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18-医学源流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丸方矣。故凡服补药,皆可通融者也。其有神其说,过为艰难慎重,取贵僻之药以可以却 
病长生者,非其人本愚昧,即欲以之欺人耳! 

卷下治法
轻药愈病论
属性:古谚有∶“不服药为中医”之说自宋以前已有这。盖因医道失传,治人多误,病者又不 
能辨 
医之高下,故不服药;虽不能愈病,亦不至为药所杀。况病苟非死症,外感渐退,内伤渐复 
,亦能自愈,故云中医。此过于小心之法也。而我以为病之在人,有不治自愈者,有不治难 
愈者,有不治竟不愈而死者。其自愈之徉,诚不必服药;若难愈及不愈之疾,固当服药。乃 
不能知医之高下,药之当否,不敢以身尝试,则莫若择平易轻浅,有益无损之方,以备酌用 
。小误亦无害,对病有奇功,此则不止于中医矣。如偶感风寒,则用葱白苏叶汤,取微汗。 
偶伤饮食,则用山楂、麦芽等汤消食。偶感暑气,则用六一散、广藿汤清暑。偶伤风热,则 
用灯心竹叶汤清火。偶患腹泻,则用陈茶佛手汤和肠胃。如此之类,不一而足。即使少误, 
必无大害。又有其药似平常,而竟有大误者,不可不知。如腹痛呕逆之症,寒亦有之,热亦 
有之,暑气触秽亦有之。或见此症,而饮以生姜汤,如果属寒,不散寒而用生姜热性之药, 
至寒气相斗,已非正治,然犹有得效之理。其余三症,饮之必危。曾见有人中暑,而服浓姜 
汤一碗,覆杯即死。若服紫苏汤,寒即立散,暑热亦无害。盖紫苏性发散,不拘何症,皆能 
散也。故虽极浅之药,而亦有深义存焉。此又所宜慎也。凡人偶有小疾,能择药性之最轻淡 
淡者,随症饮之,则服药而无服药之误,不服药而有服药之功,亦养生者所当深考也。 

卷下治法
腹内痈论
属性:古之医者,无分内外,又学有根柢,故能无病不识。后世内外科既分,则显然为内证者 
,内 
科治之;显然为外证者,外科治之。其有病在腹中,内外未显然者,则各执一说,各拟一方 
,历试诸药,皆无效验。轻者变重,重者即殒矣。此等证,不特外科当知之,即内科亦不可 
不辨明真确。知非己责,即勿施治,毋至临危束手,而后委他人也。腹内之痈有数证;有肺 
痈,有肝痈,有胃脘痈,有小肠痈,有大肠痈,有膀胱痈。惟肺痈咳吐腥痰,人犹易辨。余 
者或以为痞结,或以为瘀血,或以为寒痰,或以为食积,医药杂投,及至成脓,治已无及。 
并有不及成脓而死者,病者、医者,始终不知何以致死,比比然也。今先辨明痞结瘀血,寒 
痰食积之状。凡痞结瘀血,必有所因,且由渐而成;寒痰则痛止无定,又必另现痰症;食积 
则必有受伤之日,且三五日后,大便通即散。惟外症则痛有常所,而迁延益甚。《金匮》云 
∶诸脉浮数, 当发热,而反淅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以手按肿上热者,有脓;不 
热者,无脓。此数句乃内痈真谛也。又云∶肠痈之为病,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 
,腹无积聚,身无热是也。若肝痈,则胁内隐隐痛,日久亦吐脓血。小肠痈,与大肠相似, 
而位略高。膀胱痈,则痛在少腹之下,近毛际,着皮即痛,小便亦艰而痛。胃脘痈,则有虚 
实二种,其实者易消;若成脓,必大吐脓血而愈。惟虚症则多不治,先胃中痛胀,久而心下 
渐高,其坚如石,或有寒热,饮食不进,按之成痛,形体枯瘦,此乃思虑伤脾之症,不待痈 
成即死。故凡腹中有一定痛处,恶寒倦卧,不能食者,皆当审察,防成内痈。甚毋因循求治 
于不明之人,以至久而脓溃,自伤其生也。 

卷下治法
围药论
属性: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中,尤当围药。凡毒之所最得,散大而顶不高。盖人之 
一身 
,岂能无七情六欲之伏火,风寒暑湿之留邪,食饮痰涎之积毒?身无所病,皆散处退藏,气 
血一聚而成痈肿,则诸邪四面皆会。惟围药能截之,使不并合,则周身之火毒不至矣。其已 
聚之毒,不能透出皮肤,势必四布为害,惟围药能束之使不散漫,则气聚而外泄矣。如此, 
则形小顶高,易脓易溃矣。故外治中之围药,较之他药为特重,不但初起为然,即成脓收口 
,始终赖之,一日不可缺。若世医之围药,不过三黄散之类,每试不效,所以皆云围药无用 
。如有既破之后,而仍用围药者,则群然笑之。故极轻之毒往往至于散越,而不可收拾者, 
皆不用围药之故也。至于围药之方,亦甚广博,大段以消痰拔毒、束肌收火为主,而寒热攻 
提、和平猛厉,则当随症去取。世人不深求至理,而反轻议围药之非,安望其术之能工也? 

卷下书论(附∶科)
《难经》论
属性:《难经》,非经也。以经文之难解者,设为问难以明之,故曰《难经》。言以经文以难 
而释 
之也。是书之旨,盖欲推本经旨,发挥至道,剖晰疑义,垂示后学,真读《内经》之津梁也 
。但其中亦有未尽善者,其问答之词,有即引经文以释之者。经文本目明显,引之或反遗其 
要,以至经语反晦,或则无所发明,或则与两经相背,或则以此误彼,此其所短也。内中有 
自出机杼,发挥妙道,未尝见于《内经》,而实能显《内经》之奥义,补《内经》之所未发 
。此盖别有师承,足与《内经》并垂千古。不知创自越人乎?抑上古亦有此书,而越人引以 
为证乎?自隋唐以来,其书盛着尊崇之者固多,而无能驳正之者。盖业医之辈,读《难经》 
而识其大义,已为医道中杰出之流,安能更深考《内经》,求箕 异同得失乎?古今流传之载 
籍,凡有舛误,后人无敢议者,比比然也,独《难经》乎哉?余详余所着《难经经释》中。 

卷下书论(附∶科)
《伤寒论》论
属性:仲景《伤寒论》,编次者不下数十家,因致聚讼纷纭。此皆不知仲景作书之旨故也。观 
《伤 
寒》叙所述,乃为庸医误治而设。所以正治之法,一经不过三四条,余皆救误之法,故其文 
亦变动不居。读《伤寒论》者,知此书皆设想悬拟之书,则无往不得其义矣。今人必改叔和 
之次序,或以此条在前,或以此条在后;或以此症因彼症而生;或以此经因彼经而变,互相 
诟厉。孰知病变万端,传经无定,古人因病以施方,无编方以待病。其原本次序,既已散亡 
,庶几叔和所定为可信,何则?叔和《序例》云∶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症候、诊脉、声色 
,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则此书乃叔和所搜集,而世人辄加辨驳,以为原本不如此 
,抑思苟无叔和,安有此书?且诸人所编,果能合仲景原文否耶?夫六经现症,有异有同,后 
人见阳经一症,杂于阴经之中,以为宜改入阳经之内,不知阴经亦有此症也。人各是其私, 
反致古人圆机活法,泯没不可闻矣。凡读书能得书中之精义要诀,历历分明,则任其颠倒错 
乱,而我心自能剌会贯通,否则徒以古羽纷更互异,愈改愈晦矣! 

卷下书论(附∶科)
《金匮》论
属性:《金匮要略》乃仲景治杂病之书也。其中缺略处颇多,而上古圣人,以汤液治病之法, 
惟赖 
此书之存,乃方书之祖也。其论病皆本于《内经》,而神明变化之。其用药悉本于《神农本 
草》,而融会贯通之。其方则皆上古圣人历代相传之经方,仲景间有随症加减之法。其脉法 
亦皆《内经》及历代相传之真诀。其治病无不精切周到,无一毫游移参错之处,实能洞见本 
源,审察毫末。故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应,真乃医方之经也!惜其所载诸病,未能全备, 
未知有残缺与否?然诸大症之纲领,亦已粗备,后之学人,以其为经而参考推展之,已思过 
半矣。自此以后之书,皆非古圣相传之真诀,仅自成一家,不可与《金匮》并列也。 

卷下书论(附∶科)
《脉经》论
属性:王叔和着《脉经》,分门别类,条分缕晰,其原亦本《内经》,而汉以后之说,一无所 
遗。 
其中旨趣,亦不能划一,使人有所执持。然其汇簇言,使后世有所考见,亦不可少之作也 
。愚按∶脉之为道,不过验其血气之盛衰,寒热和邪气之流,在何经何脏,与所现之症,参 
观互考,以究其生克顺逆之理,而后吉凶可凭。所以《内经》、《难经》及仲景之论脉,其 
立论反若甚疏,而应验如神。若执《脉经》之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