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黄帝素问+集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张志聪曰:此言少阳少阴之二气相通也。夫阴阳出入,皆从枢转。热病先眩冒,而热病发于少阳也;胷胁满,将入于里阴矣。故当刺足少阴少阳,从枢转而外出。按以上三节,用十六先字,盖言有先于内者,有先于外者,有先从气分者,有先见于色者,皆当先治之,勿使外内之交争也。 张兆璜曰:首节论热甚于少阳,上节论热甚于少阴,此论少阴与少阳相合,盖君火与相火相合也。】 

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其热病内连肾,少阳之脉色也。 【 少阳之脉色也,六字衍文。】 
【 王冰曰:荣谓赤色,见于颧骨,如荣饰也。太阳合火,故见赤色。然色虽明盛,但阴阳之气不交错者,故法云今且得汗之而已。待时者,谓肝病待甲乙,心病待丙丁,脾病待戊己,肺病待庚辛,肾病待壬癸,是谓待时而已。外见太阳之赤色,内应厥阴之弦脉,然太阳受病,当传入阳明,今反厥阴之脉来见者,是土败而木贼之也,故死。然土气已败,木复狂行,木生数三,故死期不过三日。若赤色气内连鼻两旁者,是少阳之脉色,非厥阴色,何者?肾部近于鼻也。】 
【 马莳曰:此举太阳之热病而决其生死也。足太阳膀胱经之病,脉赤色,荣于颧骨,乃太阳热病也。盖颧为诸骨之宗,太阳与肾为表里,肾主骨也。然虽荣于颧骨,而犹未交于他部,则当谓病者曰,今且得汗,待其所胜之时而已,谓太阳之病,待壬癸日可愈也。若外见太阳之赤色,内应厥阴之弦脉,则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盖太阳受病,当传入于阳明,今又厥阴之脉来见,是土败而木贼之也。木生数三,死期不过三日,何也。其热病内连肾也。杨上善云:足太阳,水也,厥阴木也,水能生木,木盛水衰,故太阳水色见时,有木气争见者,水死,以其热病内连于肾,肾为热伤,故死也。】 
【 张志聪曰:此言外病六气之热,内有五脏之热,始在气分,而未及于经荣者,当急取汗而解,勿使外内相交而成不救也。《伤寒论》曰:太阳之为病,脉浮。见太阳之脉者,乃六气之病。始在太阳之表阳,此外因之热病也。赤色之荣于颧颊之间,乃五脏之热,始病气而见于色,此内因之热病也。曰骨者,谓尚在内而隐见于皮肤之间,当此之时,五脏之荣色,尚未与表阳之气相交,表阳之热,尚未与五脏之荣气相交,故良工曰,病在太阳者,可从表汗而解;热在五脏者,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今且得汗,是可待时而已矣。若不急从汗解,则太阳之热,与脏热相交,而太阳与厥阴之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矣。此言表阳之热,与脏热交争,不以次入,惟少阳与肾脉相连耳。本输篇曰:少阳属肾。盖少阳之气发原于肾,故热病内连肾者,少阳之脉色也。按此节与玉机真脏论之所谓传化有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之义相同。盖表阳之邪,始病太阳,六气相传,移皆有次。不以次入者,因五志内伤,而五脏内热,太阳之脉,与厥阴脉争见者,是太阳之热,与肝热相交矣。盖太阳为阳之始,厥阴为阴之终,举太阳与厥阴交争,是表阳之邪不以次入,而与五脏之热,随所乘传,阳脉与阴脉争见者,皆为死证,故不必备言五脏也。当知表阳之热,先气而经,经而脏,五脏之热,亦先从气而经,内而外也。外内之热,交出于阳分者生,重逆于阴脏者死。首节论内热与外热交争,此论外热与内热交争。】 

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少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 王冰曰:颊前,即颧骨下近鼻两旁。少阳受病,当传入于太阴,今反少阴脉来见,亦土败而木贼之也,故死不过三日,亦木之数然。】 
【 马莳曰:此举少阳胆经热病,而决其生死也。少阳之脉,赤色荣于颊前、则是颧骨下近鼻两旁,乃少阳之热病也。然虽荣于颊前,而未交于他部,则当谓病者曰,今且得汗,待其所胜之时而已。谓少阳之病待甲乙日可愈也。杨上善云:少阳为木,少阴为水。少阳色见之时,有少阴脉争见者,是母胜子故木死。】 
【 张志聪曰:颊,前颐也。外见少阳之脉,少阳之热病也。色荣烦前,肾脏之热病也。】 

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胷中热;四椎下间,主鬲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荣在骶也。项上三椎陷者中也。
【 王冰曰:脊节之谓椎,脊穷之谓骶,言肾热之气,外通尾骶也。此举数脊椎之大法也。三椎下间,主胷中热者,何以数之?皆当以陷者中为气发之所。】 
【 马莳曰:按督脉经三椎下间名身柱,四椎下间无穴,五椎下间名神道,六椎下间名灵台,七椎下间名至阳。然数笫一椎者,项骨之上有三椎,乃项骨也。三椎之下陷者中,乃大椎也。由此而下数之,则诸椎得矣。末句举数椎之大法也。】 
【 张志聪曰:此言肾未病者当取之气穴也。气穴者,泻五脏气分之热,故曰三椎下间,四椎下间,乃溪谷之穴会,与五脏之俞穴不同也。胷中鬲上,乃心肺之宫城。主胃中热者,泻肺热也;鬲中热者,泻心热也。不曰心肺而曰胷中鬲中者,意言热在气分而不干于脏真也。若此言五脏之热入于经荣者,当取之骨穴也。脊骨之尽处曰骶,谓如取荣穴,当在骶,而至项上之三椎陷者中而取之。盖气为阳,荣血为阴,故取气穴在三椎至七椎之间,从上而下也。取荣俞之穴,在骶骨之十四椎,而上至项上之三椎陷者中而取之也。张兆璜曰:此所谓刺之反者。】 

颊下逆颧为大瘕。下牙车为腹满。颧后为胁痛。颊上者,鬲上也。
【 王冰曰:此所以候面部之色,发明腹中之病证。】 
【 马莳曰:此总面部之色,而知腹中之病也。色见于颊之下,而又逆颧而上行,乃大瘕泄之疾也。色见于下牙车者,为腹满之疾。色见于颧之后者,为胁痛之疾。色见于颊之上者,为鬲上之疾也。】 
【 张志聪曰:此复结内病五脏之热,不重感于外邪者,无外内之交争,而止于在内之脏腑自相乘传也。颊下为颐,如颊下之色,上逆于颧,是肾热乘肝,当为大瘕泄。如下于牙车是肾热乘胃,当主腹满。逆于颧后,是热邪乘胆,当为胁痛。如逆于颊上者,是在鬲上,心肺之分也。盖言五脏之热,色见于面部,而有外邪之热者,当治其未病交争,勿使外内相合,而成不救之死证。如五脏之热见于面部,而无外因之热病者,亦当治未病乘传,勿使其有瘕泄腹满之病。张兆璜曰:此篇首言五脏之热病,末结五脏之热色,自相乘传,盖五脏之热有重感外邪者,必有外内之交争,如止病在内而不感于外邪者,只当于在内之脏腑中求之。 张应略曰:有在外之热病,有在内之热病,有病在外而内不病者,有病在内而外不病者,不必定有外内之交争,故复以此证明之。】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十七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 马莳曰:首二节论热病,故名篇,后二节则论劳风肾风也。】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 王冰曰:交,谓交合阴阳之气,不分别也。汗生于谷,谷生于精,言谷气化为精,精气胜乃为汗,邪却精胜,言初汗也。无俾,言无可使为汗也。谷不化则精不生,精不化流故无可使,若汗出疾速,留着而不去,则其人寿命立至倾危也。热论,谓上古热论也。凡汗后脉当迟静而反躁急以盛满者,是真气竭而邪盛,故知必死也。脉不静而躁盛,是不相应。志舍于精,今精无可使,是志无所居。志不留居,则失志也。汗出脉躁盛,一死。不胜其病,二死。狂言失志者,三死也。】 
【 马莳曰:此言热病汗后者为脉躁,为狂言,为身热不食者之必死也。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