足厥冷, 
脉细欲绝;及男妇寒疝,脐下冷,引腰胯而痛(寒伤营血,故加当归、木通,能通血脉。仲 
景当归四逆汤见后)。本方加茵陈,名茵陈四逆汤∶治阴黄。本方加生脉散、陈皮,名回阳 
返本汤∶治阴盛格阳。本方加官桂、良姜、半夏,名浆水散(洁古)∶治虚寒水泻,冷汗, 
脉微,甚者呕吐,此为急病(浆水者,泄利浆水,澄澈清冷也。又曰∶加浆水煎之 

祛寒之剂第十
当归四逆汤
属性:(仲景) 
治厥阴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成氏曰∶手足厥寒者,阳气外虚,不温四末;脉细 
欲 
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三两) 甘草(炙) 通草(即木通。二两) 大枣(二十 
五枚。) 
吴茱萸生姜汤。 
此足厥阴药也。成无己曰∶脉者,血之府也。诸血皆属于心,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苦 
先入 
以缓之,大枣、甘草、通草以缓阴血(四逆之名多矣,而有因寒、因热之不同。此则因风寒 
中血脉而逆,故以当归细辛血中之气药为君;通脉散逆,必先去血中之邪,故以桂枝散太阳 
血分之风,细辛散少阴血分之寒,为辅;未有营卫不和而脉能通者,故以芍药、甘草、大枣 
调和营卫;通草利九窍,通血脉关节,诸药藉之以破阻滞,而厥寒散矣。周扬俊曰∶四逆汤 
全从回阳起见,四逆散全从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全从养血通脉起见,不欲入辛热之味, 
恐劫其 
即遇 
外足 

祛寒之剂第十
四逆散
属性:(仲景。此和解之寒剂,因名四逆,附次于此。) 
治伤寒少阴证,阳邪入里,四逆不温,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 
重(阳邪 
故小便 
四肢 
柴胡 芍药(炒) 枳实(麸炒) 甘草(炙,等分,为末。)水调饮。咳加五味子、 
干姜,并主下利(五味收逆气,干姜散肺寒。肺与大肠相表里,上咳下利。治法颇同;悸加 
桂枝引导阳气);小便不利加茯苓(甘淡渗泄);腹痛加附子(以补虚散寒);泄利下重加薤 
白(能通大肠以泄气滞)。 
此足少阴药也,伤寒以阳为主,若阳邪传里而成四逆,有阴进之象,又不敢以苦寒下之 
,恐 
元阴 
者,视加法为治(陶节庵曰∶病在一经,有用热药又用寒药者,如少阴证有用白虎汤、四逆 
散寒药者,有用真武汤、四逆汤热药者。庸医狐疑,讵能措手。不知寒药治少阴,乃传经之 
热证也;热药治少阴,乃直中之寒证也。昂按∶仲景《伤寒论》阳明证热药仅一茱萸汤;少 
阳证药主和解,亦有加干姜者;其余四经用姜、附、萸、桂者不可胜数,岂必一一皆直中之 
邪乎。阳明、少阳二经并无热剂,岂直中者独不中此二经乎。况仲景书中说传经者有矣,并 
无直中字面,何所据而以寒热分之,故程郊倩以直中寒邪、传经热邪二说,虽古来相传之语, 
要未可为 

祛寒之剂第十
真武汤
属性:(仲景) 
治少阴伤寒,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或咳或呕,或 
小便利(伤寒脉沉细,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利而渴者,为少阴证。凡人寤则气 
行于阳 
周扬 
水, 
湿 
筋惕肉 ,振振欲擗地,气虚恶寒(汗出过多则心悸,汗为心液,汗去心虚,如鱼失水则跃 
也;水停心下亦心悸,心属火,火畏水,故悸也。虚阳内动,故头眩;汗多则液少,不能荣 
养筋肉,故筋惕惕而跳,肉 而动也;振振欲擗地者,亡阳无奈,欲擗地而入也。程郊倩 
曰∶汗多亡阳,夫人知之,然有卫外之阳,为周身营卫之主,此阳虚遂有汗漏不止,恶寒身 
痛之证;有膻中之阳,为上焦心肺之主,此阳虚遂有叉手冒心及奔豚之证;有肾中之阳,为 
下焦真元之主,此阳虚遂有发热眩悸、 振擗地之证;有胃中之阳,为中焦水谷生化之主, 
此阳虚遂有腹胀满、胃不和而成心下痞之证。救误者须观脉证,知犯何逆,以法治之。肾之 
真阳盛,则水皆内附,而与肾气同其收藏矣;肾之阳虚,不能制水,则泛滥为病,故上凌心 
而成眩 
附子(一枚。炮) 白术(二两。炒) 茯苓 白芍(炒) 生姜(三两。)水寒相搏, 
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五味敛肺气,细辛、干姜散水寒);小便利,去茯苓(茯苓 
渗水);下利,去芍药,加干姜(芍药酸寒,干姜辛热);呕,去附子,加生姜一倍(附子补 
气,生姜散逆)。 
此足少阴药也。茯苓、白术补土利水,能伐肾邪而疗心悸;生姜、附子回阳益卫,能壮 
真火而逐虚寒;芍药酸收,能敛阴和营而止腹痛(补阳必兼和阴,不欲偏胜。经曰∶寒淫所 
胜,治以辛热;湿淫所胜,佐以酸平)。真武,北方之神,一龟一蛇,司水火者也,肾命象 
之。此方济火而利水,故以名焉(程郊倩曰∶水气惟太阳与少阴有之,以二经同司夫水也。 
然太阳从表得之,肤腠不宣,水气为玄府所遏,故以小青龙发之;少阴由下焦有寒,不能制 
服本水,客邪得深入而动其本气,缘肾阳衰而提防不及也,故用真武汤温中镇水,收摄其阴 
气。按∶青龙主太阳表水,十枣主太阳里水,真武主少阴里水。喻嘉言曰∶阳明少阳绝无用 
附子法,惟太阳经有不得不用之证。盖太阳膀胱为肾之腑,肾中阳虚阴盛,势必传出于腑, 
以故才见脉微恶寒、漏汗恶风、心悸头眩、筋惕肉 躁扰等证,纵有传经热邪,不得不用姜 
附以消阴回 
本方去生姜,加人参二两,名附子汤(仲景)∶治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 
沉者(肾主骨,寒淫则痛。此一身骨节尽痛,乃阳虚阴盛而生内寒所致,非外感也;若以外 
感之痛治之则杀人矣。故用参附助阳而胜肾寒,加芍药敛阴以为阳之附也);及少阴病得之 
一二日,口中和,背恶寒者(背为胸中之府,诸阳受气于胸中,转行于背,背为阳,腹为阴, 
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则背为之恶寒。若风寒在表而恶寒,则一身尽寒矣。昂按∶背为太阳 
部分,然少阴肾脉亦贯脊,与太阳相表里。又背居北方,与肾同位,故寒伤少阴而背恶寒, 
亦其义也。又有阴气不足,阳气乘虚内陷,阴中表阳新虚,背微恶寒者,经所谓伤寒无大热, 
口渴心烦,背微恶寒是也,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一为阴气内盛,一为阳气内陷,何以明之, 
盖阴寒为病,内无燥热,则口中和;阳气内陷,则销烁津液,口燥舌干而渴也。欲辨阳明寒 
热之不同,当以口中燥润详之。一法看小便之清赤∶清者为寒,赤者为热也)。 

祛寒之剂第十
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属性:(仲景) 
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服此汤后,脉暴出者 
死,微续者生(肾者,胃之关也。前阴利水,后阴利谷,寒邪客之,则不能禁固,故下利也。 
与白 
服此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