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疾的时间(先天致残和后天致残)不同,他们的心理特点也会有许多不同的表现。 ·
(一)残疾人的认知特点
不同的缺陷会影响到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比如说,严重视力残疾人(盲人)
由于视觉器官功能丧失,尤其是先天性视力残疾人或幼年致残的人,就缺乏甚至根本没有
空间概念,没有视觉形象,没有周围事物的完整图像。不过盲人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视觉
信息的干扰,形成了爱思考、善思考的习惯。相应地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就比较发达,同
时由于他们的语言听觉能力较发达,而且记忆力比较好,所记住的词汇比较丰富,也形成
了他们语言能力强的特点,所以许多盲人都给人一种语言生动、说理充分的印象。
至于聋哑人,则有点相反,他们缺乏或丧失听力,他们和别人的交往不是靠听觉器官
和有声语言,而是靠手势。他们的形象思维非常发达,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就相对地受
到影响,尤其是先天致聋。因生理上的缺陷的限制,其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所受的
影响更为明显。聋哑人的视觉十分敏锐,对事物形象方面的想象力极为丰富。
行为和人格偏离的患者,由于情绪不稳定,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差,不仅
其行为受情绪的影响,就是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也往往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其认知特点
主要是现实性较差,易于离开实际去思考问题,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而且思想方法表现
出明显的片面性,还会表现出偏执倾向,严重时就成为思维的偏执狂。
(二)残疾人的情感持点 ·
1.孤独感:这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缺陷。
如聋哑人语言受到障碍,肢体残疾人和盲人行动都有很大障碍。智力残疾人的智慧能力有
第四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207·
明显的障碍;行为或人格偏离者由于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其行为很容易受到挫折。在社会
上残疾人常常受到歧视,残疾人能够活动的场所太少,不得不经常呆在家里。久而久之,
孤独感就会油然而生。
2.自卑感:这是残疾人相当普遍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及心理上的缺陷造
成了他们在学习、在生活和就业方面所遇到的困难比普通人多得多。而且从他人甚至亲属
那里得不到足够的帮助,甚至受到厌弃与歧视,这些都会促使残疾人产生自卑情绪。特别
是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潜在力量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没能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残疾人发
挥其潜能,成为与普通人一样的社会成员,从而滋生自卑的情感体验。
3.敏感,自尊心强:由于他们身上具有残疾,往往容易使他们过多地注意自己,因而
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都特别地敏感,尤其是容易计较别人对他们不恰当的称呼,如称他们
为“残废人”会引起普遍的反感;盲人反对别人称其为“瞎子”;聋哑人反对称其为“哑
巴”;瘫痪患者忌讳称其为“瘫子”,等等。如果别人做出有损于残疾人自尊心的事情,他
们往往难以忍受,甚至会产生愤怒情绪,以至采取自卫的手段加以报复。特别是对社会上
个别人采取了对残疾人的污辱和捉弄的恶劣行为,很快就会引起残疾人的反击。
4.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这种特点在许多残疾人身上(如聋哑人、人格障碍、行为偏
离者等)都相当突出。例如,聋哑人情绪反应强烈,而且多表现于外,频率高,持续时间
短、容易“上火”和发怒、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争吵,搞得面红耳赤。盲人情绪反应则
多隐藏于内。虽然情感体验可以很激烈,但情绪表现却并不十分明显,而且爆发性的情感
较少。
5.富有同情心:这主要表现在残疾人对与自己一样残疾的同伴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如
盲人对盲人,聋哑人对聋哑人,肢残者对肢残者,都富有同情心,相互之间感情十分融洽。
这可能是因为有共同的缺陷,大家在一起更愿意倾吐自己的心里话,交流生活、学习和工
作的感受,并从中得到益处。但是不是同类的残疾人却很少交流,如盲人很少与聋哑人交
流,更少通婚,这种表现并不是没有同情心,而是因为残疾的性质和类型不同,交流起来
很不方便。
(三)残疾人的性格特点
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不仅因身上的残疾而特殊,而且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具有
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社会环境比普通人简单一些,这样就
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
比如孤僻和自卑是许多种类的残疾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此外,每一种残疾者又有
其特殊的性格特点,比如说盲人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温文尔雅。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着
丰富的情感生活,情感体验比较深沉而含蓄,很少爆发式的外露情感;他们喜欢思考探索
问题,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比较深刻。
聋哑人则与盲人相反,他们的性格比较外向,情感反应方式比较强烈,频度高但持续
时间短。聋哑人性格豪爽、耿直,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很少拐弯抹角。聋哑人往往只看
到问题的表面现象,而不太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有的聋哑人关心眼前世界,考虑长远利
益者很少。肢体残疾人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是倔强和自我克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可以把
一切不平和怨恨忍受下来,只是到了他们难于忍受的时候,才会脾气爆发。至于智残患者,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他们整个心理水平都是低下的,因而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性格。特别是严重智残者,只能
更多地由生物本能来支配其行为。
三、残疾人心理卫生的实施
克服残疾人的自卑感,是残疾人心理卫生的重要环节,同时进行残疾部分的功能训练,
保护补偿器官;并且进行一体化教学,鼓励残疾人回归社会;引导残疾人接受现实,鼓励
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提高社会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等等,都有助于残疾人形
成良好心态,促进心身健康,以更好地融人社会。
(一)克服自卑感
由于残疾带来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巨大障碍,造成巨大的痛苦,使残疾人部分或全
部地失去了正常生活、工作的能力,在某些功能上又不如常人,做事常常遭受挫折,加上
社会上少数人的嘲笑和不适宜的同情、怜悯,因而,若不能正确对待,就可能引发严重的
自卑感。
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笼罩,他的精神活动就会遭到严重的束缚,从而聪明才智和创造
能力受到严重压抑。对残疾人来说,倘若再加上自卑感的折磨,势必使躯体功能的补偿与
训练受到严重干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要强调必要的心理补偿训练,克服自卑感。
要克服自卑感,关键在于认识自卑感的起因。通常认为,自卑感产生的关键在于社会
的评价,它是在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社会要求和评价以及个人的生理、心理等许多因素
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和形成的。家庭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所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在家庭中,
父母、长辈的行为言论,特别是对孩子的评价,常常是儿童产生自卑感的根源。学习环境
的影响,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也是可能导致自卑感形成的原因之一。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和
生理健康状况,也容易成为自卑感的起因。一个人相貌的美丑、身材的高矮、胖瘦、体重
的轻重,乃至肤色的深浅和头发的浓密程度,如此等等,都有可能引起自卑感,就更不用
说肢体的残疾了。
因此,避免对残疾人任何不正确的评价以及避免进行不正确的比较,是克服残疾人自
卑感的重要条件。
其次,引导残疾人对机体固有的补偿功能的认识,努力成才,才是克服自卑,走向超
越的根本途径。
心理学家阿德勒(A。Adler)曾对人体的补偿功能进行过一系列研究。他指出,凡是成
对的器官,如果其中之一受到损伤,另一器官就可能有超常的发展。例如,一叶肺或一个
肾脏在另一相应器官损伤的情况下,都有进行超额工作的能力和倾向。如果一只眼有缺陷,
另一只眼就可能变得更敏锐。甚至不同的器官也有相互补偿的作用。因此,患有残疾的人
不应当灰心丧气,不要自卑,应当相信躯体各个器官功能通过努力训练可以在一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