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悦情志:人要健康长寿,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相者必久寿也。”
二、戒私欲: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大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三、远房室: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育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性欲,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四、适四时: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湿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五、节饮食: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苫,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恩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六、常运动: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陀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七、顺性情: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八、服药饵:人生在世,禀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注意食者身体的阴阳平衡
其他 中医养生 中医重视的“证”是什么
药膳应根据食者的体质和身体状况来制作,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古代严格地执行这个规则时,必须像刚才所讲的那样,检查那人的身心状态,确定中医的证。
证就是把人的体质、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体力、症状及引起疾病的诱因综合起来,分析归纳其本质,用一个简单的词把其本质描述出来。一般有阴证、阳证、虚证、实证、寒证、热证及其他的一些种类。
所说的阴证就是指人体的新陈代谢低一下的状态,严重时可出现血压和体温病态地降低,面色苍白,身体畏寒怕冷,轻微腹泻。
阳证是与阴证正好相反的状态,新陈代谢机能亢进,常表现为血压、体温升高,面色潮红,容易出汗,便秘等。
要考虑体力强弱及冷热感
虚证就是指瘦长体型、消化功能低下、体力差的那种类型。实证与其相反。寒证是指畏寒、手足容易发冷、面色苍白的类型,热证正如与寒证相反。
一般来说,阴证多数情况下与寒证、虚证并存,但是阳证中出现虚证状态,在许多场合下也可见到。
有时常常把寒证和虚证综合起来统称为“阴症”,把实热和热证综合起来统称为“阳症”。
虚则补之
使用中药时常遇到这种情况:“治疗某证用某种中药”,正因为如此,如果知道了那个人的证,就能选择出最适宜的中药。
这种情况下,对于阴证系列的证型,应采用具有“补其不足”功能的中药,对于阳证系列的证型,应采用具有“泻其有余”功能的中药,这是用药的基本原则。
这个原则也同样适用于药膳的制作。若食用者属于慢性的明显的阴证,就应该使用“补其不足”提高新陈代谢的中药和饮食素材,比如黄芪、当归、人参等中药以及胡萝卜、韭菜、肉类等能温阳的食品。
另外,若是慢性的明显的阳证,必须选用一些能“泻其有余”,使亢进的新陈代谢回复正常的中药,如黄连、枳实、山栀等,及具有清火作用的食品,如黄瓜、茄子、生鱼片等。漫谈养生保健谚语
其他 中医养生
谚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和取得的知识的总结,内容极为广泛。它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人们可以从中吸取营养,受到有益启迪。这里谈及的养生保健谚语,通过流传、成了人们长寿之道的宝贵财富。
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预防肠胃病,饮食要干净”。“吃了省钱瓜,害了绞肠癌”。——它们从不同角度,提醒人们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又如:“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贪吃贪睡,添病减岁”。“饭吃八成饱,到老肠胃奸”。“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饥不暴食、渴不狂饮。”“人愿长寿安,要减夜来餐”。——提醒人们注意吃饭的量,把握好饮食的“度”。有的谚语则提示人们吃哪些东西才有益健康:“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鱼生火,肉生痰,粗粮淡菜保平安。”“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这些谚语,对老年人的养生益寿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入伯不动,脑伯不用“。“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不抽烟.少饮酒、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不进药铺”。“不抽烟、不喝酒,病魔绕着走”。“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干步走、药铺不用找”。健康长寿,这是古住今来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这些谚语传授的经验道出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不衰,用则不退”的真理,它告诉人们,勤劳动、客运动,是健康长寿之道。
如诸多谚语对讲究卫生、减少疾病,作了多方面的描述:“旱天未到先修塘、疾病禾来先预防”。“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卫生是妙药,锻炼是金丹”。上述谚语,既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对今入的谆谆教诲,值得我们经常传诵并努力实践。
如“春不减衣,秋不加帽”。“冬不蒙首,春不露背”。“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洗头洗脚,胜似吃药”。“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这些谚语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及穿着中要注意些什么,才有利健康。如“笑口常开,青春常在”。“遇事不恼,长生不老”。“不气不愁,活到白头”。“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笑一笑,十年少”。这些谚语说的是精神因素对长寿的重要性。研究证明,笑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循环,还可以振奋器官的功能。经过大量长寿老人的调查表明,长寿者大多数是胸怀坦荡、处事泰然,开朗乐观的。如“不求虚胖,但求实壮”。“裤带越长,寿命越短”。说的是肥胖会影响寿命,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三分吃药,七分养”。“药补不如食补”。以上谚语既恰当地评价了药物的作用,强调了保养的重要,同时对药补和食补的关系作了科学的说明。并言简意赅地刻划出治病防病及自我保健的重要性。
在民间,有关养生、保健、长寿的谚语是极为丰富的,有些民谚虽反映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