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郝万山讲伤寒论59~65-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病灶,头上长疮,脚下流脓。这是阳复太过,阳热泛溢肌肤所造成的。阳复太过,还可以导致“发热不止”,和“热不罢”。怎么由寒证变成阳热证的?就是“寒极,物极必反”,就意味着要衰退,阳郁到极点,意味着阳气要爆发,阳气要恢复,就是这样“由阴转阳”的。

第三种情况,如果“阳气时进时退”,人体的阳气恢复的机能,有时候没有力量持续的发展,过几天阳气恢复占优势,过几天阳气又衰退了,阴寒邪气又占优势,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厥热胜复”。有几天是手足厥冷,下利,阴寒证;又有几天是发热,手足也不凉了,下利也停止了;又有几天下利厥冷;再有几天持续发热,这叫“厥热胜负证”。

有时候这个阳气的恢复,它不是整体的,而是局部的,“局部阳复太过”,那就出现了热证,而“阴寒未尽退却”,下部的阴寒并没有退干净。

你看在一个人身上就出现了“寒热错杂,上热下寒”。

这么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证候,都是因为厥阴相火,被阴寒邪气所郁以后,相火爆发,阳气来复所诱发的。大家看,厥阴病是不是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或死或活,或热或寒,或寒热错杂,或厥热进退。所以路渊雷说:“厥阴病篇竟是千古疑案。”除此之外,在厥阴病篇,涉及到许多“厥证”。

我们刚才说了,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的“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这个题目之下,有“厥利呕哕(yǔe)附”这样一句话,因此我们知道这个厥证呢,它不一定全是厥阴病,它是“厥利呕哕(yǔe)病脉证并治”这一篇的内容,附到厥阴病篇里了,但是我们也把它当作厥阴病篇的一个内容来讨论,就厥阴病篇涉及到的厥证来说,有“蛔厥”,有“脏厥”,脏厥这个词我们刚才已经谈到了,有“寒厥”,我们在讲少阴病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的时候,那讲的就是寒厥,有“热厥”,在太阳病篇所讲的“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就是讲的一个热厥,“热邪内闭,热邪内郁,使阳气不能外达”,那讲的就是热厥,还有“水饮致厥”,有“痰阻胸阳致厥”,有“血虚寒厥”,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个当归四逆汤证,它也属于厥证之一,如果我们把少阴病篇谈到的那个四逆散证也结合起来学的话,那不就是“气郁作厥”吗?因此这些厥证的病机,这些厥证的治疗,在厥阴病篇来说,也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内容。

除此之外,厥阴病篇还有“呕哕(yǔe)下利”的证候。厥阴的厥是什么意思?厥者,尽也,极也。它意味着阴寒盛到了极点,或者意味着阳气衰到了极点,物极必反,这是个自然现象,黎明最黑暗的时候,就意味着黎明即将到来,中午最热的时候就意味着太阳要偏西了,天气就要变得凉爽了,所以阴寒极盛的时候,就意味着阳气要恢复,阴寒要退却,你看,寒邪郁遏厥阴相火嘛,因此厥阴病就表现了一种什么情况呢?“两极转化”。这个思想,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了,或寒或热,或死或活,或厥热进退,或寒热错杂,这不就是两极转化的特征吗。因此厥阴病篇就常常有这种两极转化的特征。

所以厥阴病所附入的“呕哕(yǔe)下利”:“呕证”有寒有热,有虚有实;“哕(yǔe)证”有寒有热,有虚有实;“下利”的证候也有寒有热,有虚有实,应当说这就是厥阴病篇的大体的内容。

我们说,“太阳病”,主要证候是表证,在治法上是汗法,我们学太阳病的时候,要重点学汗法的应用,学麻黄汤的发汗散寒,兼宣肺平喘;学桂枝汤的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学小青龙汤的发汗散寒,兼以化饮定喘,温化水饮以平喘;学大青龙汤的发汗散寒,兼以清热除烦;学葛根汤的发汗散寒,兼以疏通经脉,学汗法。

“阳明病”,主要是里热里实证,在治法上,它是清法和下法,我们学阳明病篇的时候,就要学清法的应用,下法的应用。清法,上焦的热怎么清?清宣。中焦的热怎么清?辛寒折热。下焦的热怎么办?清利,利小便,给邪气以出路。下法,有泻热法,有通便法,有泻热通便并重法,有润下法,有导下法,有泻热逐瘀法,这是学阳明病的下法。

对于“少阳病”来说,它是少阳经腑受邪,半表半里枢机不利的证候。我们学少阳病的治法,重点在学和解法。在和解的基础上,兼以解表,在和解的基础上,兼以清里,和解的基础上,兼以补脾,和解的基础上,兼以宁神。

“太阴病”重点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内盛,升降紊乱的证候,我们学太阴病,重点学温补法,也就是《伤寒论》第277条所说的“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又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用四逆辈来温中补虚。

对于“少阴病”来说,有寒化,有热化。对于寒化证,我们就以扶阳气为主。对热化证,我们或者滋阴清火,或者滋阴、利尿、清热。

因此,前五经病在治疗上都有它的特色,可是到了“厥阴病”,什么是它的治疗特色?在治法上没有。或寒或热,或死或活,或寒热错杂,或厥热进退,而这个寒是真寒,热是真热,所以要看厥阴病的治法的话,那就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兼治,常常是随证施治,并无定法。这就是厥阴病篇的治法,随证施治,并无定法。

所以厥阴病篇虽然错综复杂,那我们把握了随证施治,并无定法,那就可以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囤,立于不败之地。厥阴病的大概情况我们就介绍这么多。

问题在于“太阳病”(主要)是表证,所以我们可以用“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作为它的提纲;“阳明病”是以里实证为主,我们可以用“胃家实”来作它的提纲;“少阳病”是胆热气郁的证候,我们可以用“口苦,咽干,目眩”来作它的提纲;“太阴病”是脏虚寒证,脾阳虚,脾气虚,脏虚寒证为主,我们就可以用“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作它的提纲;至于“少阴病”,以心肾阴阳虚衰,而又以肾阳虚衰为主的,具有全身性正气衰微的证候,我们就可以以“脉微细,但欲寐”作它的提纲;“厥阴病”篇,用什么条文作为它的提纲?用寒证的条文行么?要是你们写《伤寒论》用寒证的条文行不行?它代表不了厥阴病的特点。用热证的条文行不行?行吗?也不行,那怎么才行啊?怎么才能够代表厥阴病这种两极转化,错综复杂的特点呢?只有用一个寒热错杂证的条文,才能够代表厥阴病错综复杂,两极转化的临床特点。

厥阴病的提纲到底是什么内容,我们下次课再讲。

今天的课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本课的板书: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概说一,病位:肝,心包,肝经二,成因:1,外邪直接侵犯厥阴经脏2,邪由它经传来:a,太阳之邪b,少阴之邪三,证候分类和治法:1,少阴传来:在心肾真阳衰萎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出现了厥阴肝和心包的相火衰竭——脏厥——预后不良2,外寒伤厥阴之经(血虚经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3,寒邪郁遏厥阴相火:相火(又作:雷火)郁极乃发,阳气来复a,阳复阴退——自愈b,阳复太过——阳有余便是火甲,阳热上伤阳络——汗出喉痹乙,阳热下伤阴络——便脓血丙,阳热泛溢肌肤——发痈脓丁,发热不止,热不罢c,阳气时进时退——厥热胜负d,局部阳复太过,阴寒未尽退却——寒热错杂,上热下寒4,厥证:蛔厥,脏厥,寒厥,热厥,水饮致厥,痰阻胸阳致厥,血虚寒厥,气郁作厥5,呕哕(yǔe)下利第63讲厥阴病提纲、上热下寒证(1)

我们上次课对厥阴病篇的大概情况作了一个介绍,六经病篇最后一篇是厥阴病。

厥阴病原文一共有56条。这56条从我们现在看到的《伤寒论》的原书来看,证候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有许多根本就不是病在厥阴肝和心包的证候,所以经方大家路渊雷曾经有过一句话叫做“厥阴病篇竟是千古疑案,无可研索”。在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这个题目下,有几个小字,“厥利呕哕(yǔe)附”,所以我们现在基本可以认定,王叔和在收集、整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时候,等编到厥阴病篇的时候,他发现厥阴病篇的原文太少,它和其它病篇似乎不能够匹配,于是乎他就把厥、利、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