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用少许劳力,就能把工作做好。如果没有这个检查表,则每次工作的顺序都会有所改变,甚至有可能把该做的事完全遗漏掉。
此外,我要出差的时候,也把该带的东西事先做成检查表,用检查表来确认是否有遣漏。如果没有做出检查表,则必须在出发前一个一个去想要带什么东西;光这样做,就要耗费2到3个小时,而且有时也会因为担心忘了带东西而感到有些压力。
因此,有必要做好出差用的检查表,把该带的东西全部归纳起来,然后按照这个表来准备东西。如此一来,花在准备上的时间还不到30分钟,而且也不会因为担心忘了带东西而有压力,事实上也不会发生忘记带东西的状况。
此外,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检查表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出版日往前推算,确定本书的概念和章节,然后开始撰写。将这期间和出版社编辑开会及校稿的日程调整、要事先准备好的各个事项等等,都做成一览表,接着工作就能逐渐顺利进行下去。
如果有检查表的话,工作的进展情况就能清楚明确,你不用烦恼到底“说了,还是没说”“做了,还是没做”“什么必须去做”,光是想这些问题也很浪费时间。
如上所述,如果把自己工作的规则事先做成检查表的话,就算是工作增加,或是碰到突发状况,应对起来也都能游刃有余。
无意识化、习惯化是成功的关键
接下来,我们详细来看有关无意识化、习惯化的说明。
看看工作进展顺利的人,他们都是无意识地进行着良性循环,一言以蔽之,就是习惯化。好的习惯是优良的资产:也就是说,具备的好习惯越多,资产就越多。所以,想要创造资产,就要把好的行动习惯化。
相反,不好的习惯就会使自己负债。具备太多不好的习惯,则自己的负债就会越多。也就是说,不仅多付出无谓的劳力,而且还会降低个人斗志。
对不擅长自我控制的人或是像我这样没恒心的人来说,“习惯化”也是非常方便的方法。只要一考虑,就没办法付诸行动,但如果养成习惯的话,则身体就会自动自发地付诸行动。
这是因为,在考虑“要做这个吗?”“要做那个吗?”、“现在做这个好,还是做那个好呢?”等问题的瞬间,自己就会强制性地付诸行动(就等于是运用杠杆效益)的缘故。
这就像刷牙一样。早上起来应该没有人会去想“要刷牙,还是不要刷牙”吧!这就是因为已经养成习惯的原因。早上刷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理所当然,所以“去做”这件事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丝毫没有质疑的余地。
据说人类的行动事实上有95%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
“根据某个研究表明,人类的行动中,自己有意识地去做的只不过占5%。我们有95%的行动,事实上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或是在被强迫和不安的情况下反射出来的。”
人类的自我意识不强。因为在这项研究中,有意识的行动也只不过占5%。有意识的行动多半不持久,而且不做的时候,会感到压力大。
因此,要对工作有所帮助,就要养成习惯,逐渐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持续下去。开始做之前懒得动,尽管如此,一旦开始做就能完成。相信你也有这种经验,不是吗?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坚持下来,是非常方便的。
进而,养成习惯,持续不断。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运用杠杆效益,这就好比银行存款长期累积起来的复利效果一样,据此,也加速了“DMWL”的实现。
培养大习惯,先从小习惯开始
实际上,要养成习惯,该怎么做才好呢?
那就是,不要想着一下子养成大习惯,而是要从小事开始做起或是有意识地去做。举例来说,下定决心“从明天开始,早上3点起床,花3小时学习英文,然后去上班,把这些当作习惯来做”。这样的用心虽然很好,但太大的目标反而会变成压力。
因此,要从改变小习惯开始。一旦养成小的好习惯,则会“积少成多”,从根本上产生“好好去做”的心态,不久就能成就大的习惯。
举例来说,回到家看到屋内乱七八糟,心情肯定不好吧!虽然如此,但要养成“每天打扫”的习惯,总是很难的!这时,就从“一回来就把鞋子摆好”、脱下来的外衣“整齐地挂在衣架上,然后把衣橱关好”,这样的小习惯做起。
先从简单的事开始做就可以了,一旦开始做,就能实际体会到它是轻而易举的。养成一个习惯后,你就会想“因为这项做到了,所以做别的试试”吧!不管是多么小的事情,由于得到成功的经验,所以你就会接着想:“下个目标不是也能达到吗?”如果有预感能够达成,也就容易付诸行动。
举例来说,就像每天都会去打扫一样。一旦产生良性循环,也就能够养成工作上的新习惯。实践好的小习惯,而且“积少成多”,就可以养成大习惯。
另外,习惯有时也会中断。在重新修正习惯时,也要从小习惯做起,这是很重要的。
大习惯紊乱时,小习惯也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不少。大扫除的习惯中断,家里变脏时,鞋子也开始乱摆。这个时候,应该再次从摆放鞋子这种小习惯做起。
改变小的习惯,乍看起来可能会觉得很呆。然而,这却被证明对大脑有好处。脑神经外科医生筑山节在《让头脑清晰的十五种习惯》一书中,有以下的描述。原文有些冗长,所以引用其中的一部分。
“在整理房子时,或许也会把坏掉的东西拿去修理。让我们每天一点一点地解决身边那些麻烦的问题吧!或许有些人会认为与其做那些杂事,还不如做些像样的事。但那要等脑力强化了之后才有办法去做。如果不断发出指令的大脑前头叶机能降低,纵使你想去处理大问题,也会在中途觉得麻烦,或无法忍受辛苦而产生挫折感。接下来,就会完全回到什么都不想做的生活形态上。有不少人反复着这样的模式,不是吗?
如果每天积极地整顿小小的琐事,则对于诸如此类程度的事就不会觉得麻烦,同时不安的情绪也变得易于抑制。这意味着大脑中,理性的支配力胜过感性。如此一来,你再去努力解决稍微困难的问题,就可以了。这样做的话,从提高脑力开始做起,就能轻松地变成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
习惯检查表和数据管理(1)
为了养成好习惯,我制作了习惯检查表,并经常留意该把什么变成自己的习惯。
在劳力上运用杠杆效益的检查表,是非常重要的。在经常留意好习惯并养成固定习惯的过程中,这个表也是非常方便的。下表是我的习惯中的一个例子。
我最留意的是前面所提到的“DMWL”。是否用少许劳力和时间完成丰硕的成果?如果没有经常把这点放在心上的话,那么它就会立刻完全瓦解掉。所以,把它写在习惯检查表上,这样就每天都会留意到。
其他像“把脱下来的鞋子摆好”、“今天拿出来的东西,当天就把它收拾回去”等习惯,乍看起来都不怎么起眼。然而,当感觉到大习惯瓦解的时候,就会特别意识到这些习惯的存在。
往往在大习惯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多半小习惯也跟着瓦解:诸如鞋子没摆好,或工作室凌乱不堪。这时,在想重新训练大脑前头叶的心情下,有意识地去执行小习惯。于是,就能再度逐渐养成大习惯。
接着,为了要形成习惯化,用数字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借由记录数字,习惯化很容易就建立起来了。
小学生练习马拉松跑步时,运用这种做法的人不是很多吗?
老师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张纸,上面写着电车东海道本线的所有站名:从第一站的东京车站到终点站神户车站,共160站。接着,如果绕校园10圈的话,就让学生拿着写有自己名字的纸,一站一站地进站。由于学校规定一天要跑十圈,再加上自己企图达到终点的意愿,就能充分展现出冲劲,而且坚持跑下去。
能够坚持跑下去,得益于数据管理,因为每天都能体会到成就感,而且知道到达目标的距离,所以持续下去的动力高涨。相反,如果做不到数据管理的话,那么,就没有什么动力,要持续下去就变得很困难。
以马拉松跑步的练习为例,来想想看吧!
一个例子是,教练对你说:“你一直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