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有个黑人小男孩儿,从小就非常顽皮好动,经常受到老师和父母的责骂。有一天他逃课出去玩,回学校的时候发现大门已经锁上了,他就爬上了围墙,准备翻墙进去。正当他骑在墙上的时候,一双大手把他托了下来。小男孩儿回头一看,居然是校长!他当即吓得哆嗦起来。没想到校长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把他的小手握在自己的手心里,带着赞美的神情说了句:
瞧这双手,不仅能翻墙,要知道,了不起的行政长官小时候才会长一双这样的手!
小男孩儿被校长的话“迷住”了!他像是发现了一个深藏于洞穴之中的秘密一样兴奋、快乐!原来自己长了一双了不起的行政长官才会长的手!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小男孩儿真的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行政长官!他去看望老校长的时候说,我的今天都是因为您的一句赞美!
第5节:爱孩子的本身,而非爱他的条件(5)
还有一位妈妈,她第一次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就被老师告知:“你的儿子太调皮好动了,屁股上像长了钉子,我看你得带他去医院看看是不是得了多动症。”
在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跟她说了什么,妈妈说:
“老师表扬你了,说我的宝贝最近有很大的进步,原来在板凳上只能坐一小会儿,现在居然能坐三分钟了!”
孩子听了,眼睛笑成了一个弯,回家破天荒地自己吃了两碗饭,没有让妈妈喂。
妈妈是以这样的方式在保护着孩子的自尊,鼓励着孩子的信心,从幼儿园一直到他高中毕业,不知道有多少次,妈妈把老师的责骂和抱怨,转化成对孩子的肯定与鼓励。直到有一天,儿子把一封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放到妈妈的手里,然后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他边哭边说:
“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你一直相信我、鼓励我……”
一句赞美,一次鼓励,可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责骂、一次贬损,可以刺伤一个人的心灵与身体!甚至毁灭一个人的未来!
在赞美孩子这件事上,我们发现有不少父母的做法是欠妥的。
不知这些父母是被当今社会激烈的职场竞争给吓到了,还是真的以为孩子的课业好就代表全部都好,总之这部分父母,眼睛里似乎只看得到孩子的作业和考试的分数。作文得了优、语文和数学考了双百分、英语口语得了全年级第一,所有这些,固然可以成为父母赞美孩子的原因,但绝对不能是唯一的原因。
那些作文水平普通,但却彬彬有礼、待人友善、热心公益的孩子值不值得赞美?
那些考试成绩平平,但却和同学相处有道,颇有人缘的孩子值不值得赞美?
那些英语讲得一般,但心地善良、包容豁达、尊老爱幼的孩子值不值得赞美?
这些问题不是没有来由的,确实有太多的父母“我的眼里只有你——分数”,而忽视了孩子身上真正的无价之宝——均衡的情商发展和良好的道德观念。
第6节:爱孩子的本身,而非爱他的条件(6)
或许有些父母会说,情商和道德太缥缈,又不能给他在考大学的时候加分。但事实是:考上了大学的孩子,并不代表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而那些情商发达、道德品质优秀的孩子,无论在哪里,都会很快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同时也会很顺利地被周遭环境所容纳——在这样一种融恰的氛围里,你还怕孩子会过得不开心、不如意吗?孩子要是过得很开心、很如意,父母又哪来那么多气可生呢?
所以,为人父母者,应该彻底放弃“功利”二字,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关注孩子的成长,给他赞美,给他无条件的爱,给他奖励——不仅仅是在孩子考了好成绩的时候。
3 爱,要让孩子知道
“这个孩子太让我伤心了,我这么爱他、为他好,他却这样气我!”
是不是常常会听到做父母的这样抱怨?
我同事有个女儿今年十二岁了,妈妈为了让这个女儿赢在比别人更早的地方(从胎教开始就已经有所动作了),将来参与社会竞争不至于那么吃力,妈妈几乎做到了节衣缩食,省下大笔的钞票给女儿报了很多的培训班。光我知道的就有少儿英语口语班、小主持人班、芭蕾舞班、绘画神童班。
一到休息日,母女俩就打仗似的奔走于各个培训班之间,以至于我这位同事不经意间还练成了一副中年人少有的“魔鬼身材”,因为她的生活里只有孩子、只有奔走,皮下脂肪大量消耗在陪女儿学习的路上。
就是这样一位呕心沥血的妈妈,最近总是委屈得在朋友面前流泪:“我这么辛苦是为了谁啊,还不都是为她好啊,谁知道她一点儿也不体谅我,说我没别人的妈妈好,不给她时间玩儿,昨天还居然自作主张没去学口语,你们说,哪有这么不懂事的孩子啊!都快气死我了!”
“如果孩子觉得压力太大,是不是适当地减少一些课外培训啊?”有人建议。
这位妈妈用拳头轻砸自己的前胸:“我是她亲妈,我也想让孩子高兴点儿,我也想让她压力小点儿,可是我现在要是把她的学习放松了,将来她竞争不过别的孩子,是要怨我的呀!她怎么就不理解我的苦心呢!”
第7节:爱孩子的本身,而非爱他的条件(7)
看来这对母女的恩怨还要持续下去,因为妈妈以为自己给了女儿最无私的爱,但女儿那边只是觉得妈妈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学习的机器,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真的没有办法解决了吗?
不是的。站在妈妈的角度和站在女儿的角度,似乎谁都没有绝对的错误,但妈妈的“爱”怎么就传达不到女儿的心里去呢?我想,这是因为妈妈对女儿还不够尊重——不尊重她的年龄,也不尊重她的权利。
想想看,一个刚十二岁的少女,就要每天背负“将来要有竞争力”这样的重压,牺牲掉自己所有休闲娱乐的时间,埋头在各种繁重的学习当中,有谁理解她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去游乐园时,那种羡慕和自怜的心情?又有谁体量她这个年龄的孩子,浑身上下涌动着的爱玩的细胞?
再说说孩子的权利。
法律文书中对“权利”是这样解析的: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能力或利益,表现为自己可以做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就享有了一系列的权利——有的父母可能会不习惯这种说法,一个吃奶都要人照顾的小屁孩儿,能有什么权利?
这个问题只要查看一下《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一目了然了,那里面从孩子的生命权到宗教信仰自由权等等权利都有详尽的描述和规定。
说回上面这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儿,妈妈给过她选择的权利吗?在妈妈那严严实实的爱的包裹下,孩子根本无法选择是上英语口语班呢?还是上芭蕾舞班呢?是周六上呢?还是周日上呢?是周周都上呢?还是隔周上呢?在妈妈的包办下,孩子最终被告知:周六上午上英语口语班,周六下午上芭蕾舞班,周日上午上小主持人班,周日下午上绘画班……
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孩子哪怕还剩一点“表达意愿的权利”也是好的。比如:
“妈妈,我不想参加英语口语班了,我们班同学没有额外参加培训班,口语也说得很好呢!”
第8节:爱孩子的本身,而非爱他的条件(8)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小算盘,你就是想玩儿!我为了你这么操心,我都没说累,你倒累了?!”
妈妈其实错过了和女儿好好交流的最后机会。最终导致女儿逃课的人,其实是妈妈;最终造成把妈妈气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人,也是妈妈自己。
说到底,妈妈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的失败,在于她没有平等地看待孩子,没有在意和重视孩子自身的感受,只是在用她的强势和想当然,给孩子强加了一份所谓的“爱”,而实际上,孩子压根儿就没有接收到她的爱。因为即便是神仙来了,也很难让孩子理解这样的逻辑:
你妈妈之所以不让你玩儿,并且强迫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是因为她爱你。
爱孩子,就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