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27-阴证略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雾露者,皆为伤寒。 

神术汤六气加减例
神术加本汤
属性:每服内加二钱匕,以意消息。 

神术汤六气加减例
神术加木香汤
属性:每服内加二钱匕,以意消息。 
问病患中霜露山岚雨湿之气,头项身体不甚痛,但四肢沉困,饮食减少,或食已痞闷 
,寸脉隐小,与内伤饮冷相似,何也? 
答曰∶此膏粱少有,贫素气弱之人多有之,以其内阴已伏,或空腹晨行,或语言太过, 
口鼻 
气消,阴气复加,所以成病。经云∶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虽不饮冷,寸口亦小。又云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故从内感而求其类也。仲景云∶浊气中于下焦,以此。 


论雾露饮冷同为浊邪
属性:经云∶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均雾露也。故寸口小,内伤饮冷寸口亦小。雾露入腹虽不饮冷与饮冷同,内 
伤饮冷虽非雾露与雾露同,何哉?脉皆阴而寸口小耳。此云岐子复断浊邪中于下为饮冷同伤也。韩氏言寸口脉微而小, 
即不可下,则阴盛阳气不能升于九天可知矣。 

论雾露饮冷同为浊邪
白术汤
属性:治内伤冷物,外感风邪有汗者。 
白术(二两) 防风(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 咀,每服称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无时一口,止一二服,待二三日渐渐汗少为解。 
《活人》防风白术牡蛎汤当在此下。 
风温证,面赤自汗,嘿嘿不欲语,但欲寐,两手脉浮而缓,或微弱,此证不宜发汗。若 
汗之 
,似令人筋惕肉 ,或谵言独语,或烦躁不卧。若下之,直视失溲便。若火之,发狂似惊痫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活人》本方葳蕤汤,以有麻黄,故不敢用,宜用上白术汤主 
之。 
头眩汗出,筋惕肉 者,加牡蛎。 
腰背强硬者,加羌活。 
舌干发渴者,加人参。 
身灼热甚者,加知母。若内伤冷者不加。 
体重多汗者,加黄 。 

论雾露饮冷同为浊邪
黄汤
属性:治伤寒内感拘急,三焦气虚自汗,及手足自汗,或手背偏多, 
或肢 
体振摇,腰腿沉重,面赤目红,但欲眠睡,头面壮热,两胁热甚,手足自温,两手心热,自 
利不渴,大便或难,或如常度,或口干咽燥,或渴欲饮汤,不欲饮水,或少欲饮水,呕哕间 
作,或心下满闷,腹中疼痛,或时喜笑,或时悲哭,或时太息(去声,)或语言错乱失志。世 
疑作谵语狂言者,非也,神不守室耳!始得病,寤寐之间,或恐或悸,头项不甚痛,行步只 
如旧,阴气盛阳气走也。两手脉浮沉不一,或左右往来无定,便有沉涩弱弦微五种 
阴 
脉形状,举按全无力,浮之损小,沉之亦损小,皆阴脉也。宜先缓而后急,缓宜黄 汤。 
人参 黄 (味甘者) 白茯苓 白术 白芍药(以上各一两) 甘草(七钱半,炒) 
呕吐者,加藿香半两,生姜半两,如无,干者代之。 
上 咀,生姜水煎。量证大小,加减多少用之可也。如大便结者,宜调中丸主之。 

论雾露饮冷同为浊邪
调中丸
属性:白术 白茯苓(去皮) 干生姜 人参 甘草(炙) 
上等分,为极细末,炼蜜丸,每两作十丸或五丸。每服一二丸,水少许,煎服之。 
问三四日后渐重,必躁乱不宁者,何也? 
经云∶阳盛则发厥,阴盛则发躁,物极则反也。《外台秘要》云∶阴盛发躁,名曰阴躁 
,欲 
坐井中。然阴躁一证,汗下后多有之。仲景云∶汗下后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内感阴证,饮冷胃寒而躁者,与汗下后烦躁同。厥阴热上冲胸而发躁者,火独炎上故也。 
若病重急治者,宜黄 汤内每服加干姜重一钱,与仲景理中汤同意。大便结者,理中丸 
主之。 

论雾露饮冷同为浊邪
理中丸
属性:人参 白术 甘草(炙) 干姜(炮,恐热,以干生姜代之) 
上等分,炼蜜丸,每两作五丸。白汤化下,水煎服之亦得。缓后失治,急也。 
尤急者,若无汗,宜附子干姜甘草汤。若自汗者,宜附子白术甘草汤。量脉证,可宜四 
逆汤、 
真武汤、通脉四逆汤等,宜选用治之。至于用附子,不得已也。若身与四肢俱热,不至于凉 
,或厥逆,不宜用附子,故理中有四顺。理中汤、丸之名。四顺者,手足自温不厥逆是也。 
急则失治,尤急也。 


论阴证躁不躁死生二脉
属性:阴证阳从内消,服温热药烦躁极甚,发渴欲饮,是将汗也,人不识此,反以为热,误矣 
!热 
上冲胸,服温热药烦躁少宁,反不欲饮,中得和也。人若识此,续汤不已愈矣!一则始病不 
躁,药而躁,脉当浮之实大,阳气充也。手足温和则生;若浮之损小,阳气走也,手足厥逆 
则死。一则始病躁,药而不躁,脉沉之实大,阳气回也。手足温和则生;沉之损小,阳气消 
也,手足厥逆则死。二证服温热药,阳气不能充与不能回者,经云∶责其无火也。 
问∶下之,而其脉反大者,何也? 
答云∶下之而脉小者,理所当然。小犹可生,生之则易。仲景云∶下之而脉反大者,虚 
也, 
阳将走而变。医若不识而复下之,则气消而成大阴矣!亦有阴躁发热不止,大渴欲饮冷,热 
上冲胸,火独炎上,亦将尽也。以阴遍身皆寒,惟存胸中火,阴独持权,不相管辖,迫而至 
此,与下之而脉大同意。下之脉大,别不见热处,阴躁发热,但脉小耳!一则见脉不见证, 
一则见证不见脉。又经云∶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其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固卤肠鸣者, 
属当归四逆汤。革为寒,寒虚相搏则肠鸣。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反烦 
躁, 
茯苓四逆汤主之。汗下后,白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 
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举古人论阴证辨
属性:若病在少阴,则有面赤,默默不欲语,但欲寐,或四肢厥逆,或身表如冰石,脉沉细。 
若病在厥阴,则四肢厥逆,爪甲青,面黧目黑色,或自汗不止,脉沉弦无力。 
若病阴毒证,身表如冰石,四肢厥逆,体如被杖,脉沉细而微,或六至以至八至、九至 
、十至而不可数,此等阴证,易为明辨。 
惟太阴一证,手足自温,自利不渴,尺寸脉俱沉而弱。仲景云∶宜温之,重则四逆汤。 
若脉 
浮者桂枝汤。惟此一证,与内感外阳内阴相似。外阳内阴者,即前黄 理中等汤,理中、调 
中等丸所治者是也。此等阴证,非古人不言。仲景评脉,首言大浮数动滑,此名阳 
也;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非止为外感设,内感之理在其中矣。又云∶阳涩而阴 
弦,腹中急痛者,小建中汤主之,则内外所感明矣!至如所言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 
者死,此一句即圣人大概之言也。以其阳病见阴脉,故有外阳内阴者,与阳药俱得其生矣。 
药当从温,不可遽热,黄 汤之类是也。 
上此一条,说古人不尽之意。 


论元阳中脱有内外
属性:或有人饮冷内伤,一身之阳便从内消,身表凉,四肢冷,脉沉细,是谓阴证,则易知之 
。若 
从外走,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医者不察,便与表药双解等 
,复使汗出,三焦之气绝,以此杀人者多矣!或自服蜜茶及沐浴盖覆,强令汗出,以致变证 
不救,如此自杀者亦多矣!身冷脉沉,服调中药,阳自内之外,身体温和而愈。脉浮弦细者 
,服调中药,阳从内生,唤入外热,复得脉平温和而愈。此证不可不察也。故仲景云∶太阳 
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 
上此一条,双解、蜜茶、沐浴,阴证皆不可用。 
又经云∶脉濡而紧,濡则胃气微,紧则荣中寒,阳微卫中风,发热而恶寒,荣紧卫气冷 
,微呕心内烦。医为有大热,解肌又发汗,亡阳虚烦躁,心下苦痞坚,表里俱虚渴,卒起而头眩 
,客热在皮肤,怅怏不得眠,不知胃气冷,紧寒在关元。 
上此仲景濡紧二脉,即外热内寒证也。 


论宜灸不宜灸并汤沐四肢法
属性:古人谓少阴、厥阴、阴毒三证则宜灸,或用葱熨等法,皆为身表凉故也。若阴气在内, 
阳气 
在外,身表壮热,手足大温或热不等,则不宜灸之。若遇前三证,用热醋炒麸注布袋中,脐 
下熏蒸熨极妙。又云∶三阴证陷骨、歧骨间,三五七壮灸,足温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