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57-症因脉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湿热痢之脉】脉必数大,浮数表热,沉数里热,表热宜汗,里热宜下,洪大伤气,细数伤血。 
【湿热痢之治】若恶寒头痛,身热有表邪者,荆防解毒汤解表。如无表邪,当清里,腹 
后重,酒煎大黄汤、黄连枳壳汤、香连丸、六一散、八正散、通苓散,分利等药。古人云∶ 
湿热下结,分利甚捷,不比燥热痢,禁发汗利小便者,当遵流湿润燥之法。凡下痢红积而腹 
不痛者,湿伤血分也,宜服河间黄连汤。 
x荆防解毒汤x 治湿热痢初起,表未解者。 
荆芥 防风 薄荷 连翘 枳壳 桔梗 木通 甘草 
加淡竹叶。 
如有太阳症加羌活。阳明症加干葛。少阳症加柴胡。湿气胜,腹不痛,加川芎、 
苍术。热气胜,腹大痛,加川连、枳壳。 
x酒煎大黄汤x 治湿热痢无表邪者。 
川大黄 
酒煎,去大黄服酒。 
x黄连枳壳汤x 治湿火伤于气分。 
川黄连 枳壳 陈皮 甘草 
x香连丸x 治湿火伤气分下痢。 
川黄连 木香 
如肛门后重加枳壳。小便不利加滑石。呕吐平胃散各半服之。 
x六一散x 
滑石 甘草 
x八正散x 
瞿麦 滑石 山栀 木通 甘草 车前子 泽泻 赤苓 
加淡竹叶。 
x通苓散x 治湿热结于膀胱,小水不利之症。 
麦门冬 淡竹叶 车前子 
x河间黄连汤x 治下痢血积,腹反不痛,湿热伤于血分者。 
川黄连 当归 甘草 
此方用当归,似治燥伤血分矣。不知用川连者,乃治湿火也。加当归,不过引川连以入 
血分耳。若是燥火,当用大黄润燥之药,岂用川连苦燥之药乎。同一火痢也,当分燥湿。同 
一湿火之痢也,当分伤气伤血。如湿火伤气分,则用香连丸。湿火伤血分,则用河间黄连汤 
。余以大黄枳壳汤,治燥火伤气分之痢,用大黄当归汤,治燥火伤血分之痢,桢岂无师忆见 
哉。盖因湿火伤于气分,则 炼而成白积,故用川连枳壳汤。湿火伤于血分,则 炼而成血 
积,故用川连当归汤。 

卷四痢疾论
外感痢疾
属性:【燥热痢之症】内热烦躁,口燥舌干,腹痛频并,脓血稠粘,枯涸难下,肛门热痛, 
小便全无,夜卧不宁,此燥热痢症也。如口渴唇干,燥伤阳明也。热结膀胱,燥伤太阳也。寒热 
口苦,燥伤少阳也。 
【燥热痢之因】燥火之年,赫曦流涸,时当夏秋,丙丁用事,膀胱壬水,已绝于已,肾 
家 
伤气,则气液凝聚而成白积。燥火伤血,则血液凝聚而成赤积。气血俱伤,则成赤白之痢 
【燥热痢之脉】脉必洪数,浮数伤表,沉数伤里,洪数伤气,细数伤血,浮沉皆数,气 
【燥热痢之治】燥伤血分者,当归大黄丸,散热清燥,次用当归银花汤,润燥滋燥。燥 
分者,枳壳大黄汤,合益元散,燥热退,一味生津养血,不比湿热痢,可用香连丸苦燥于前 
,又不可用五苓散、白术散,燥脾于后。此症禁发汗、利小便、燥脾三条,河间云∶下痢红 
积,腹中痛甚,乃燥热伤气血也。以芍药黄连汤治之,则知古人已发燥火痢矣,非桢之杜撰 
x当归大黄丸x 治燥伤血分,下痢赤积,腹中作痛。 
当归 大黄 
应急下者,合天水散;应缓下者,合戊己汤。 
x当归银花汤x 治燥火伤血,凉血润燥。 
当归 银花 生地 生甘草 
x枳壳大黄汤x 治燥伤气分,下痢白积,腹中作痛。 
大黄 枳壳 桔梗 甘草 
x益元散x 即六一散。 
x河间芍药黄连汤x 治燥热气血两伤,下痢腹痛者。 
当归 大黄 甘草 赤芍药 川黄连 
气滞者,加木香、槟榔。 

卷四痢疾论
外感痢疾
属性:(有外感无内伤) 
【疫痢之症】长幼相似,沿门合境,一齐发作,下痢脓血,或下纯血,或下黄水,或下 
紫血水,身热头痛,胸满不食,此疫痢之症也。 
【疫痢之因】运气所主,或流衍之纪,雨湿连绵,寒水时行;或二火司政,赫曦行令 
,湿热大作;或燥金行令,燥火时行。三者皆成疫毒症,此所谓天行病也。 
【疫痢之脉】寒湿所伤,脉多濡散。或见微迟,或一手脉伏,脉若洪数,湿热之邪。脉 
【疫痢之治】寒湿脉微者,人参败毒散。脉伏者,升麻葛根汤,以升阳发散,则脉自起 
若早用凉药则疫毒内伏,胸次不舒,而脉愈不出矣。待表邪已散,然后分湿火燥火治之。 
湿热脉洪,香连丸、六一散。满闷不舒,香连平胃散。燥火脉数,当归银花汤,调六一散, 
x人参败毒散x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人参 甘草 枳壳 桔梗 白茯苓 
x升麻干根汤x 
升麻 干葛 甘草 白芍药 
x香连丸x 
川黄连 木香 
x香连平胃散x 
川黄连 木香 熟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x当归银花汤x 
当归 生地 甘草 银花 
x当归大黄丸x 见前躁火痢门。 
以上三阳之症,系外感,故与内伤诸痢不同。内伤痢,身热脉大者死;外感痢,身热脉 
大者吉,沉细虚小者凶,此脉不同也。内伤痢,其来也缓;外感痢,其发也暴,此症之不 
同也。外感三阳之痢,久则亦入三阴,然肠胃之热,传入三阴者,经虽属阴,症则属阳。如 
太阳之邪,或传少阴;阳明之邪,或传太阴;少阳之邪,或传厥阴;此外感三阳不解,阳邪 
传入阴经之痢,非内伤痢阴经自病也。前书从未发明,惟刘河间治厥阴动而泻痢,寸脉沉而 
迟,手足厥逆,甚则下部脉不至,用升麻葛根汤、小续命汤法,云此表邪缩于内,故下痢 
不 
此旨。故治痢必要分外感内伤,在表在里;无表邪,单是里症,可用清利之药;若有身热恶 
寒,头痛胸满等表症,当散表邪,不可清凉顺下,此治外感痢要诀也。若疫痢,则时行之毒 
,更宜散邪,故败毒散为疫痢首方耳。夏秋雨湿伤表,治宜辛散,世多忽之,故余加意焉。 

卷四痢疾论
内伤痢疾
属性:【七情内伤痢之症】初起先见饮食难化,后复大便不实,时常清泄,久久不愈,渐下脓 
血,宛似外感湿热痢,先水泻,复便脓,但病来迟缓,与外感暴发为异。此即方书所谓脾泄痢 
,《内经》所谓脾邪传肾,为贼邪症也。 
【七情内伤痢之因】忧愁思虑则伤脾,脾阴既伤,则转输失职,日饮水谷,不能运化, 
停积肠胃之中,气至其处则凝,血流其处则泣,气凝血泣,与稽留之水谷互相胶固,则脾家壅 
滞,而贼邪传肾之症作矣。 
【七情内伤痢之脉】脉必重虚,虚大伤气,虚细血亏,虚缓者生,弦大者死。弦而有胃 
,尚可挽回,弦多无胃,必死不活。 
【七情内伤痢之治】宜先用楂术膏,兼补兼消,助脾化积,次用参苓白术散,补脾固 
本。 
涩,切不同外感痢,误用寒凉克削。又不可补涩太早,因此症虚中有滞,补涩太早,反助病 
气矣。如肾阳不足,见阴冷之症,用肾气八味丸。如肾阴不足,见虚热燥候,六味丸与白术 
x楂术膏x 治脾虚多食,停积成痢之症。 
白术 楂肉 陈皮 甘草 
煎膏服。 
x参苓白术散x 补脾实脾,虚痢方中必用。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山药 薏苡仁 桔梗 
加莲肉、扁豆。 
x补中益气汤x 治脾元虚弱,久泻下陷之症。 
人参 白术 黄 当归 陈皮 炙甘草 升麻 柴胡 
久滑不止,加诃子、肉果。家秘加茯神、枣仁,以治久泻伤阴,不得安卧之症,即合归 
脾汤。 
x理中汤x 治虚寒泻痢。 
人参 白术 炮姜 甘草 
寒甚加附子。有热加川连。 
x归脾汤x 
人参 白术 黄 枣仁 远志 白茯神 木香 甘草 
家秘加升麻、柴胡,以治元气下陷之痢,即合补中益气汤。 
x八味丸x 补真阳不足,益火之原,以生脾土。 
即六味丸加肉桂、附子。 

卷四痢疾论
内伤痢疾
属性:【劳役痢之症】起于大劳之后,下痢纯血,或腰背作楚,胁肋作痛,四肢倦怠,嗜卧减 
食,节劳稍缓,劳重即发,此劳役痢症也。 
【劳役痢之因】起居不谨,劳役无度,或饥饿不节,负重远行,营伤卫损,则血下溜大 
肠,而劳役内伤之症作矣。 
【劳役痢之脉】必见虚损,虚数伤血,虚大伤气。虚缓者生,数实者死。 
【劳役痢之治】先用当归活血汤,生新去旧,后用当归补血汤,调养气血。气血和平, 
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扶元保本,切不可兜涩太早,又不可误用苦寒。 
x当归活血汤x 
当归 红花 桃仁 楂肉 甘草 牡丹皮 
血寒加黑炮姜,见黑即止。血热加黑山栀,世人但知见黑即止,当明血寒血热之别。 
x当归补血汤x 
当归身 黄 
筋脉痛加秦艽、续断。中气弱加人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