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而汤药之用渐广。张仲景先生出,而杂病伤寒,专以方药为治,遂为千古用方之祖。而
其方,亦俱原本神农、黄帝之精义,皆从相传之方,仲景不过集其成耳。自是之后,医者以
方药为重,其于天地阴阳,经络脏腑之道,及针灸杂术,往往不甚考求。而治病之法,从此
一变。唐宋以后,相寻弥甚,至元之刘河间、张洁古等出,未尝不重《内经》之学,凡论病
必先叙经,而后采取诸家之说,继乃附以治法,似为得旨。然其人皆非通儒,不能深通经义
,而于仲景制方之义,又不能深考其源,故其说非影响即支杂,各任其偏,而不归于中道。
其尤偏驳者,李东垣为甚,惟以温燥脾胃为主,其方亦毫无法度。因当时无真实之学,盗窃
虚名,故其教至今不绝。至明之薛立斋,尤浮泛荒谬,犹圣贤之学,变而为腐烂时文,何尝
不曰我明经学古者也。然以施之治天下,果能如唐虞三代者乎?既不知神农、黄帝之精义,
则药性及脏腑经络之源不明也,又不知仲景制方之法度,则病变及施治之法不审也。惟曰∶
某病则用某方,如不效,改用某方。更有一方服至二三十剂,令病者迁延自愈者。胸中毫无
把握,惟以简易为主。自此以降,流弊日甚,而枉死载途矣。安得有参《本草》,穷《内经
》,熟《金匮》、《伤寒》者,出而挽救其弊,全民命乎?其害总由于习医者,皆贫苦不学
之人,专以此求衣食,故只记数方,遂以之治天下之病,不复更求他法,故其祸遂至于此也
!
卷下古今
考试医学论
属性:医学人命所关,故《周礼》医师之属,掌于冢宰,岁终必稽其事而制其食。至宋神宗时
,设
内外医学,置教授及诸生,皆分科考察升补。元亦仿而行之。其考试之文,皆有程序,未知
当时得人何如?然其慎重医道之意,未尝异也。故当时立方治病,犹有法度。后世医者,大
概皆读书不就,商贾无资,不得已而为衣食之计。或偶涉猎肆中,剿袭医书,或托名近地时
医门下。始则欲以欺人,久之亦自以医术不过如此。其误相仍,其害无尽,岐黄之精义几绝
矣!若欲斟酌古今考试之法,必访求世之实有师承,学问渊博,品行端方之医。如宋之教授
,令其严考诸医,取其许挂牌行道。既行之后,亦复每月严课,或有学问荒疏,治法廖误者
,小则撤牌读书,大则饬使改业。教授以上,亦如《周礼》医师之有等。其有学问出众,治
效神妙者,候补教授。其考试之法,分为六科。曰针灸,曰大方,曰妇科,曰幼科兼痘科,
曰眼科,曰外科。其能诸科皆通者,曰全科。通一二科者,曰兼科。通一科者,曰专科。其
试题之体有三∶一曰论题,出《灵枢》、《素问》,发明经络脏腑、五运六气、寒热虚实、
补泻逆从之理。二曰解题,出《神农本草》、《伤寒论》、《金匮要略》,考订药性,病变
制方之法。三曰案,自述平日治病之验否,及其所以用此方,治此病之意。如此考察,自然
言必本于圣经,治必遵乎古法,学有渊源,而师承不绝矣。岂可听涉猎杜撰,全无根柢之人
,以人命为儿戏乎!
卷下古今
医非人人可学论
属性:今之学医者,皆无聊之甚,习此业以为及食计耳。孰知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所以泄天地
之秘
,夺造化之权,以救人之死。其理精妙入神,非聪明敏哲之人不可学也。黄帝、神农、越人
、仲景之书,文词古奥,披罗广远,非渊博通达之人不可学也;凡病情之传变,在于顷刻,
真伪一时难辨,一或执滞,生死立判,非虚怀灵变之人不可学也;病名以千计,病证以万计
,脏腑经络,内服外治,方药之书,数年不能竟其说,非勤读善记之人不可学也。又《内经
》以后,支分派别,人自为师,不无偏驳;更有怪僻之论,鄙俚之说,纷陈错立,淆惑百端
,一或误信,终身不返,非精鉴确识之人不可学也。故为此道者,必具过人之资,通人之识
;又能屏去俗事,专心数年,更得师之传授,方能与古圣人之心,潜通默契。若今之学医者
,与前数端,事事相反。以通儒毕世不能工之事,乃以无文理之人,欲顷刻而能之。宜道之
所以日丧,而枉死者遍天下也。
卷下古今
名医不可为论
属性:为医固难,而为名医尤难。何则?名医者,声价甚高,敦请不易,即使有力可延,又恐
往而
不遇。即或可遇,其居必非近地,不能旦夕可至。故病家凡属轻小之疾,不即延治;必病势
危笃,近医束手,举家以为危,然后求之,夫病势而人人以为危,则真危矣。又其病必迁延
日久,屡易医家,广试药石,一误再误,病情数变,已成坏证。为名医者,岂真有起死回生
之术哉?病家不明此理,以为如此大名,必有回天之力,若亦如他医之束手,亦何以异于人
哉?于是望之甚切,责之甚重。若真能操人生死之权者,则当之者难为情矣。若此病断然必
死,则明示以不治之故,定之死期,飘然而去,犹可免责。倘此症万死之中,犹有生机一线
,若用轻剂以塞责,致病患万无生理,则于心不安;若用重剂以背城一战,万一有变,则谤
议蜂起,前人误治之责,尽归一人。虽当定方之时,未尝不明白言之。然人情总以成败为是
非,既含我之药而死,其咎不容诿矣。又或大病瘥后,无气虚而余邪尚伏,善后之图,尤宜
深讲。病家不知,失于调理,愈后复发,仍有归咎于医之未善者,此类甚多。故名医之治病
,较之常医倍难也。知其难,则医者固宜慎之又慎;而病家及旁观之人,亦宜曲谅也。然世
又有获虚名之时医,到处误人;而病家反云此人治之而不愈,是亦命也。有杀人之实,无杀
人之名,此必其人别有巧术以致之,不在常情之内矣。
卷下古今
邪说陷溺论
属性:古圣相传之说,揆之于情有至理,验之于疾有奇效。然天下之人,反甚疑焉。而独于无
稽之
谈,义所难通,害又立见者,人人奉以为典训,守之不敢失者,何也?其所由来久矣。时医
之言曰∶古方不可以治今病。嗟乎!天地之风寒暑湿燥火犹是也,生人七情六欲犹是也,而
何以古人用之则生,今人用之则死?不知古人之以某方治某病者,先审其病之确然,然后以
其方治之。若今人之所谓某病,非古人之所谓某病也。如风火杂感,症类伤寒,实非伤寒也
。乃亦以大剂桂枝汤汗之,重者吐血狂躁,轻者身热闷乱,于是罪及仲景,以为桂枝汤不可
用。不自咎其辨病之不的,而咎古方之误人,岂不谬乎?所谓无稽之邪说,如深秋不可用白
虎。白虎乃伤寒阳胆之药,伤寒皆在冬至以后,尚且用之,何以深秋已不可用?又谓痢疾血
症,皆无止法。夫痢血之病,属实邪有瘀者,诚不可以遽止;至于滑脱空竭,非止不为功,
但不可塞其火邪耳?又谓饿不死之伤寒,吃不死之痢疾。夫《伤寒论》中,以能食不能食,
验中寒、中风之别,其中以食不食辨证之法,不一而足。况邪方退,非扶其胃气,则病变必
多。宿食欲行,非新谷入胃,则肠中之气,必不下达。但不可过用耳。执饿不死之说,而伤
寒之禁其食,而饿死者多矣!胃痢疾为吃不杀者,乃指人之患痢非噤口,而能食者,则其胃
气尚强,其病不死,故云。然非谓痢疾之人,无物不可食。执吃不杀之说,而痢疾之过食而
死者多矣!此皆无稽之谈,不可枚举。又有近理之说,而谬解之者,亦足为害。故凡读书议
论,必审其所以然之故,而更精思历试,方不为邪说所误。故圣人深恶夫道听涂说之人也。
卷下古今
涉猎医书误人论
属性:人之死,误于医家者,十之三;误于病家者,十之三;误于旁人涉独医者,亦十之三;
盖医
之为道,乃通天彻地之学,必全体明,而后可以治一病。若全体不明,而偶得一知半解,举
以试人,轻浅之病,或能得效;至于重大疑难之症,亦以一偏之见,妄议用药,一或有误,
生死立判矣。间或偶然幸中,自以为如此大病,犹能见功,益复自信,以后不拘何病,辄妄
加议论至杀人之后,犹以为病自不治,非我之过,于是终身害人而不悔矣,然病家往往多信
之者,则有故焉。盖病家皆不知医之人,而医者写方即去,见有稍知医理者,议论凿凿,又
关切异常,情面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