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
《灵枢》九针十二原云∶阳中之少阴肺也,阳中之太阳心也,阴中之少阳肝也,阴中之太阴
肾也。按《素》以肝为阳者,言其时;《灵》以肝为阴者,言其脏也。《素》以肺为太阴,
肾为少阴者,举其经之名;《灵》以肺为少阴,肾为太阴者,以肺为阴脏而居阳位,肾为阴
脏而居阴位也。二经之不同如此。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 ,所过为
原,所行
为经,所入为合。故本输篇云∶膀胱出于至阴,为井;溜于通谷,为荥;注于束骨,为 ;
过于京骨,为原;行于昆仑,为经;入于委中,为合。胆出于窍阴,为井;溜于侠溪,注于
临泣,为 ;过于丘墟,为原;行于阳辅,为经;入于阳之陵泉,为合。胃出于厉兑,为井
;溜于内庭,为荥;注于陷谷,为 ;过于冲阳,为原;行于解溪,为经;入于下陵为合。
而《根结篇》云∶足太阳根起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扬。足少阳根起
于窍阴,溜于丘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足阳明根起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入于
人迎、丰隆。是以井、荥、 、原、经、合之处,即一经所言,而亦有不同如此。
卷上
《素问》传写之误
属性: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故圣人传精神,服天
气而
通神明。按“传”,当作“专”,言精神专一,则清净弗扰,犹苍天之气也。老子所谓专气
致柔;太史公所谓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班氏所谓专精神以辅天年者是也。若作
“传”,与义难通。王注精神可传,惟圣人得道者乃能尔。予未知精神如何则传也?
因于寒、因于暑二节,丹溪重定章句,为是。
脉乍疏乍数者死,谓气乱而失常也。又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夫少阳气
即未
齐,其脉大小不同已耳!何至失其常度耳?按扁鹊阴阳法云∶少阳之至,乍小、乍大、乍长、
乍短。大岂好异而云然哉!
春脉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王氏谓“忘”当作“怒”,是。
解脉令人腰痛,痛而引肩,目KT KT 然,时遗溲。又云∶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
状,
善怒。详本篇备举诸经腰痛,乃独遗带脉,而重出解脉。按带脉起于少腹之侧,季胁之下,
环身一周,如束带然。则此所谓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者,自是带脉为病。云解脉者,传
写之误也。
血温身热者死。按∶“温”当作“溢”。夫血寒则凝而不流,热则沸而不宁,温则血之
常也
。身虽热,何遽至死,惟血既流溢,复见身热,则阳过亢而阴受逼,有不尽不已之势,故死
。今人失血之后,转增身热、咳嗽者,往往致死,概可见矣。
立而暑解,治其骸关。“暑解”当是“骨解”,言骨散堕如解也。“骨”与“暑”相似
,传写之误也。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
乃可
诊有过之脉。按营卫生会篇云∶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夫阴方尽,何云未动?阳气方受,
何云未散?疑是“阳气未动,阴气未散”。“动”谓盛之着,“散”谓衰之极也。
卷上
《甲乙》之误
属性:《素问》曰∶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又曰∶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
气逆
,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此二段乃岐伯分答黄帝问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昏不知
人二语之辞。所谓阴气者,下气也。下气而盛于上,则下反无气矣;无气则不化,故腹胀满
也。所谓下气者,即阴气也。阳气上盛,则阴气上奔,阴从阳之义也。邪气亦即阴气,以其
失正而上奔,即为邪气。邪气亦即阴气,以其失正而上奔,即为邪气。邪气既逆,阳气乃乱
。气治则明,乱则昏,故不知人也。《甲乙经》削“阳气盛于上”五字,而增“腹满”二字
于“下虚则腹胀满”之下,“则下气重上”之上。林氏云∶当从《甲乙》,谓未有阴气盛于
上,而又阳气盛于上者。二公并未体认分答语辞,故其言如此,殆所谓习而弗察者耶!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当消环自己。按“搏坚而长”者,太过
之脉
。心象火,而脉萦舌;心火有余,故病舌卷不能言也。“软而散”者,不足之脉。心者生之
本,神之处;心不足则精神为消,如卑 、遗亡、恐惧之类是也。“环自己”者,言经气以
次相传,如环一周,复至其本位,而气自复,病自已也。诊要经终论云∶刺中心者,环死。
义与此同。“环自已”者,经尽气复则生;“环死”者,经尽气绝则死也。《甲乙经》“环
”作“渴”,非。
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下而不上,头项
痛也
;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甲乙经》“上而不下”作“下而不上”,“
下而不上”作“上而不下”,非。盖“上而不下”者,上盛而下虚,下虚则下无气,故腰足
冷;“下而不上”者,有降而无升,不升则上不荣,故头项痛也。经文前二段是有余之病,
故受病处脉自着;后二段是不足之病,故当病之处脉反衰。按之至骨而脉气少,为腰脊痛而
身有痹者,亦不足之诊也。经文虚实互举,深切诊要,自当从古。
卷上
王注之误
属性:《素问》曰∶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味过于辛,经脉沮弛,精神乃央。注云
∶苦
性坚燥,又养脾胃,故脾气不濡,胃气强浓;辛性润泽,散养于筋,故令筋缓脉润,精神长
久。按经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以五脏资生于味,而味过反伤
五脏。此所谓“脾气不濡,胃气乃浓”者,由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胃亦不能输其精气于
脾也;胃不输,脾不行,则津液独滞于胃,而胃乃浓。“浓”犹滞也,宁强浓之足言哉?“
沮”,消沮也。“弛”,懈弛也。由辛散太过,而血气消沮,筋脉懈弛,精气衰及其半也,
岂润泽长久之谓哉?以过为正,以伤为益,误矣!误矣!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精明者,两目之精光也。注云∶明堂左右近目之穴,非是。下文
云∶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然则非目中之精明而何?
肺脉软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今不复散发也。“灌汗”者,汗出淋漓,如以水灌之。谓
肺气
衰弱,故散而不收也。至秋肺金司令之时,其气自收,其汗自敛,而不复散发也。非寒水灌
洗,皮密无汗之谓也。
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喑、舌转
可治
,三十日起;其从者喑,三岁死。王注云∶“从”谓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也。然则经文何必
更出“其从者”三字?按《玉版论要》云∶男左为逆,右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本
文盖谓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于法为逆,然不喑、舌转,则受邪轻,故证虽逆,而犹可治;
若男子发右,女子发左,于法为从,然喑则受邪重,证虽从,必三岁乃起也,设逆而邪重者
,必死不治。从而邪微者,奚待三岁而后起哉?
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盖西北寒束于外,而阳聚于内,故宜散而
寒;东南阳泄于外,而阴伏于内,故宜收而温。非食冷、食热之谓也。
卷上
心欲软肾欲坚
属性: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盖心于象为离,肾于象为坎。坎之明
在内
,以刚健而行之于外,故欲坚;离之明在外,当柔顺而养之于中,故欲软。软者,必以咸;
坚者,必以苦。咸从水化,苦从火化也。夫坎水润下,愈下则陷矣,故以行为尚。《易》曰
∶行有尚吉,往有功也。离火炎上,愈上则焚矣,故以蓄为吉。《易》曰∶离利贞亨,畜牝
牛吉也。然则所以坚之、软之者,固欲其水上、火上,而成心肾交通之妙欤!
卷上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
属性:三阳外感,诊在人迎;人迎者,结喉两旁动脉,故曰三阳在头。三阴内伤,诊在气口;
气口即寸口也,故曰三阴在手。
卷上
脾气外绝
属性:脉浮大虚者,是脾气之外绝,去胃外归阳明也。言脾虚气下,不为胃行精气,而与大肠
驱糟粕也。人有不能食而数便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