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间偏方大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外伤型:行气活血,舒筋止痛。方药:姜黄10克;甘草10克;羌活15克;海桐皮12克;当归15克;赤芍12克;白术12克;伸筋草15克;川芎12克;桂枝10克。水煎服。疼痛重者加乳香、没药,久病体虚者加首乌、枸杞子等。如伤后着寒或宿伤而有风寒者可用麻桂温经汤,药方如下:赤芍12克;麻黄10克;桂枝12克;红花6克;白芷15克;细辛3克;桃仁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
2、风寒湿痹、经络受阻型:祛风除湿;温经活络。方药:羌活10克;独活15克;蒿本10克;防风15克;甘草10克;川芎12克;蔓荆子10克。水煎服。如两手麻木为主,说明气虚,可用人参益气汤,方剂如下:黄芪20克;炙甘草10克;升麻10克;五味子15克;柴胡12克;生甘草10克;人参5克;白芍12克。水煎服。
3、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型:滋补肝肾,益气活血。方剂:独活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10克;防风15克;细辛3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地黄15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党参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水煎服。如四肢痿软症较重,宜用加味四物汤,方剂如下:当归15g;熟地12g;白芍10g;川芎12g;五味子10g;麦冬12g;党参20g;黄柏10g;黄连15g;知母10g;杜仲12g;牛膝15g;苍术12g;黄芪20g。水煎服。
4、痰湿凝阻、经络瘀滞型:理气化痰,通经活络。方剂:姜半夏6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如病人气虚;加党参、白芍、黄芪;肢体麻重;加防风、荆芥、天麻、秦艽等;如病人手足麻木伴两目羞明、忌目视物昏花、睛痛难开者可用神效黄芪汤,方剂如下:蔓荆子10克;陈皮10克;人参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5克;黄芪20克。水煎服。
5、外用熏洗药:方剂:独活、秦艽、防风、艾叶、透骨草、刘寄奴、苏木、赤芍、红花、甲珠、灵仙、乌梅、木瓜,各9克。水煎趁热熏洗患处。 骨髓炎、骨结核病 
外科 骨症类 
当归5克、黄芪20克、射干10克、丹参50克、地丁10克、连翘10克、白芥子10克、益母草50克、知母10克、皂角刺10克、白芍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剂无明显效果视为无效,有效再进十剂全煎。 
骨髓炎中药方剂 外科 骨症类 【辨证】跌打损伤,气滞血瘀,感染毒邪,瘀毒搏结,深扰骨髓,腐败化脓而成。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名】升葛二虫汤。
【组成】升麻30克,干葛30克,生山楂30克,当归30克,僵蚕15克,蝉蜕15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祚忠方 颈椎病中药方剂 外科 骨症类 中医方剂(一)
【辨证】风寒血滞。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名】芍葛汤。
【组成】白芍30克,葛根20克,灵仙20克,白芷12克,秦艽12克,当归12克,川芎9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福财方。
中医方剂(二)
【辨证】风阳上扰,湿热内蕴。
【治法】平肝熄风,清热祛湿。
【方名】疏风养血汤加减。
【组成】天麻10克,珍珠母30克,生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葛根12克,丹参20克,钩藤15克,银花藤20克,桑枝10克,秦艽12克,僵蚕10克,片姜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张海水方。
中医方剂(三)
【辨证】寒湿兼血滞。
【治法】散寒祛湿,活血通络。
【方名】芍葛汤加味。
【组成】白芍30克,葛根20克,灵仙20克,丹参15克,米仁15克,秦艽12克,白芷12克,当归尾12克,桂枝9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吴福财方。
中医方剂(四)
【辨证】经络阻滞,血脉不通,髓海失充,肝风内动,风火上扰。
【治法】平肝定眩,舒颈醒脑。
【方名】定眩汤。
【组成】天麻9克,半夏9克,全蝎9克,僵蚕9克,白芍24克,夜交藤24克,钩藤24克(另包后下),茯苓15克,丹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15天为1疗程。
【出处】杨笃权方。
中医方剂(五)
【辨证】风邪阻络。
【治法】搜风通络。
【方名】搜风通络汤。
【组成】葛根20…30克,全蝎10…12克,蜈蚣2条,乌蛇13…15克,赤芍13…15克,川芎13…15克,自然铜13…15克,穿山龙13…15克,木瓜13…15克,鹿含草30克,黑木耳10…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
中医方剂(六)
【辨证】气滞血瘀,痰湿阻络。
【治法】活血化瘀,地气通络,除湿涤痰。
【方名】除痹逐瘀汤。
【组成】当归15克,川芎12克,红花9克,刘寄奴15克,姜黄12克,路通30克,羌活9克,白芷12克,灵仙12克,桑枝30克,胆星9克,白芥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同杰方 骨刺增生中药方剂 外科 骨症类 中医处方(一)
【方名】骨刺增生疼痛缓解方。
【功能】滋补肝肾,去邪止痛。
【组成】杭白芍30-60克,生干草10克,野木瓜15克,威灵仙30克,制川乌、制草乌各12克,黄精3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主治】骨质增生,包括颈椎腰椎、膝关节、足跟骨质增生等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
【出处】郭弥方 骨刺中药方剂 外科 骨症类 中医处方(一)
【方名】骨刺外洗方。
【组成】山慈姑9克,透骨草12克,川牛膝9克,京三棱9克,川红花6克,蓬莪术9克,川独活12克,乳香、没药各3克,徐长卿15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熏洗患处。
【备注】此方主治脚底骨刺走路剧烈疼痛行动不便。
【出处】养生治病秘方集 骨质增生症中药方剂 外科 骨症类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肾不足,血脉瘀阻。
【治法】补肝益肾,填精益髓,活血止痛。
【方名】骨刺丸。
【组成】熟地黄60克,骨碎补60克,炙马钱子60克,鸡血藤60克,肉苁蓉60克,汉三七30克,净乳香30克,净没药30克,老川芎30克。
【用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日服2次,每次1丸,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出处】边全禄方 髌骨软骨炎中药方剂 外科 骨症类 中药处方(一)
【辨证】经络损伤,血脉瘀阻。
【治法】消瘀活血通络。
【方名】软坚煎。
【组成】鹿角霜10克,熟地25克,水蛭10克,甲珠10克,天丁10克,香附10克,大伸筋20克,甘草10克,牛膝10克,野南瓜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詹经山方 陈旧性骨折中药方剂 外科 骨症类 中药处方(一)
【辨证】经脉阻滞,肾气虚损,骨骼气血濡养不足。
【治法】益肾壮骨舒筋通络。
【方名】益肾壮骨汤。
【组成】鹿角霜15克,熟地20克,锁阳15克,水蛭10克,甲珠10克,片子姜黄10克,黄明胶10克,骨碎补30克,香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詹经山方 治疗足跟痛方集锦 外科 骨症类 
1.足跟痛消除法:双手扣脑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来,如此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进行,3个月可见效。
2.药浸法治足跟痛: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3.尿渍法治足跟痛: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临床常用芒硝饱和液与白酒调匀,取代童尿,亦效。
4.点穴按摩法治双足跟凉痛:用一手拇指尖尽力捏压另一手内掌纹尽处掌根部位(稍偏拇指侧),施术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托,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尽量用力。捏压3分钟后,变为一松一压,有规律、有节奏地点穴36次为1遍,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足跟痛,点压右手。双足跟痛,可先后点压双手穴位。一般治疗5日后,病愈。注:(此法用于骨质增生型足跟痛效果不大)
5.祁艾、乌梅法治足跟痛: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盒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块上乘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反复使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