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7-药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则愈;又曰∶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壹是皆以利小便为其功。书云∶学于古训乃有 
获。呜呼!学于古训,斯有获药功矣。 
品 考 
地黄 本邦处处出焉。其出和州者最多,而与出汉土者无异也,充实为佳。藏器曰∶《本 
经》不言生干蒸干。《别录》云∶生地黄者,乃新掘鲜者是也;李时珍曰∶熟地黄,乃后人 
复蒸晒者,诸家本草,皆谓干地黄为熟地黄。而今本邦药铺,以干地黄为生地黄,非也。干 
者,燥干之谓,如干姜是也。生者,新鲜之名,如生姜是也。故古人言生地黄,则必言汁, 
言之顺也,岂有干而有汁者哉?仲景氏之所用,生干二品而已。其熟云者,后世之为也,不 
可用矣。 

卷中
葶苈
内容:主治水病也,旁治肺痈结胸。 
考 证 
葶苈大枣汤证曰∶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 
以上一方,葶苈捣丸如弹丸大。 
大陷胸丸证曰∶结胸。 
以上一方,葶苈半升。 
己椒苈黄丸证曰∶肠间有水气。 
以上一方,葶苈一两。 
大陷胸丸,则水利而疾愈,然则葶苈之治水也明矣。 
互 考 
或问曰∶葶苈大枣汤、桔梗汤、桔梗白散,同治肺痈,而异其方,何也?为则答曰∶用 
桔梗之证,浊唾腥臭,久久吐脓者也。用葶苈之证,浮肿清涕,咳逆喘鸣者也。故因其见证 
而处方,不为病名所绊,斯为得也。 
《淮南子》曰∶葶苈愈胀。为则按∶胀是水病也。 
品 考 
葶苈 有甜苦二种。而甜者不中用焉,本邦未出苦葶苈也。或曰∶关以东间有之。 

卷中
大黄
内容:主通利结毒也,故能治胸满、腹满、腹痛。及便闭、小便不利,旁治发黄、瘀血、肿脓。 
考 证 
大陷胸汤证曰∶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 
以上一方,大黄六两。 
小承气汤证曰∶腹微满、大便不通。 
浓朴三物汤证曰∶痛而闭者。 
大黄甘遂汤证曰∶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 
大承气汤证曰∶腹满痛者。 
大黄硝石汤证曰∶黄胆、腹满、小便不利。 
桃核承气汤证曰∶少腹急结。 
大黄牡丹汤证曰∶少腹肿痞。 
大黄甘草汤,证不具也。 
调胃承气汤证曰∶腹胀满。又曰∶大便不通。 
以上九方,大黄皆四两。 
大黄附子汤证曰∶胁下偏痛。 
抵当汤证曰∶少腹硬满。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曰∶心下痞、按之濡。 
桂枝加大黄汤证曰∶大实痛。 
以上四方,大黄或三两、或二两、一两。而亦四两之例。 
上历观此诸方。张仲景氏用大黄者,特以利毒而已。故各陪其主药,而不单用焉。合浓 
朴、枳实,则治胸腹满。合黄连,则治心下痞。合甘遂、阿胶,则治水与血。合水蛭、虻虫、 
桃仁,则治瘀血。合黄柏、栀子,则治发黄。合甘草,则治急迫。合芒硝,则治坚块也。学 
者审诸,仲景方中用大黄者,不止于兹,而以其用之之征,显然着明于兹,故不复游赘也。 
辨 误 
世医之畏大黄也,不啻如蛇蝎。其言曰∶凡用大黄者,虽病则治乎损内而死。切问而无 
其人,此承本草之讹而吠声者也,非耶!仲景氏用下剂,其亦多矣。可见大黄,攻毒之干莫 
也。今也畏其利,而用铅刀,宜哉不能断沉 也。虽大下之后,仲景氏未尝补也,亦可以见 
损内之说妄矣。凡药剂之投,拔病之未及以断其根,则病毒之动,而未能爽快,仍贯其剂也。 
毒去而后爽快,虽千万人亦同。世医素畏下剂,故遽见其毒未去也,以为元气虚损,岂不亦 
妄哉? 
品 考 
大黄 汉土产,有两品,黄色而润实者为良,所谓锦纹大黄也,本邦近者有称汉种大黄 
者也 

卷中
大戟
内容:主利水也,旁治掣痛咳烦。 
考 证 
十枣汤证曰∶引胁下痛。又曰∶咳烦。 
互 考 
淮南子曰∶大戟去水。 
品 考 
大戟 汉产有两品,绵大戟为良也,本邦之产,其效较劣。 

卷中
甘遂
内容:主利水也,旁治掣痛咳烦、短气、小便难、心下满。 
考 证 
十枣汤证曰∶引胸下痛、干呕、短气。又曰∶咳烦。 
大黄甘遂汤证曰∶小便微难。 
甘遂半夏汤证曰∶虽利、心下续坚满。 
大陷胸汤证曰∶短气躁烦。又曰∶心下满而硬痛。 
以上四方,其用甘遂,或三枚,或二两,或一钱也。 
为则按∶芫花、大戟、甘遂,同是利水,而甘遂之效最胜矣。 
品 考 
甘遂 汉产为胜,本邦所产,其效较劣。 

卷中
附子
内容:主逐水也;故能治恶寒、身体四肢及骨节疼痛,或沉重,或不仁,或厥冷,而旁治腹痛、 
失精、下利。 
考 证 
大乌头煎证曰∶绕脐痛,若发,则自出汗、手足厥冷。 
乌头汤证曰∶历节疼痛、不可屈伸。 
乌头桂枝汤证曰∶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 
以上三方,乌头皆五枚而为君药也。 
桂枝附子汤证曰∶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 
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证曰∶前证而小便不利。 
大黄附子汤证曰∶胁下偏痛。 
天雄散,证阙。(说在术部) 
以上四方,附子皆三枚。 
桂枝甘草附子汤证曰∶疼烦不得伸屈。 
附子汤证曰∶背恶寒。又曰∶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 
以上二方,附子皆二枚。 
四逆汤证曰∶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又曰∶手足厥冷。 
真武汤证曰∶腹痛。又曰∶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 
桂枝加附子汤证曰∶四肢微急、难以伸屈。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曰∶恶寒。 
附子粳米汤证曰∶切痛。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不具也。(说在麻黄部)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不具也。(说在细辛部) 
附子泻心汤证曰∶恶寒。 
桂姜草枣黄辛附汤,证不具也。(说在术部) 
以上九方,附子皆一枚。 
上历观此诸方,其证一是皆水病也。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条曰∶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 
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乌头桂枝汤条 
曰∶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也。此二者,言附子逐水瞑眩之状也。凡附子中病,则无不瞑眩。甚者脉绝色变,如死人状。 
顷 
互 考 
凡附子、大戟、甘遂之类,同逐水气。而其用之也,随毒所在。附子主水气,而骨节及 
身体 
桂枝加附子汤,附子一枚。桂枝附子汤,附子三枚。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用附子一 
枚。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者,用附子三枚。随其痛剧,易附子亦有多少。则附子之功,可 
得而知也。 
《本草纲目》曰∶天雄散,治失精。其说曰∶暖水脏益精,误矣。仲景以天雄逐水耳。 
精也 
辨 误 
《本草纲目》曰∶附子性大热。又云∶大温。夫味之辛酸苦甘咸,食而可知也。性之寒 
热温凉,尝而不可知也。以不可知也为知,一测诸臆,其说纷纷,吾孰适从。夫仲景用附子 
以逐水为主,而不拘热之有无也。若麻黄附子细辛汤、大黄附子汤,其证岂得谓之无热乎? 
学人察诸。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有是哉?今所谓中风者,非古所谓中风也。仲景氏曰∶头 
痛发热、恶风有汗者,名曰中风。今所谓中风,则肢体不遂者而其说 于《金匮要略》及《千 
金 
效也,而设一论。更建曰∶类中风。盖类也者,类似也。而《金匮》、《千金》之所谓中风 
,岂类《伤寒论》之所谓中风乎?不类也,宜其不得其治也。为则朝夕苦思,参考仲景氏之 
方,今所谓中风者,身体疼痛不仁,而往往附子之证也,今举一二而征焉。乌头桂枝汤证曰 
∶手足不仁、身疼痛也。去桂加术汤证曰∶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桂枝加附子汤证曰∶四 
肢微急、难以屈伸。今有此证而用此方,无一不中。中则瞑眩,疾乃瘳。吾故曰∶今所谓中 
风者,非古所谓中风。而仲景氏用附子剂者也,不可不知矣。 
品 考 
附子 今用本邦之乌头也。出于奥州南部津轻松前者,是为上品。今汉客来鬻者,盐藏 
而非自然之物也,其功能不与古人所论同也。李时珍曰∶及一两者难得,但得半两以上者皆 
良。今汉客来鬻者,大及二两,小不下半两。本邦之乌头,与时珍所说,其轻重只同;而其 
效与古人之所用,亦只同也。于是乎吾不用彼而用此也。《博物志》曰∶乌头、附子、天雄, 
一物也。《广雅》曰∶奚毒附子也。一年为侧子,二年为乌喙,三年为附子,四年为乌头, 
五年为天雄。为则按∶其效皆同,而后世辨别之不可从矣。锉用。 

卷中
半夏
内容:主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