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中,化出辨肺胃二经之胸痛。又有语言即痛,饮食不痛者,病在于肺;饮食即痛,语言不
痛者,病在于胃。此从辨喉痛症中,化出辨肺胃之胸痛也。
卷一
胁痛论
属性:秦子曰∶胁痛者,左右两肋痛也。胁之下尽处名季胁。若痛在胁之上,名腋痛。痛在季
胁之后,名腰痛;二者皆非胁痛也。夫腋痛者,肺症也。腰痛者,肾与膀胱症也。凡胁痛多
火,皆肝胆症也。上胁痛属肝,下胁痛属胆,或有肺气怫郁,金邪乘木,亦令胁痛,名肺胁
痛,最利害,金乘木为贼邪,故重。
卷一胁痛论
外感胁痛
属性:(运气感冒)
卷一胁痛论
外感胁痛
属性:【运气胁痛之症】病起于仓卒,暴发寒热,胁肋刺痛,沿门相似,或在一边,或在
两边
疫症,俗名刺肋伤寒,又名痧胀是也。
【运气胁痛之因】少阳司政,相火用事;少阴司政,君火用事;阳明司政,燥火用事
;其年胜复之气太过,则相火甚于本位,而肝胆自病;君火太过,则子病累母,肝胆亦病;燥火
用事,金病克木,肝胆亦病;三火炽甚,木火通明,肝胆之气怫郁,则两胁暴痛之症作矣。
【运气胁痛之脉】多见弦数。浮数居表,沉数主里。脉减痛缓则生,沉伏厥冷则死。
散,对泻心汤;阳明司政,干葛石膏汤主之。凡胁痛,外用针刺委中、三里二穴出血;若痛甚,
指甲黑者,即刺十指尖出血为妙,越地所谓放痧是也。若咳嗽痰声,无论左右,即为肺邪胁
痛,宜泻青各半汤,并刺少商穴。
x柴胡汤x
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青皮 山栀 枳壳 木通
加苏梗。
x独活败毒散x
独活 木通 柴胡 黄芩 桔梗 枳壳 甘草 钩藤 广皮
加苏梗。
x泻心汤x
黄连 甘草 灯心
x干葛石膏汤x
干葛 柴胡 黄芩 石膏 枳壳 广皮 甘草 木通
加苏梗。
x泻青各半汤x
龙胆草 黄芩 山栀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加青黛一钱冲服。
卷一胁痛论
外感胁痛
属性:【感冒胁痛之症】并无时行传染,因自冒风寒,先见恶寒发热,胁痛耳聋,呕而口苦
,此伤寒少阳经胁痛症也。若寒热已除,后乃胁痛干呕,此表解里未和,邪热痰饮之症,二者皆非天
灾流行,乃人自感冒之症也。
【感冒胁痛之因】起居不慎,感冒外邪,或初感即中少阳,或传变而入少阳,则邪居
半表半里,而成胁痛之症也。
【感冒胁痛之脉】脉来多弦,弦紧宜汗,弦细宜和,弦数为热,弦促为结。
【感冒胁痛之治】风邪在表,柴胡羌活汤;热邪在半表半里,小柴胡汤;热邪在里,
小柴胡加山栀、青皮、枳壳;表已散,里气不和作痛,审知是燥痰结饮,轻则栝蒌仁汤,重则十
枣汤;若肝胆郁火,成痰,家秘胆星汤主之。
x柴胡羌活汤x
柴胡 羌活 防风 枳壳 桔梗 青皮 苏梗
x小柴胡汤x
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山栀 青皮 桔梗 枳壳
x栝蒌汤x
栝蒌仁 枳壳 青皮 苏梗 桔梗
x十枣汤x
芫花 甘遂 大戟
上三味,以水先煮肥枣三十枚,取枣汁入药末一钱调服。瘦弱人五六分,得利即止。
x家秘胆星汤x 治胆火成痰,胁肋作痛。
陈胆星 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青黛 海石
卷一胁痛论
内伤胁痛
属性:(痰饮、郁火、死血、肝肾虚)
【内伤胁痛之症】并无外感之邪,或左或右,胁肋作痛,或左右皆痛,或左右攻冲,
或时痛时止,或常痛不休,此内伤胁痛也。
【内伤胁痛之因】或痰饮悬饮,凝结两胁;或死血停滞胁肋;或恼怒郁结,肝火攻冲
;或肾水不足,龙雷之火上冲;或肾阳不足,虚阳上浮;皆成胁肋之痛矣。
【内伤胁痛之脉】右关滑数,胃家痰实。右寸沉弦,肺家悬饮。两关芤涩,乃是死血
。左关数大,肝胆火冲。尺脉沉数,肾水不足。尺脉浮大,虚阳上越。
【内伤胁痛之治】痰饮聚于中脘,攻注两胁者,导痰汤加竹沥;悬饮凝结,咳逆胁痛;
十枣汤;死血作痛,红花桃仁汤;恼怒伤肝,肝经郁火者,柴胡清肝饮、栀连柴胡汤;肝血不
足,肝气不调,家秘补肝汤;肝肾真阴不足,龙雷之火上冲,家秘肝肾丸;若肝肾真阳不足
,无根之火,失守上炎,八味丸治之。
x导痰汤x
南星 橘红 白茯苓 半夏 甘草 枳壳
热者,冲竹沥一钟;寒者,加白芥子。
x十枣汤x 见前篇。
x红花桃仁汤x
大黄 枳壳 浓朴 桃仁 红花 赤芍药 当归尾
x柴胡清肝饮x
柴胡 黄芩 山栀 白芍药 青皮 枳壳
x栀连柴胡汤x
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山栀 川黄连
x家秘补肝汤x
当归 白芍药 生地 川芎 青皮 香附 木通 苏梗 钩藤
x家秘肝肾丸x 治肝肾真阴不足,龙雷之火上炎,当滋阴降火。
天门冬 生地 当归 白芍药 黄柏 知母
x八味肾气丸x 治肝肾真阳不足。无根之火,失守上炎,法当引火归源。
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
桢用前二方,皆治龙雷之火,夫龙火主肾,雷火主肝,然当分肝肾之真阴虚、真阳虚;
若真阴虚者,真水涸而火自旺,即干之上九,亢龙有悔之象,宜用家秘肝肾丸,敛而降之;
若真阳虚者,真火不足,无根之火,失守上浮,即坤之上六,龙战于野之象,宜用《金匮》
八味丸以摄伏之;一阴一阳,寒热天壤。堂儿问曰,临症何以分别?余曰∶真阴虚则火旺,
原症脉象,俱是火候,如便闭、喘咳、骨蒸,六脉沉数,皆真阴虚也;若真阳虚则火虚,原
症脉象,俱是虚候,如大便泄、小便清,六脉空大,皆真阳虚也。
卷一
胃脘痛论
属性:秦子曰∶胃脘痛,在胸之下,脐之上,两肋中间;但心胞络痛,同在心下脐上,极难分
别。大抵痛而能饮食者,心胞络痛也。痛而不能饮食者,胃脘痛也。二经之痛,俗名心头痛
,此症内伤者多,外感者间或有之。今列外感二条,内伤七条,即古名九种心疼也。
卷一胃脘痛论
外感胃脘痛
属性:(风寒、暑热)
【外感胃脘痛之症】向无此症,偶值时令暴寒,心下闷痛,恶寒厥冷,二便清利,口
吐冷沫,此寒邪入胃,凝结痰饮食积,卒然暴痛之症也。若时令暴热,心下忽绞痛,手足虽冷,
头额多汗,身虽恶寒,口燥舌干,大便虽泻,溺色黄赤,此湿热所伤之症也。
【外感胃脘痛之因】其人中气向寒,偶触时令之寒,则寒凝胃口而痛。若内有积热
,外遇湿热,两热蒸酿,则热壅胃口,亦成胃痛之症。
【外感胃脘痛之脉】或见浮紧,寒邪在表。或见沉弦,寒邪入里。或见浮数,表有热
邪。或见沉数,里有热结。
【外感胃脘痛之治】宜分寒热二条。寒痛者,先用五积散,兼散外寒;后用温胃汤,
以温内寒。热痛者,先用神术平胃散,以清外热,后用清中汤,以清里热。言寒则风亦在焉,言
热则暑湿燥火皆在焉。
x五积散x
白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 川芎 白芷 枳壳 浓朴 苍术 麻黄 干姜 肉桂 桔
x温胃汤x
浓朴 砂仁 甘草 陈皮 干姜 白豆蔻 黄 人参 姜黄 益智仁
x神术平胃散x
苍术 防风 甘草 石膏 知母 浓朴 广皮
x清中汤x
黄连 山栀 草豆蔻 半夏 陈皮 白茯苓 甘草
卷一胃脘痛论
内伤胃脘痛
属性:【内伤胃脘痛之症】不因外感六淫,偶或伤于饮食,填塞太仓,胸前闷痛,此食积症
也。
痛则多汗,此积热症也。二便清利,手足逆冷,口吐涎沫得寒饮则甚,此积冷症也。遇气
即发,或攻注作痛,或凝结作胀,此气滞症也。日轻夜重,或唧唧作声,得寒则痛,得热暂
缓,此死血痛也。呕吐清水,面上白斑,唇红能食,时或吐蛔,此虫积症也。故云内伤之痛有七。
【内伤胃脘痛之因】饮食不节,伤其胃口,太阴升降之令,凝结壅闭,则食积之痛作
脾胃素弱,日饮水谷,不能消受,停积中脘,则成痰饮而痛;七情六欲之火,时动于中,膏
粱炙爆之热,日积于内,热久成燥,积热之痛作矣。胃阳不足,冷冻饮料内伤,阴寒凝结,
阴积冷之痛,作矣。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忧思日积,气不宜行,则气滞而成痛。血分素热
又喜辛辣之物,以伤其阴血,则停积于中,而成死血之痛。湿土主生生之令,饮食不谨,湿
热内生,则虫积而成痛矣。
【内伤胃脘痛之脉】沉实有食,沉滑多痰,数大为热,迟缓主寒,气滞脉沉,死血涩
【内伤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