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7-医方集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煎。或加 
半夏(半夏行水耗津),加麦冬、五味、花粉;表热未清加柴胡;内虚大便自利去枳实,加 
白术;内实心烦加黑栀子。 
此足少阳、阳明药也。橘半生姜之辛温,以之导痰止呕,即以之温胆(戴氏云∶痰在胆 
经,神不归舍,亦令人不寐);枳实破滞,茯苓渗湿,甘草和中,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 
之燥、凉肺金即所以平甲木也胆为甲木,金能平木;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经又曰∶ 
胃不和则卧不安;又曰∶阳气满不得入于阴,阴气虚故目不得瞑;半夏能和胃而通阴阳,故 
内经用治不眠,二陈非特温胆,亦以和胃也(温胆汤,即二陈加枳实、竹茹。《三因》云∶ 
心虚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短气悸乏,或自汗, 
并温胆汤主之。呕则以人参代竹茹。《内经》半夏汤治痰盛不眠;半夏五合,糯米一升,用 
清水扬万遍煮服,汗出即已。半夏除痰而利小便,糯米益阴而利大肠,使上下通则阴阳和矣。 
经又曰∶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准绳》云∶《内经》半夏汤,皆去饮之 
剂,无饮者勿服。《金匮》治虚劳虚烦不眠,用酸枣仁汤∶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茯 
苓、芎 各二两;深师加生姜二两,此补肝之剂。经曰∶卧则血归于肝。昂按∶本草云,枣 
仁炒用治胆虚不眠,生用治胆热好眠,窃谓胆热必有心烦口苦之证,何以反能好眠乎?温胆 
汤治不眠,用二陈加竹茹、枳实,二味皆凉药,乃以凉肺经之热,非以温胆经之寒也,其以 
温胆名汤者,以胆欲不寒不燥常温为候耳。胆热好眠四字,不能无疑也)。 
本方加人参、远志、枣仁、熟地,名十味温胆汤∶治梦遗惊惕。 

和解之剂第六
逍遥散
属性:(《局方》) 
治血虚肝燥,骨蒸劳热,咳嗽潮热,往来寒热,口干便涩,月经不调(骨蒸潮热,肝血 
虚 
肝病 
柴胡 当归(酒拌) 白芍(酒炒) 白术(土炒) 茯苓(一钱) 甘草(炙。五分。) 
加煨姜 
此足太阳、厥阴药也。肝虚则血病,当归、芍药养血而敛阴;木盛则土衰,甘草、白术 
和中 
故以泻为补,取疏通之义);茯苓清热利湿,助甘术以益土,而令心气安宁(茯苓能通心肾); 
生姜暖胃祛痰,调中解郁;薄荷搜肝泻肺,理血消风,疏逆和中;诸证自已,所以有逍遥之 
名(有干咳嗽者,丹溪曰∶极为难治。此系火郁之证,乃痰郁其火邪在中,用逍遥散以开之, 
下用补 
本方加丹皮、栀子,名八味逍遥散(薛氏)∶治怒气伤肝,血少目暗(目为肝窍。经曰∶ 
目得血而能视。肝伤血少则目昏。丹皮能泻血中伏火,栀子能泻三焦郁火,故薛氏加之以抑 
肝气,兼以调经。《医贯》曰∶古方逍遥散∶柴胡、薄荷、当归、芍药、陈皮、甘草、白术、 
茯神。其加味者,则丹皮、栀子。余以山栀屈曲下行泄水,改用吴茱炒连。其论五郁曰∶东 
方先生木,木者生生之气,即火气也;火附木中,木郁则火亦郁矣,火郁则土自郁,土郁则 
金郁,金郁则水郁,五行相因,自然之理也。余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愈,逍遥散是也。 
方中柴胡、薄荷二味最妙,盖胆乃甲木少阳之气,其气柔嫩,象草穿地而未伸,此时若被寒 
风一郁,即软萎遏抑,不能上伸,不上伸则下克脾土,而金水并病矣;惟得温风一吹,郁气 
始得畅达也。盖木喜风摇,寒即摧萎,温即发生。柴胡、薄荷辛能发散,温能入少阳,古人 
立方之妙如此。其甚者,方中加吴茱炒连,即左金丸。黄连清心火,吴茱气臊,肝气亦臊, 
同气相求,以平肝木,木平则不生心火,火不刑金,而金能制木,不直伐木,而佐金以制木, 
此左金所以得名也。此法之巧者,然犹未也,继用六味地黄加柴胡、芍药以滋肾水,俾能生 
木;逍遥散风以散之也,地黄饮雨以润之也,木有不得其天者乎。此法一立,木火之郁既舒, 
木不下克土,土亦得滋润,无燥 之患,金水自能相生。余谓一法可通五法者如此。推而广 
之,凡寒热往来、恶寒恶热、呕吐、吞酸、嘈杂、胸痛、胁痛、小腹膨胀、头晕、盗汗、黄 
疸、温疫、疝气、飧泄等证,皆对证之方;推而伤寒、伤风、伤湿,除直中外,凡外感者, 
皆作郁看,以逍遥散加减出入,无不获效。如小柴胡汤、四逆散、羌活汤大同小异,然不若 
此方附应也。倘一服即愈、少顷复发,或频发而愈甚,此必下寒上热之假证,此汤不可复投, 
当改用温补之剂,如阳虚以四君子汤加温热药,阴虚以六味汤加温热药,玄机之士,不须余 
赘矣。又曰∶余于冬月正伤寒麻黄、桂枝证作寒郁治,不恶寒者作火郁治,此余创论也。既 
曰寒邪,何故入内而反为热。不知即是本身之火,为寒所郁,一步返归一步,久则纯热矣。 
三黄解毒,解 
此理甚简易 
谓九味羌活 
旺时,无生 
多矣)。 

和解之剂第六
六和汤
属性:(《局方》) 
治夏月饮食不调,内伤生冷,外伤暑气,寒热交作,霍乱吐泻;及伏暑烦闷,倦怠嗜卧 
,口 
阴阳 
砂仁 藿香 浓朴 杏仁 半夏 扁豆 木瓜 人参 白术 赤茯苓 甘草。加姜、枣 
煎。伤暑加香薷,伤冷加紫苏。一方无白术,一方有苍术。 
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藿香、砂仁、杏仁、浓朴香能舒脾,辛能行气,而砂仁、浓朴兼 
能化食;木瓜酸能平肝舒筋(肝木乘脾故转筋,木瓜酸能敛肺,助肺金以平肝邪,故治霍乱 
转筋);扁豆、赤茯苓淡能渗湿清热,而扁豆又能散暑和脾;半夏辛温,散逆而止呕;参术 
甘温,补正以匡邪;甘草补中,协和诸药,姜枣发散而调荣卫;皆所以和之也。或加香薷者, 
用以祛暑;加紫苏者,用以发表散寒也(吴鹤皋曰∶六和者,和六腑也。脾胃为六腑之总司, 
先调脾胃,则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百骸九窍皆太和矣。昂按∶六和者,和六气也。若云和 
六腑,则五脏又不当和乎。盖风寒暑湿燥火之气,夏月感之为多,故用诸药匡正脾胃,以拒 
诸 

和解之剂第六
藿香正气散
属性:(《局方》) 
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憎寒壮热,头痛呕逆,胸膈满闷,咳嗽气喘;及伤冷,伤湿, 
疟疾,中暑,霍乱吐泻;凡感岚瘴不正之气者,并宜增减用之(元气虚弱之人慎用)。 
霍香 紫苏 白芷 大腹皮 茯苓(三两) 白术(土炒) 陈皮 半夏曲 浓朴(姜 
制) 桔梗(二两) 甘草(一两。每服五钱,)加姜、枣煎。一方加木瓜(气脱能收,气 
滞能和)。伤食重者,加消食药 
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藿香辛温,理气和中,辟恶止呕,兼治表里,为君;苏、芷、 
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发表邪;浓朴、大腹行水消满,橘皮、半夏散逆除痰,佐之以疏里滞; 
术苓甘草益脾去湿,以辅正气,为臣使也。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矣(吴绶曰∶若太阳伤寒, 
头痛发热,骨节痛者,此方全无相干,如妄用之,虽汗出亦不解,变成坏证者多矣。凡伤寒 
发热脉沉,元气虚人,并失阴伤寒发热者,皆不可用。戴元礼曰∶肥人多中,以气盛于外而 
歉 
痰 
服此药非特治中风之证,中气、中恶、霍乱尤宜)。 
本方合三味香薷饮(香薷、扁豆、黄连),名藿薷汤∶治伏暑吐泻转筋。 

和解之剂第六
三解汤
属性:治时行疟之通剂(此三阳经疟也。《机要》曰∶疟有中三阳者,有中三阴者,其证各殊。 
同伤寒也,在太阳谓之寒疟,治多汗之;在阳明谓之热疟,治多下之;在少阳谓之风疟,宜 
和之 
疟, 
宜毒 
自 
连 
疟 
争 
弊 
则 
肺 
柴胡 麻黄(去节) 泽泻(各三钱) 
此足少阳药也。吴鹤皋曰∶病有三在,在表、在里及在半表半里也。疟邪藏于分肉之间 
,邪 
邪由 
以治 

和解之剂第六
清脾饮
属性:(严用和) 
治疟疾热多寒少,口苦嗌干,小便赤涩,脉来弦数(热多,阳胜也;口苦嗌干,肝胆火 
也 
青皮 浓朴(醋炒) 柴胡 黄芩(炒) 半夏(姜制) 茯苓 白术(土炒) 甘草 
(炙) 草果。加姜煎。一方加槟榔。大渴加麦冬、知母;疟不止加酒炒常山(一钱)、乌 
梅(二个。常山劫痰截疟,乌梅敛 
此足少阳、太阴药也。疟为肝胆之邪,然多因脾胃受伤而起,脾属湿土,重感于湿,湿 
生热,热生痰,故见前证也。脾既受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