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理脾为主,于前阴阳二条内相兼取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已兼此意,其用黄 、升麻、人参、 
白术、甘草、麦门冬、当归、五味、黄柏、葛根,是清暑补气也;苍术、陈皮、神曲、泽泻、 
青皮,是治内补脾也。 


卷之三暑
附∶暑风
内容:治暑风猝倒法 凡人中暑,先着于心,一时昏迷,切不可与冷水饮并卧湿地。其法先以 
热汤灌或童便灌,及用布蘸热汤熨脐并气海,续续令暖气透彻脐腹,俟其苏省,然后进药。 
若旅途中猝然晕倒,急扶在阴凉处,掬路中热灰土作窝于脐中,令人尿其内,即苏。却灌以 
人尿或搅地浆,饮之半碗,或车轮土五钱,冷水调,澄清服,皆可。 
一方用大蒜三两瓣细嚼,温汤送下,禁冷水,即愈。 
丹溪云∶挟火、挟痰,用二陈东加黄连,实者可用吐法。 
戴氏曰∶暑风者,夏月猝倒,不省人事者是也。有因火者,有因痰者。火,君、相二火 
也;暑,天、地二火也。内外合而炎烁,所以猝倒也。痰者,人身之痰饮也。因暑气入而鼓 
激痰饮,塞碍心之窍道,则手足不知动蹑而猝倒也。此二者皆可吐。《内经》曰∶火郁则发 
之。 


卷之三暑
附∶疰夏
内容:疰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疼脚软,食少体热者是。 
宜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升麻,加炒柏、白芍药。挟痰者加南星、半夏、陈皮煎服。又或 
用生脉汤。 
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门。) 


卷之三湿
中湿论
内容: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二气熏蒸,此即湿也。岂必水流湿而后为湿哉?且风之撼动,人 
知其为风;寒之严凝,人知其为寒;暑之炎热,人知其为暑;惟湿之入人,行住坐卧,实熏 
染于冥冥之中,人居、戴、履,受湿最多,况夫湿能伤脾,脾土一亏,百病根源发轫于此矣。 
滞而为喘嗽,渍而为呕吐,渗而为泄泻,溢而为浮肿。湿淤热则发黄,湿遍 
体则重着,湿入关节则一身尽痛,湿聚痰涎则昏不知人。至于为身热,为鼻塞,为直视,为 
郑声,为虚汗,为香港脚,为腹中胀,脐下坚,为小便难,大便自利,皆其证也。湿家不可汗, 
汗之则发 ,热而 者,毙。又不可下,下之则额汗,胸满微喘而哕,小便淋闭,难以有瘳。 
治湿之法,通利小便为上,益脾顺气次之,半夏、茯苓、苍术、白术、官桂、干姜皆要药耳。 
其若小便挟热不利,则赤茯苓、防己辈,自有奇功。大抵湿之为病,易至沉深,渐润之余, 
沦肌浃髓于斯时也,须以术、附、姜、桂作大剂与之药力相接,病当渐解,不可以旦暮而责 
效焉。要之,治湿莫若生附、苍术为快。 


卷之三湿
中湿证治
内容:加剂除湿汤 治气虚伤湿,身重腰疼,四肢微冷,或呕逆,或溏泄,并主之。 
苍术(炒) 白术 甘草(炙。各一两) 干姜(炮) 茯苓(各二两) 橘红 辣桂 浓 
朴(制。 
上锉。每服三钱,姜枣煎服。 
茯苓白术汤 治受湿身体痛重。 
茯苓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 辣桂 苍术(炒,等分) 
上锉。每三钱,水煎服。 
肾着汤 治肾虚受湿,小便自利,腰冷而痛重。 
干姜(炮) 茯苓(各二两) 甘草(炙) 白术(各一两) 
上锉。每二钱半,水煎服,加桂亦得。 
黄 建中汤 治伤湿,鼻塞身痛。 
黄 (微炙) 辣桂(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白芍药(六两) 
上粗散。每服三钱,姜四片,枣一枚煎,食前服。 
不换金正气散 治湿,益脾顺气,加茯苓、生姜。(方见寒类。) 
神术丸 治湿消饮。(方见痰涎类。)可用正气散送下。 
生附除湿汤 治寒湿交攻,身体冷痛。 
附子(生,一两) 苍术(制,一两半) 白术 浓朴(制,半两) 宣木瓜 甘草(炙。 
各三钱半) 
上锉。每服四钱,水二盏,姜十浓片,煎一盏,食前,微温服。 
桂枝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汗出气短,身体烦疼,微肿,恶风不欲去衣。 
辣桂(二两) 白术 附子(熟。各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上锉散。每服二钱半,水盏半,姜七片,枣二枚,煎一盏,食前,微温服。小便不利、 
悸气加茯苓;痹加防己,腹痛加芍药。 
甘草附子汤 治中湿小便不利,大便自利。 
附子(熟,一个七钱,净者) 白术 甘草(炙。各一两) 辣桂(二两) 
上锉。每服三钱,姜七片煎,食前,微温服。汗出加防风,悸气加茯苓。 
术附汤 治伤湿,大小便皆自利。 
白术(二两) 甘草(炒,一两) 附子(熟,七钱半) 
上锉细。每服三钱,姜七片,水盏半,煎一盏,食前,微温服。 
五苓散 治湿证,小便不利。经云∶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方见水饮类。) 
茵陈汤 治湿气淤热发黄,小便秘涩,渴引水浆。 
茵陈蒿(一两半) 大黄(半斤) 小红栀子(十枚) 
上锉。每服三钱,水煎服。五苓散亦治发黄,二药夹煎尤稳。 
湿泻身痛方 五苓散加苍术,煎点随意。 


卷之三湿
附∶诸贤论
内容:贾真孙曰∶湿为土气,火热能生湿土,故夏热则万物湿润,秋凉则万物干燥。湿病本不 
自生,因热而怫郁,不能宣行水道,故停滞而生湿也。况脾土脆弱之人,易为感冒,岂必水 
不流而后为湿哉?人只知风寒之威严,不知暑湿之炎暄,感人于冥冥之中也。《病式》云∶ 
诸强直、积饮等证,皆属于湿。或 肿体寒而有水气,里必小便赤少不通,或渴,是蓄热 
入里极深,非病寒也。大抵治法,宜理脾清热利小便为上,故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宜 
桂苓甘露、木香、葶苈、木通治之。守真师曰∶葶苈木香散下神芎丸,此药下水湿,消肿胀, 
利小便,理脾胃,无出乎此也。腹胀脚肿甚者,舟车丸下之。湿热内深发黄,茵陈汤下之, 
或佐以防己、黄 。一身尽肿痛,或无汗,是湿流关节,邪气在表,宜五苓散加官桂、苍术 
,微汗之,不可大汗。若自汗出多,热燥津液,内水不利,切勿利之,重损津液也,宜防风 
白术甘草汤主之。其湿证有二,湿热证多,湿寒证少,当以脉证明辨之。如脉滑数,小便赤 
涩,引饮,为湿热证;若小便自利清白,大便泻利,身疼,自汗,为寒湿证。治之宜五苓散 
加生附、苍术、木瓜主之。 


卷之三湿
附诸方
内容:防己黄 汤(《金匮》方)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或痛少力。 
防己(一两) 甘草(炙,半两) 白术(七钱半) 黄 (一两) 
上 咀。每服一两,入姜、枣煎。喘者加麻黄;胃气不和加芍药;气上冲加桂枝;下有 
寒加细辛。 
按∶湿胜身重,阳微中风则汗出恶风,故用黄 、甘草实表,防己、白术胜湿也,足三 
阴例药。 
五积散(《和剂方》)治外感风寒,冒寒湿身体重痛。(见寒类。) 
按∶海藏云∶麻黄、桂、芍、甘草,即麻黄桂枝各半汤也;苍术、甘草、陈皮、浓朴, 
即平胃散也;枳壳、桔梗、陈皮、茯苓、半夏,即桔梗半夏等汤也。又川芎、当归治血,兼 
干姜、浓朴散气,此数药相合,为解表、温中、泄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虽为 
内寒外感,表里之分之所制,实非仲景表里麻黄、桂枝、姜附之的方也。至于积冷呕泄,时 
疫项背拘急,如葱白、豆豉。厥逆加吴茱萸;寒热,咳逆加枣;妇人之产加醋。始知用之非 
一途也,惟知活法者其择之。 
渗湿汤(《和剂方》)治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涩,大便溏泄。皆坐卧湿 
地,或阴雨所袭之也。 
苍术 白术 甘草(各一两) 干姜 茯苓(各二两) 陈皮 丁香(各二钱半) 
上 咀。每服四钱,入枣煎。 
按∶此足阳明、太阴药也,温中胜湿之剂。 
茵陈五苓散 治湿热胜,发热黄胆。 
茵陈蒿(十分) 五苓散(五分) 
上二物和匀,水煎服。 
桂苓甘露饮(《宣明方》)治湿热内甚,烦渴,泻利,小便涩,大便急痛,霍乱吐下,头 
痛,口干。(方见暑门。) 
清燥汤(东垣方)治表里有湿热,痿厥瘫痪,不能行走,或足踝、膝上、背肿痛,口干 
泻痢。(方见痿门。) 
三花神 丸(《宣明方》)治一切水湿肿病,大腹实胀喘满。 
轻粉(一钱) 大黄(一两) 牵牛(二两) 芫花(醋炒) 甘遂 大戟(各半两) 
上为末,滴水丸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温水下,无时,日三服。 
平胃散(《和剂方》)治脾胃不和,不进饮食。常服暖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