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因病机:此多因劳倦过度,或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所致。
肝脾不调
症状:胁肋胀痛,胸闷叹息,烦躁易怒,饮食减少,腹胀肠鸣,大便溏薄,或腹痛即泻,妇人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苔白,脉弦缓。
病因病机:本证多是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横逆犯脾,造成脾气虚弱。
肝胃不和
症状:胸胁闷胀,烦躁易怒,胃脘胀痛,痛引两胁,嗳气吞酸,苔薄黄,脉弦。
病因病机:此证多因情志不遂,气郁伤肝,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
肝火犯肺
症状: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晕目赤,烦热口苦,咳嗽阵作,甚则咳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病因病机:此系情志郁结,或邪热蕴结肝经,郁而化火,上灼于肺所致。
肝肾阴虚
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胁痛,腰膝酸软,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病机:病多由久病阴血内耗,或房劳过度,肾精亏虚,或早婚多育,精血亏损等所致。
脾肺气虚
症状:短气乏力,咳喘痰多而稀,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甚则面足浮肿,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因病机:病多由久病喘咳,肺气虚弱,损及于脾;或脾气久虚,精微不足,而肺气虚弱所致。
脾肾阳虚
症状: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或少腹冷痛,纳减便溏,或下利清谷,甚则五更泄泻,或小便不利,面肢浮肿,甚则水臌胀满,舌淡肿,脉沉弱。
病因病机:此证多因久病耗气伤阳,水邪久踞;或脾虚久泻,以致肾阳虚衰所致。
肺肾阴虚
症状: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或声音嘶哑,腰膝酸软,心烦少寐,骨蒸潮热,盗汗颧红,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病机:本证多因久咳伤肺,肺虚不能布津滋肾;或房事、劳倦太过,肾阴虚竭,以致阴津不能上承,或虚火灼肺,而致肺肾阴虚。
四诊
四诊是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古称“诊法”。《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诊法何如?……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可见诊法就是对人体进行全面诊察的方法,借以判断人的健康与疾病状态。
《内经》奠定了四诊方法的基础,《难经》则明确指出了四诊的基本概念。如《六十一难》将四诊概括为:“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四诊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举凡人体所表现的一切现象,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等等,统统在诊察之列。
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联系,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础。
四诊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而搜集临床资料则要求客观、准确、系统、全面、突出重点,这就必须“四诊并用”、“四诊并重”、“四诊合参”。《难经》所提出的神、圣、工、巧之论,并非将四诊的意义分成等级,而是强调其各自的重要性以及掌握这些技巧的难易程度。早在《内经》就明确了提出了切勿强调切诊的观点,《素问·征四失论》说:“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世,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批语那种不能全面运用诊法的医生是“所谓窥管而已”。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惟以切脉为能事的医生,不能得是通医道的人。只有将四衣,有机的结合起来,彼此参伍,才能全面、系统、真实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望诊
中医望诊,主要是对病人从全身或局部的、、以及排出物观察,诊断病情的方法,尤其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望 神
中医认为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形神兼备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它通过目光神态、面部表情、形体动作、语言气息、反应能力等表现出来。望神要分清得神与失神、假神。
1。得神:病人目光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晰、神志清楚、呼吸调均、肌肉润泽、大小便控制自如。说明病人脏腑功能不衰,即使有病也会预后良好。
2。 失神:病人目光迟钝、无光彩、瞳仁呆滞、面色晦暗、呼吸异常、肌肉消损、反应迟钝、甚至神志昏迷、或突然昏倒。说明病人脏腑功能衰败,病情重,预后不良。
3。 假神:病人突然精神转好,颧红、两眼突然有光,但眼球呆滞不灵活,食欲增加。这是垂危病人将要死亡的表现。
望面色
正常人的面色红润光泽,表现人体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旺盛。病人的面色由于疾病的原因可使皮肤发生异常变化,称为“病色”,病色一般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
1。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小儿惊风和肝病。表明经脉瘀阻、气血不通。
2。红赤:主热证。是血液充盈于皮肤脉络的表现。当人体热盛时,血液运行加快,面红赤。满面通红者属实热证,慢性病中出现两颧嫩红,常有低热、自己感觉发热则属虚热证。久病病人,面色苍白时红时消,属真寒假热危重证。
3。黄色:主湿证、虚证。面色淡黄无光泽是脾胃气虚,气血不足所致。面色黄如桔皮,眼白发黄为湿证。面色黄而消瘦者,多见于胃病虚热;黄而色淡者属胃病虚寒。
4。白色:主虚寒证、血虚证。虚寒证面色白而浮肿。血虚证面白而消瘦。这是由于气血不足不能养荣机体的表现。面色突然苍白、出汗量多、四肢冷是阳气虚脱,或失血过多的急症。面部白斑或白点常见于肠道寄生虫的病人。
5。黑色:主肾虚证、寒证、痛证、瘀血证、水饮证。寒证、痛证、瘀血证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血行不畅,故面呈黑色。眼眶周围发黑为痰饮证。
望形态
形是形体,态是姿态。通过望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可知内脏、气血阴阳的盛衰,疾病的程度及预后。
1。望形体
1)强:身体强壮,皮肤润泽、肌肉结实、身强力壮、胸廓宽厚、骨骼粗大等均为气血旺盛,抗病能力强不易生病,病则易愈。
2)弱:身体瘦弱,皮肤枯燥、肌肉瘦削,瘦弱无力,胸廓狭窄,骨胳细小等均为气血不足,抗病能力低,容易生病,病则难愈。
3)胖:肥胖并非健壮。体型特点为头圆形、颈短粗、肩宽平、胸宽短圆、腹大、身体偏矮,多后仰。胖而能食,形盛有余;胖而食少,肌肉松弛,精神不振,多为脾胃虚。胖人形肥气虚,水湿难以循行,所以湿多,若郁滞生痰,则易患中风证。
4)瘦:是消瘦,体形特点为头长颈细、肩窄、胸窄平坦、腹部瘦瘪、身体偏高、多前屈,由于消瘦者体瘦血少,阴虚则火亢易伤肺,瘦人多劳嗽。
2。望姿态:望形体的动静姿态可判断疾病,从不同的动态可反映不同疾病。
1)行走姿态:行走时身体前倾,以手护腹多为腹痛;以手护腰、弯腰曲背,多为腰腿病;行时身体摇摆不定是筋骨受损;行时突然止步不前,以手护心为心痛。
2)坐姿:坐而仰首,为痰盛的肺实证;坐而俯首,气短懒言,多为肺虚或肾气不足,坐时常以手抱头为头痛。
3)卧姿:卧时身重不能转侧,喜加衣被者,多为虚证、寒证。坐卧不安烦躁,多为腹满胀痛。
4)站姿:站立不稳,多为眩晕,气血并走于上。不耐久站,属气血阴虚。站立时双手护心或腹,多为心、腹痛。
望 舌
望舌是通过察看舌质和舌态的形态、色泽、润燥等方面的变化测知病情变化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诊法,在中医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舌质(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
1)望舌质:从舌质外观,测知脏腑病变。一般以舌尖诊心肺的病变,中诊脾胃的病变,舌的两边诊肝胆病变,舌根诊肾的病变。
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