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间偏方大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备方法' 将上药研成粗末,加入乙醇(酒精)中浸泡20日,过滤后备用。
'资料来源' 《中医外治杂志》2000,9(4):43
按:人工流产综合征系指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受术者出现心动过缓、心律紊乱、血压下降、颜面苍白、大汗淋漓、头晕胸闷等症状。有医院以本酒预防人流综合征650例,其中成功114例,占76%;有效27例,占18%外擦药酒方(腮腺炎) 
药酒 '配方' 七叶一枝花(药用根茎)、白酒、食醋各适量。
'制法' 将上药研成细末,用白酒,食醋各半调和成软膏状,备用。
'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
'主治' 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 外用。每取药酒膏涂擦患处,日涂擦数次。
'附记' 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验之临床,坚持用药,屡收良效七味药酒方(肢麻痹症) 药酒 '配方' 
白芷、当归、赤芍、红花、生地黄、石胡荽各30克,樟脑粉15克,大曲酒500毫升。
'制法' 将前7味研为粗末,置有盖瓷缸内,再将大曲酒烫热冲入。密封,每天振摇1次,浸泡10天后,即可使用。
'功用' 活血祛风、温经通络。
'主治' 小儿下肢麻痹症(中后期)。
'用法' 外用。每日早、中、晚各以小瓷杯取药酒适量,隔开水烫热,用脱脂药棉蘸药酒涂擦患处,以擦至皮肤微红为度。
'附记' 引自《百病中医熏洗熨掠疗法》。个人认为: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最好配合内治,针灸,按摩等综合疗法,可望提高疗效,以达到根治的目的艾韭酒(硬皮症) 药酒 
'配方' 艾叶、韭菜各30克,白酒30毫升。
'制法' 将前2味捣烂,入白酒调匀成糊状,备用。
'功用' 温经散寒、活血消肿。
'主治' 新生儿硬皮症。
'用法' 外用。先用文条温灸患部,然后取此酒糊涂擦患部。日灸擦2—3次。
'附记' 引自《民间百病良方》。验之临床多效。青梅煮酒(食欲不振) 药酒 '配方' 青梅30克,黄酒100毫升。
'制法' 将青梅和黄酒放入瓷杯中,置有水的蒸锅中加热蒸炖2分钟、去渣、即成。
'功用' 醒胃、杀虫、止痛。
'主治' 食欲不振,蛔虫性腹痛以及慢性消化不良性泄泻者,均可用之。
'用法' 口用。每次温服10—30毫升。
'附记' 引自《百病中医药酒疗法》。验之临床多效二仁酒(急、慢惊风) 药酒 '配方' 杏仁、桃仁各7粒,栀子7枚,面粉15克,烧酒适量。
'制法' 将前3味共捣烂如泥,入面粉和烧酒调和成糊状,备用。
'功用' 清心泻火、下气行瘀、安神熄风。
'主治' 急、慢惊风。
'用法' 外用。每取药酒膏适量,涂擦患儿两足心,手心。每日涂擦数次。或外用纱布包扎。
'附记' 引自《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治疗40例(其中慢惊风15例)、10例配用内泊汤剂,连用数日,均获痊愈清肝熄凤酒(急惊风) 药酒 '配方' 
天竺黄15克,栀子10克,蝉蜕6克。羚羊角粉1支(约0.9克),米酒150毫升。
'制法' 将前3味加水300毫升前至100毫升,入米酒,羚羊角粉拌匀,即成。
'功用' 清热化瘀、熄风止痉。
'主治' 急惊风。
'用法' 口服。每次服5—10毫升,日服3次。
'附记' 笔者经验方。牛黄酒(小儿惊痫) 药酒 '配方' 
牛黄、钟乳(研)。麻黄、秦艽、人参各2.4克,桂心克,龙角、白术、甘草、细辛、当归各1.5克,杏仁1.2克,蜀椒,羌螂虫各9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将前14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益气助阳、活血怯风、清心镇惊。
'主治' 小儿惊痫、经年小劳辄发。
'用法' 口服。每次服5毫升,日服3次。
'附记' 引自《普济方》。验之临床多效。木防己酒(小儿风病) 药酒 '配方' 
木防己4.2克,铅丹、防风、桂心、龙齿各2.4克,丹砂、炙甘草各1.8克.独活0.6克,细辛、当归、干姜各1.5克,莽草0.3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将前12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祛风凉血、熄风通络。
'主治' 小儿风病发动、手足不仁。
'用法' 口服。每次服5毫升,日服3次。
'附记' 引自《普济方》。验之临床多效。小儿惊风紫石酒(小儿风病) 药酒 '配方' 
紫石英2.4克,制附子豆克,铁精、茯神、独活各1.5克,远志、桂心各1.8克,炙蜂房、牛黄各0.6克,干姜,炙甘草、人参各1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将前12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益气壮阳、情心安神。
'主治' 小儿风病发作,言语谬错。
'用法' 口服。每次服5…10毫升,日服2次。
'附记' 引自《普济方》。验之临床多效。独活酒(小儿风痛) 药酒 '配方' 
独活、甘草、木防已、各1.2克,干姜、细辛各1.5克,鹅头1枚,桂心60克,铁精30克,人参9克,白酒400毫升。
'制法' 将前9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补肝肾、止风痛。
'主治' 小儿风痛,屡经发动。
'用法' 口服,每次服5毫升。日服2次。
'阳记' 引自《普济方》。验之临床多效。 二姜酒(呕吐) 药酒 '配方' 干姜、生姜各15克,白酒(或黄酒)50毫升。
'制法' 将前2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去渣,即成。或加红糖矫味。
'功用' 温中止呕。
'主治' 呕吐,无论年龄大小均可用之。
'用法' 口服。每次服5…10毫升,日服2次。不能饮酒者(如幼儿等)可取此药酒外擦肚脐、中院穴.日擦数次。
'附记' 笔者经验方姜醋酒方(呕吐) 药酒 '配方' 生姜10克,面粉30克,陈醋30毫升,白酒20毫升。
'制法' 将生姜捣烂后,入面粉,醋和酒,凋和成稠糊状,做成药饼2个,备用。
'功用' 温中止呕。
'主治' 呕吐、腹部喜暖畏寒者。
'用法' 外用。取药饼敷患儿两足心,外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附记' 引自《民间百病良方》。验之临床多效。牛蒡蝉蜕酒(咽喉肿痛) 药酒 '配方' 牛蒡根500克,蝉蜕100克,黄酒1500毫升。
'制法' 将牛蒡根切片,与蝉蜕同登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浸泡5天后,过滤去渣,备用。
'功用' 散风宣肺、清热解毒,利烟散结、透疹。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喉痒、吐痰不利、麻疹、风疹、疮疖肿痛。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次。
'附记' 引自《药洒汇编》。凡脾胃寒湿腹泻者忌服地龙酒(血热毒盛) 药酒 '配方' 地龙(去泥洗净)5条,乌芋(即荸荠)20克,米酒适量。
'制法' 将前2味拌和,绞取汁,用米酒适量混和煎数沸,去渣候温,备用。
'功用' 凉血解毒、透疹。
'主治' 出疹后血热毒盛,黑陷不起。
'用法' 口服。1次顿服。
'附记' 引自《百病中医药酒疗法》。柑豆叶酒(麻疹) 药酒 '配方' 柑梧叶30克,米酒适量。
'制法' 将上药炒焦,研末,用米酒调和如泥状,备用。
'功用' 平喘。
'主治' 麻疹后喘气。
'用法' 外用。取药酒泥致患儿肚脐上,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附记' 引自《民间百病良方》。验之临床多效。糯米酒(小儿麻疹) 药酒 '配方' 糯米酒100毫升。
'制法' 将上面隔水炖温,备用。
'功用' 透疹。
'主治' 小儿麻疹初起者。
'用法' 口服。趁热温服,服后盖被,汗出疹透。
'附记' 引自《民间百病良方》。验之临床多效芜姜酒(麻疹) 药酒 '配方' 芜姜120克,烧酒250毫升。
'制法' 将芜姜入酒内煎至五、大沸.倒入盆内,备用。
'功用' 透发麻疹。
'主治' 麻疹见形后,收没太快。
'用法' 
外用。药盆上盖上竹席或薄板。共同家鼓盆,趋热熏洗患处(先熏后洗)。熏时室内必须保持适宜温度。患儿头面露出外,周身用被子包严(连用脸盆),不使外溢。需至10分钟后,另换热汤熏洗,熏后速用热毛巾将汗水和水气擦干,并注意保暖,免受风寒。
'附记' 
引自《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用时将患儿不时转动坐势,勿固定一处。同时药酒温度要适度,不宜太烫,免伤皮肤。若配用《医宗金鉴》荆防解毒汤加减内服。内外并治,效果尤佳。牛膝兰草酒(百日咳) 
药酒 '配方' 土牛膝根,鹅不食草、马兰各50克,酒酿汁200毫升。
'制法' 将上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