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19-王旭高临证医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攻下,痛仍不减,苔犹未化,非清化不能荡其实,拟用凉膈散加味。 
凉膈散 鲜石斛 川连 
两下之后,舌心犹然焦黄,故仍可用下法。然舌边白腻,必挟水气,凉膈散中再加半夏亦可。 
陆 伏邪挟积,但热不寒,头痛鼻血,便泄稀水。热甚于里。拟清里解表法。 
葛根芩连汤 豆豉 连翘 枳实 黑山栀 
鼻血,便泄稀水,知其为热。不用犀角者,其舌苔白也。不用大黄者,其脘腹按之不痛也。 
李 伏邪湿热内蕴,三焦气机不达。午后发热,胸闷头胀, 
尿少无汗。舌苔白腻,脉象软细。拟开上、疏中、渗下,仿河间法。 
豆卷 杏仁 陈皮 藿梗 滑石 赤苓 桔梗 半夏 焦六曲 川朴 通草 
胡 素有痰饮咳嗽,今夏曾经吐血,是肺受热迫也。兹六、 
七日来伏暑内蕴,凉风外袭。病起先寒栗而后大热,热有起伏, 
表之汗不畅,里之热不退。所以然者,痰饮阻于胸中,肺胃失其 
宣达故耳。舌色底绛,望之粘腻,心苔白浓如豆大者一瓣,此即 
伏暑挟痰饮之征,而况气急痰嘶乎!据云二十六日便泄数次,至今 
大便不通,按腹板窒,却不硬痛,小溲先红浊,今则淡赤不浑, 
乃湿热痰浊聚于胸中,因肺金失降,不能下达膀胱,故湿浊上逆 
为痰气喘 之候。病机在是,病之凶险亦在是。法当从此理会, 
涤痰泄热,降气清肺,乃方中必需之事,但清肃上焦尤为要务耳。 
葶苈子 郁金 川贝 杏仁 枳实 羚羊角 胆星 连翘 
赤苓 竹油 枇杷叶 滚痰丸(入煎绢包) 
陈 余邪余积,留恋未清;元气元阴,消耗欲竭。暂停苦口 
之药,且投醒胃之方。化气生津,忌夫重浊;变汤蒸露,法取轻清。效东垣以化裁,希弋获以图幸。 
清暑益气汤 荷叶 香稻叶 
蒸露,每晨温服四、五杯。 
渊按∶汤丸膏散,古人各有意义,非徒具虚文。若变汤为 
露,法取轻清,惟大邪去而胃气不胜苦药者宜之,此处恰合。 
徐 热伏心胸,湿蕴脾胃,病起如疟,延今两月。胸中热闷, 
饮食不思,从未得汗。舌色底绛,苔如酱瓣,此即湿遏热伏之验 
也。无汗者津液亏,徒发其汗无益也。生津彻热,化湿开胃。胃气敷布,其汗自来。 
川连 黑山栀 豆豉 广皮 香薷 麦冬 赤苓 薄荷 生姜 六一散 
此药煎好,露一宵,早起温服。 
浦 伏邪挟积,阻塞中宫。疟发日轻日重,重则神糊烦躁, 
起卧如狂。此乃食积蒸痰,邪热化火,痰火上蒙包络,怕其风动 
痉厥。脉沉实而舌苔黄,邪积聚于阳明,法当通下,仿大柴胡例备商。 
柴胡 淡芩 川朴 枳实 生大黄 栝蒌仁 半夏 
又 下后热净神清,竟若脱然无恙。惟是病退太速,仍恐变幻莫测。拟方再望转机。 
川连(姜汁炒) 陈皮 半夏 淡豆豉 淡芩 枳实 郁金 栝蒌仁 六神曲 竹茹 
病退太速,仍恐变幻,老练之言宜省。 
凡下后方法总以泻心加减,仍用栝蒌、枳实何也?盖因胸痞未舒,舌苔未化故耳。 
又 昨日疟来,手足寒冷,即腹中气撑,上塞咽喉,几乎发 
厥,但不昏狂耳。此乃少阴疟邪,内陷厥阴,上走心包为昏狂, 
下乘脾土为腹撑。脾与胃为表里,前日昏狂,病机偏在阳明,故 
法从下夺。今腹胀,舌白,脉细,病机偏在太阴,法当辛温通 
阳,转运中气为要。随机应变,急者为先,莫道用寒用热之不侔也。 
淡芩 半夏 陈皮 茯苓 熟附子 川朴 丁香 槟榔 草果 白蔻仁 通草 
前方用寒,后方用热,随症用药,转换敏捷,不避俗嫌,的是一腔热血。 
渊按∶少阴阴邪,上凌君火,下乘脾土,经所谓有余则制己 
所不胜,而侮己所胜。案亦老练,必如此转语,方不为病家指摘,否则虽有热肠,亦招谤怨。 
又 投姜、附、达原、神、香、二陈合剂,喉中 痰声顿 
时即平,腹胀遂松。今脉缓大,神气安和,腹中微觉胀满,痰多粘腻。脾脏阳气虽通,寒热痰涎未化。仍宗前法,轻减 
其制。 
前方去附子、槟榔,加大腹皮。 
又 腹中之气稍平,湿热余邪未尽,所以微寒微热,仍归疟 
象。头胀身痛,知饥能食。法拟疏和,兼调营卫。 
二陈(去甘草) 豆卷 青蒿 秦艽 焦六曲 谷芽 生姜 红枣 
仁渊曰∶暑邪与温邪异,伏暑亦然。当暑感而即发者,为暑邪。暑天受暑湿之邪,不即发,秋后复感凉风,闭其 
汗孔,欲发不能速发,外则形寒,内则发热,寒热起伏无已,有类乎疟,为伏 
暑。古人谓往来寒热属少阳。余谓暑湿伏邪,往来寒热,全由脾胃为病。少阳胆甲,因脾胃失化波及之耳。盖脾为阴 
土,恶湿喜燥,澡则升化,湿郁之而不得升;胃为阳土,恶热喜凉,凉则顺 
降,热阻之而不得降。升降窒滞,故多胸腹痞闷。木寄土居,土失温凉,木不条畅,必然之势。湿重者多寒,热甚者 
多热。热则消水而口渴。湿郁于中,又渴不多饮。湿热互蒸,胃浊不化,舌 
苔每布白腻。底绛者,热为湿遏也;淡白者,湿胜也。化黄、化燥、化灰,热胜于湿。湿亦化燥,化火也。胸腹痞 
满,板硬拒按,或挟痰挟食,视其人之本体及所感之轻重而为变迁。论治∶ 
初病以苦辛芳淡为正轨,徒为发汗无益。盖苦能泄热,辛能通气,芳可解郁,淡可利水,使中宫郁遏通解,不汗自 
汗,不便自便,为邪在气分治法。入营则不然,若初入营分,犹可透营就 
气,仍从气分而解。已陷营分,昏蒙狂呓,犀地、牛黄、至宝之类,亦所必需。劫津化燥,痞结硬满,邪实阳明, 
救阴通腑与温邪同治。但温邪从温化火,火退而病解;伏暑从湿化燥,燥去而 
湿或再来。所以然者,湿虽化燥,终属阴邪,且湿最伤中,中虚而阴湿易生。故清到六、七,须为审顾。下法亦有 
不同。温邪可下宜速,伏暑可下宜缓。温邪下之邪清,伏暑下之邪未必清。温 
属火,为阳,性速,暑夹湿,多阴,性迟。温邪阳明兼少阴者多,伏暑兼太阴者多也。甚有大便半月不通,胸腹痞 
满,仍属无形湿热而不可下者。总宜验舌,若浓白而未化黄燥者,虽满亦不 
可下。下之不但邪势不服,中气大伤,更为难治。须识气通病解四字,其于治伏暑,思过半矣。再者热虽灼而汗少, 
苔虽燥而灰黄,若渴饮不多,或多而胸痞,凉苦可用,须佐芳香。若龟板、 
鳖甲、鲜石斛、鲜生地等,清滋沉降宜慎,每见愈投愈燥者矣。其故由暑必夹湿,中气不升化,清滋抑遏而邪愈不化也。 

卷之一
疟疾门
属性:严 年届六旬,元气素弱,向有肝气,近患三疟。两月以 
前,先受伏暑;小愈之后,三疟遂作。脉弦,肝胃尤甚。木胜胃 
土,恶谷厌纳,痰多呕恶,心跳少寐,便闭溺赤。盖胃气一虚, 
百病丛生矣。高年虽大便两旬不通,未可以通阳为务。培养中气,启胃化痰,是为扼要;调和营卫,退其寒热佐之。 
党参 冬术 茯苓 半夏 陈皮 当归 桂枝 淡芩 枣仁 泽泻 谷芽 鹿角霜 生姜 红枣 
上方以六君子汤坐镇中宫,补脾健胃,气运则痰湿自化,气 
旺则津液自生。合入当归、桂枝,和营散邪。更复鹿角霜之通阳 
者,以治背独恶寒。再加黄芩以泄热,监制桂、鹿之辛温,使无 
偏畸,不失调和之义。枣仁安神,泽泻去湿,谷芽醒胃,姜、枣调和营卫,皆佐使之助耳。 
某 大疟百日,营卫两虚。胃为卫之本,脾乃营之源。胃阳 
虚则胸腹时痛而吞酸,脾阴虚则经事愆期而盗汗。补脾胃以化其疟痰,和营卫而退其寒热。营卫一和,盗汗自止。 
党参(姜汁炒) 冬术(土炒) 半夏 茯苓 陈皮 川连(吴萸三分,煎汁 
拌炒) 制首乌 白芍(桂枝三分,煎汁拌炒) 煨姜 红枣 
吴 三疟一载有余,经停将及两载。腹中胀满,有块作痛。 
是血先凝结于前,气复阻滞于后,加以寒痰积聚,中气失运。法当先运其中。 
六君子去炙草,加木香、当归、川朴、生姜、茺蔚子、红枣。 
石 三疟久而痰涎聚,肝胆逆而郁火盛,以致发狂。今狂已退,痰火犹未全除。拟化胃经之痰,平肝胆之火。 
半夏 茯苓 橘红 牡蛎 淡芩 川贝 牛膝 鳖甲 白术(土炒) 竹茹 钩钩 
徐 盗汗便溏,心脾之病也。脾气不运则便溏,心阴不守则 
盗汗。大疟日久,寒热仍作,营卫不调。补心脾,和营卫,归脾 
汤加减治之。 
党参 黄 冬术 熟地 白芍 砂仁 六曲 枣仁 归身 茯神 木香 牡蛎 浮麦 红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