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7-医方集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探吐,亦名三圣散∶治中风风痫,痰厥头痛。本方除赤豆,加全蝎五分∶吐风痰。本方加淡 
豉,治伤寒烦闷(瓜蒂栀豉皆吐剂。要知瓜蒂吐痰食宿寒,栀豉吐虚烦客热,如未经汗下, 
邪郁胸膈而痞满者,谓之实,宜瓜蒂散,此重剂也。已经汗吐下,邪乘虚客胸中而懊 者, 
为虚烦,宜栀豉汤,此轻剂也。丹溪用瓜蒂、栀子、苦参、藜芦等剂累吐,许白云先生不透, 
后以附子尖和浆水 

涌吐之剂第三
参芦散
属性:治虚弱人痰涎壅盛。 
人参芦。研为末,水调下一二钱。或加竹沥和服(竹沥滑痰)。 
此手太阴、足太阳药也。经曰∶在上者,因而越之。痰涎上壅,法当涌之,病患虚羸, 
故以参芦代藜芦、瓜蒂,宣犹带补,不致耗伤元气也(朱丹溪曰∶人参补阳中之阴,芦反泻 
太阴之 

涌吐之剂第三
栀子豉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吐下后,虚烦不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下懊 ;及大下后身热不退,心下结痛, 
或痰在膈中(汗吐下后,正气不足,邪气乘虚结于胸中,故烦热懊 。烦热者,热而烦扰; 
懊者,懊恼 闷也。昼动为阳,夜卧主阴,阳热未散,阴气未复,故不得眠。身热去而心 
结痛者 
栀子(十四枚) 淡豉(四合。)服令微吐(仲景曰∶病患粪微溏者,不可与服)。 
此足太阳、阳明药也。烦为热胜,栀子苦寒、色赤入心,故以为君。淡豉苦能发热,腐 
能胜焦(肾气为热,心气为焦,豉蒸 而成,故为腐),助栀子以吐虚烦,故以为臣。酸苦 
涌泄为阴也。此吐无形之虚烦,若膈有实邪,当用瓜蒂散(王海藏曰∶烦气也,躁血也,烦 
出于肺,躁出于肾,故用栀子治肺烦,香豉治肾躁。亦用作吐药,以邪在上焦,吐之则邪散, 
经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也。或问烦躁皆心为之,何谓烦出于肺,躁出于肾,曰∶热则烦,热 
甚则躁,烦为阳,躁为阴,大抵皆心火为病,火旺则金燥而水亏,惟火独在,故肺肾合而为 
烦躁,按∶大便软者为吐证,大便秘者为下证,若大便微溏者,不可服,以里虚寒在下,虽 
烦非蕴热也。若宿食而烦躁者,栀子大黄汤主之)。 
本方加甘草,名栀子甘草豉汤(仲景)∶治前证兼少气者(甘以补之)。本方加生姜,名 
栀子生姜豉汤(仲景)∶治前证兼呕者(辛以散之)。本方除淡豉,加干姜,名栀子干姜汤(仲 
景)∶治伤寒误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以解热烦,干姜以温误下)。本方除淡豉,加浓 
朴、枳实,名栀子浓朴汤(仲景)∶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栀子涌虚烦,枳朴泄腹满,亦 
表里两解之法)。本方加大黄、枳实,名栀子大黄汤(仲景)∶治酒疸发黄,心中懊 ,或热 
痛;亦治伤寒食复(轻则消导,重乃吐下)。本方加枳实,名枳实栀子豉汤(仲景)∶治伤寒 
劳复(伤寒新瘥,血气未平,余热未尽,作劳动病者为劳复,伤食者为食复)。本方加薤白, 
名豉薤汤(张文仲)∶治伤寒下利如烂肉汁,赤滞下,伏气腹痛诸热证(滞下、痢也。栀豉 
苦寒,能升能散;薤白辛温,能开胸痹及大肠气滞)。本方加犀角、大青,名犀角大青汤∶ 
治斑毒热甚头痛。 

涌吐之剂第三
稀涎散
属性:治中风暴仆,痰涎壅盛,气闭不通,先开其关,令微吐稀涎,续进他药(不可令大吐, 
醒 
皂角(四挺去皮弦,炙) 白矾(一两。为末。)温水调下五分。或加藜芦(藜芦能吐 
风痰, 
此足太阴、厥阴药也。吴鹤皋曰∶清阳在上,浊阴在下,天冠地履,无暴仆也;若浊邪 
逆上,则清阳失位而倒置矣,故令人暴仆。所以痰涎壅塞者,风盛气涌使然也。经曰∶病发 
于不 
泄, 
也。 
挛急 
攻尽 
张子和加藜芦、常山、甘草,名常山散∶吐疟痰(甘草合常山必吐)。本方加雄黄、藜 
芦, 

涌吐之剂第三
干霍乱吐方
属性:(《三因》) 
治干霍乱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腹中大痛者(霍乱,挥霍撩乱也。外有所感,内有 
所伤,阴阳乖隔,邪正交争,故上吐下泻,而中绞痛也。邪在上焦则吐,在下焦则泻,在中 
焦则吐泻交作,此湿霍乱,证轻易治;若不能吐利,邪不得出,壅遏正气,关格阴阳,其死 
甚速, 
烧盐 热童便。三饮而三吐之。 
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吐泻不得,邪结中焦,咸能软坚,可破顽痰宿食,炒之则苦,故 
能涌吐。童便本人身下降之气,引火下行,乃归旧路,味又咸寒,故降火甚速(此由脾土郁 
极而不得发,以致火热内扰,阴阳不交之患);盐涌于上,溺泄于下,则中通矣。方极简易, 
而有回生之功,不可忽视(《准绳》曰∶盐调童便,非独用以降阴之不通也,阴既不通,血 
亦不行,兼用行血药也)。 
本方单用烧盐熟水调饮,以指探吐,名烧盐探吐法∶治伤食痛连胸膈,痞闷不通、手足 
逆冷,尺脉全无(食填太阴,抑遏肝胆之气,不得上升,两实相搏,故痛连胸膈;阳气不舒, 
故手 
从上而 
不能举 
经曰∶ 
事,今 
地之用 
本于 
下流 
气(且 


攻里之剂第四
属性:邪在表宜汗,邪入里宜下。人之一身,元气周流,不能容纤芥之邪。稍有滞碍,则壅塞 
经络,隔遏阴阳而为病矣,或寒或热,或气或血,或痰或食,为证不一。轻则消而导之,重 
必攻 
须 
者 

攻里之剂第四
大承气汤
属性:(仲景) 
治伤寒阳明腑证,阳邪入里,胃实不大便,发热谵语,自汗出,不恶寒,痞满燥实坚全 
见;杂病三焦大热,脉沉实者(阳明外证,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是也,此为在经,仍当汗 
散。若热邪已入胃腑,痞满燥实坚全见者,为当下。实则谵语乱言无次也。虚则郑声一语频 
言也。阳明多血多气,法多自汗,过汗亡液,无水以制火,胃有燥粪,结而不下,故妄见妄 
言也;燥粪在大肠不在于胃,伤寒传胃不传大肠,然治病必求其本,且胃与大肠同为阳明燥 
金也。经曰∶何缘得阳明病,曰∶太阳病若下、若汗、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 
转属阳明,胃实大便难也。又曰∶太阳初病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阳明证,能 
食为中风,风,阳邪,能消谷;不能食,为中寒,寒,阴邪,不能消谷,以此为辨。胸闷不 
食为痞,胸腹膨胀为满,大便枯少为燥,腹满痛不大便为实,按之 硬为坚。亦治阳明刚痉 
此太阳兼阳明证。其症胸满口噤,卧不着席,挛足, 齿而无汗,谓之刚痉。宜下之者,以 
阳明主润宗筋,风寒湿热伤阳明胃,津液不行,筋失所养,故以此汤下湿热、行津液。喻嘉 
言曰∶伤寒腹满可下,胸满不可下,谓热邪尚在表也,此证入里之热,极深极重,阳热既极, 
阴血立至消亡,小小下之,尚不能胜,必大下之,以承领其一线之阴,阴气不尽,为阳所劫, 
因而得生者多矣。既有下多亡阴之大戒,复有急下救阴之活法,学人深造,端在斯矣。胃为 
水谷之海,四旁有病,皆传入胃,已入胃腑,则不复传他经,如太阳传入胃,则不更传阳明; 
阳明传入胃,则不传少阳;少阳传入胃,则不传三阴。经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 
所 
大黄(四两酒洗。王海藏曰∶邪气居高,非酒不到,大黄若用生者,则遗高分之邪热, 
病愈后变生目赤、喉痹、头肿,膈上热疾也) 芒硝(三合) 浓朴(半斤) 枳实(五枚。) 
先煎朴、实将熟,内大黄,煮二三沸,倾碗内,和芒硝服,得利则止(陶节庵曰∶去实热用 
大黄,无枳实不通;温经用附子,无干姜不热;发表用麻黄,无葱白不发;吐痰用瓜蒂,无 
淡豉不通;竹沥无姜 
此正阳阳明药也(东垣曰∶太阳、阳明药)。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气坚者以咸软之, 
热盛者以寒消之,故用芒硝之咸寒,以润燥软坚;大黄之苦寒,以泻热去瘀,下燥结,泄胃 
强;枳实、浓朴之苦降,泻痞满实满,经所谓土郁夺之也(阳明属土。大黄治大实,芒硝治 
大燥大坚,二味治有形血药,浓朴治大满,枳实治痞,二味治无形气药)。然非大实大满, 
不可轻投,恐有寒中结胸痞气之变(此大小陷胸汤之由所也。承,顺也;十剂曰∶通可去滞, 
泄可去闭。使塞者利而闭者通,正气得舒,故曰承气。仲景曰∶欲行大承气,先与小承气, 
若腹中转矢气者,有燥屎也,可以大承气攻之;若不转矢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