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9-黄帝内经太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疸音旦,内热病也。胃受饮食,饮食非理, 
致有寒热,故胃有疟也。胃脉足阳明属胃络脾,故胃中热,喜饥不能食,腹 满也。足 
阳明大络,即大横脉也。平按∶疸病《素问》、《甲乙》、巢氏均作且病,新校正云∶ 
“《太素》且病作疸病。”《素问》喜作善,《甲乙》作寒善。)疟以发,身方热,刺 
跗上动脉,开其空立寒。(以前诸疟中,温疟将欲热时,可刺足跗上动脉。动脉即冲脉, 
为五脏六腑之海,故刺之以疗十二疟也。开空者,摇大其穴,热去立寒也。或寒衰方热 
也。平按∶空下《素问》有出其血三字,《甲乙》有出血二字。)疟方欲寒,刺手阳明、 
太阴,足阳明、太阴。(以前诸疟之中,寒疟可刺手足阳明太阴。手阳明脉商阳、三间、 
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五里等,足阳明神庭、开明、天枢、解溪、冲阳、陷谷、厉 
兑等,手太阴列缺、太泉、少商,足太阴大都、公孙、商丘等穴。或热衰方寒也。平按∶ 
诸疟上《素问》有疟脉满大至则失时也八十九字,本书在第三十卷《刺疟节度》篇,新 
校正云∶“详自疟脉满大至则失时也,全元起本在第四卷中,王氏移续于此。”本书无 
此八十九字,则《素问》为王氏所移益信。)诸疟而脉不见者,刺十指间见血,血去必 
已,先视身之热赤如小豆者尽取之。(十二种疟各有络脉见者,根据刺去之。若络不见, 
足阴阳脉,刺足十趾间,手阴阳脉不见,刺手十指间,皆出血必已。又诸疟将衰,身上 
有如赤小豆结起者,皆刺去之也。平按∶《甲乙》而脉不见,而作如。赤上《素问》、 
《甲乙》无热字。)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先其病 
发时,如食项而刺之,(此言通疗十二种疟,并于疟未发先一食之顷,刺之必已。)一刺 
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一刺病衰,病患未觉有 
愈;二刺知愈,其病未尽;三刺病气都尽也。)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不已,刺 
中盛经出血;有刺项以下夹脊者,必已。舌下两脉者,廉泉也。(如前刺之不已,可变 
法刺,凡有三刺∶一刺舌下足少阴脉、任脉廉泉之穴;二刺 内委中,检无 中,或可 
刺于 内 穴委中之中,足太阳盛经出血;三刺项下夹脊足太阳大杼、 等穴。平按∶ 
《素问》、《甲乙》有刺项以下作又刺项已下。注 内 穴,内字袁刻作中。)刺疟者, 
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问者,问其疟发之先,欲疗其始,问而知之也。 
平按∶必先问,先字袁刻脱。)头先痛及重,先刺头上,(先取督脉神庭、上星、囟会、 
百会等穴。)及两颌两眉间出血。(两颌眉间取络出血。平按∶两颌《素问》、《甲乙》 
均作两额。)先项背痛者,先刺之。(先起项及背者,先刺项及背疗疟之处也。)先腰 
脊痛者,刺 中出血。(刺委中之 也。)先手臂痛者,先刺阴阳十指间。(手表里阴 
阳之脉,十指之间也。平按∶《素问》《甲乙》阴阳十指间作手少阴阳明十指间,新校 
正云∶“别本作手阴阳,全本亦作手阴阳。”)先足 痛者,先刺足阳明十趾间出血。 
(足阳明为三阳之长,故刺足十趾间出血,皆称足阳明也。平按∶《素问》、《甲乙》 
作胫。)风疟之发,则汗出恶风,刺三阳经背输之血。(此风疟状也。风疟候手足三 
阳经之背输,有疟于穴处取之。平按∶之发《素问》作疟发。《甲乙》三阳上有足字。) 
痛甚,按之不可,名曰 髓,以 , 绝骨出其血,立已。身体小痛,刺之诸阴之 
井,毋出血,间日一刺。(人足 痛,按之不可,名曰 髓之病。可以 , 出血也。 
五脏诸阴之井起于木,宜取勿出血也。有本髓为体。平按∶ 髓下《素问》有病字, 
《甲乙》作肘髓病。以 绝骨《素问》、《甲乙》作以 针针绝骨。《素问》刺之, 
之字作至阴二字。) 

卷第二十六·寒热
寒热厥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二第四十五《厥论》篇,又见《甲乙经》 
卷七第三,又见《巢氏病源》卷十二《冷热病诸候·寒热厥候》篇,惟编次前后略异。 
黄帝问于岐伯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夫厥者,气动逆也。气之失逆,有寒有热, 
故曰厥寒热也。九月反,逆气。平按∶注气之失逆,袁刻之作动。)岐伯曰∶阳气衰于 
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下,谓足也。足之阳气虚也,阴气乘之足冷, 
名曰寒厥。足之阴气虚也,阳气乘之足热。名曰热厥也。)黄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 
起足下何也?(寒热逆之气,生于足下,令足下热,不生足上何也?)岐伯曰∶阳起于 
五趾之表,集于足下而热于足心,故阳胜则足下热。(五趾表者,阳也。足心者,阴也。 
阳生于表,以温足下。今足下阴虚阳胜,故足下热,名曰热厥也。平按∶阳起于五趾 
之表《素问》作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新校正云∶“《甲乙》阳气起于足作走于足,起 
当作走。”今本《甲乙》仍作起。按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自以走字为允。又《素问》、 
《甲乙》表下有阴脉者三字;而热,热字作聚,巢氏亦作聚。注表者,者字袁刻脱。今 
足下,今字袁刻作令。)黄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趾始,上于膝下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趾之里,集于 
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寒。黄帝曰∶ 
善。(五趾里,阴也。膝下至于膝上,阳也。今阳虚阴胜之,故膝上下冷也。膝上下冷, 
不从外来,皆从五指之里,寒气上乘冷也。平按∶必从,必字袁刻脱。始上于膝下《素 
问》、《甲乙》作而上于膝者。又《素问》皆从内寒,寒作也,《甲乙》无寒字,巢氏 
作皆从内寒,与本书同。) 
黄帝曰∶寒厥何失而然?(厥,失也。寒失之气,何所失逆,致令手足冷也?) 
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也,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衰,秋冬则 
阴气盛而阳气衰。(大便处为后阴,阴器为前阴也。宗,总也。人身大筋总聚以为前 
阴也。手太阴脉络大肠,循胃口,足太阴脉络胃,手阳明脉属大肠,足阳明脉属胃,手 
足阴阳之脉,皆主水谷,共以水谷之气,资于诸筋,故令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足 
阳明等诸脉聚于阴器,以为宗筋,故宗筋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为阳,故人足阳明春夏 
气盛;秋冬为阴,故人足太阴秋冬气盛也。平按∶前阴者宗筋之所聚《甲乙》作厥阴者 
众筋之所聚,《素问》新校正云∶“《甲乙》作厥阴者众筋之所聚。全元起云∶前阴者, 
厥阴也。与王注异,亦自一说。”巢氏阴上无前字。阳气多,多字原抄不全,《素问》、 
《甲乙》、巢氏均作多,袁刻作盛。阴气衰,衰字《素问》、《甲乙》均作少。)此人 
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未能复,精气溢下,邪气且从之而上,气居于中, 
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故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此人,谓是寒厥 
手足冷人也。其人形体壮盛,从其所欲,于秋冬阳气衰时,入房太甚 
有伤,故曰夺于所用。因夺所用,则阳气上虚,阴气上争,未能和复,精气溢泄益虚, 
寒邪之气因虚上乘,以居其中,以寒居中,阳气衰虚。夫阳气者,卫气也。卫气行于脉 
外,渗灌经络以营于身,以寒邪居上,卫气日损,阴气独用,故手足冷,名曰寒厥也。 
平按∶未能复《素问》作不能复。且从之而上,《素问》、巢氏且作因,《甲乙》作从 
而上之。气居于中《甲乙》作所中二字。)黄帝曰∶热厥何如?岐伯曰∶酒入于胃,则 
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 
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酒为热液,故人之醉,酒先入并络脉之中,故经脉 
虚也。脾本为胃行于津液,以灌四脏。今酒及食先满络中则脾脏阴虚,脾脏阴虚则脾经 
虚,脾经既虚则阳气乘之,阳气聚脾中则谷精气竭,谷精气竭则不营四肢,阳邪独用, 
故手足热也。)此人必数醉若饱已入房,气聚于脾中未得散,酒气与谷气相搏,热于中, 
故热遍于身,故内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