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教科学思想发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域的成就,也促进了道教在地图学领域里的发展。“ 隋唐时期,在中国地图史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图学派。即地图与天文道教历法相互渗透。 ”卢志良编:《中国地图学史》,测绘出版社1984年版,第71页。道教天文历法与地图学的相互间结合,在中国的地学史上形成了一个以李播、李淳风、李该建道士家族为核心的特殊的地图学派,这表明道教在地图学方面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方法。下面我们就这一地图学派的形成及其思想展开分析。    
    据史料记载,李淳风的父亲李播,曾任隋高唐尉,后弃官为道士。李播、李淳风、李该祖孙三代都擅长天文。《旧唐书·李淳风传》云:“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行于代”。李播所撰隋代《方志图》后来又经其子李淳风做了刊定,“李淳风刊定隋《方志图》,颇为详细悉,所注郡邑,多依用。其复州县,又隶管属不同,但山河以分耳”。李播的孙子李该撰有《地志图》,《唐吕和叔文集》卷三《地志序》云:广陵李该,博达之士也。学无不通。尤好地理,患其书多门,历世浸广,文词浩荡,学者疲老。由是以独见之明,法先圣之制,黜诸子之传记,述仲尼之职方,会源流,考异同,务该畅,从体要,卓然勒成一家之说。犹NFDF5其奥,未足以昭启后生,乃裂素为方仪,据书而画,随方面以区别,拟形容之训解,命之曰《地图志》。观其粉散百川,黛凝群山,元气剖判,成乎笔端,任土之毛,有生之类,大钧变化,不出其意。然后列以城郭,罗乎陬落,内自五侯九伯,外自用要荒蛮貊。禹迹之所穷,汉译之所通,五色相宜,万邦错峙。毫厘之差,而下正乎对略,方寸之界而上乎分野。乾象坤势,炳焉可观。《唐吕和叔文集》卷三。


第八部分:俯察地理——道教地理学思想稽考道教与地理的契合(3)

    从这篇序言中,我们可以得知,李该《地志图》用不同的颜色描绘山川海域、城邑,而且采用了分野图说,即地域划分与天文星象分野相对应的制图思想方法。    
    道士出身的天文学家尚献甫受武则天之命,召集上阳宫学者撰有《方域图》。《旧唐书·尚献甫传》称:“则天时,……以献甫为浑仪监。数问灾异事,皆符验。又令献甫于上阳宫集学者撰《方域图》”《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尚献甫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6册,第5510页。这些出自道教天文学家之手的《方志图》、《地志图》、《方舆图》,是一种带有地志性质的特殊地图。其最大特点是将天文星象与地图所标示的唐代各郡县地理位置匹配对应起来,即所谓“方寸之界,而上当乎分野,乾象坤势,炳焉可观”意思是说,地图上所标明的每一方寸疆域都相当于天空星象的某一区域。如此一来,就可以达到通过天象分野来确定地面某一区域地点的位置的目的。    
    “地点的测定和地图的绘制是地理理解所必不可少的要求” 〔德〕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 86年版,第188页。。地点测定的主要形式有两种,即确定位置关系和大小比例关系。道教地图学派在地点测定上采用了一种先进的天文定点思想方法。天文定点是近代地理学广泛应用的地点测定方法,其主要思想为:根据星座观测来确定地球地点以地理经纬度表示的绝对位置;由此间接地推导出它们方向和距离方面的相互关系(相对位置)和空间大小比例。反过来,地面上的测绘是按照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地球地点的相对位置,这要比上一种方法细致得多;但是,相对位置至少必须加上一个天文的地点测定,获得地面地点的经度和纬度数据,才能给出绝对的位置。在现代,天文地点的测定一般属于天文学家的工作,因为这需要专门的天文测量仪器;地理学家或者地图绘制者的任务就是把天文的地点测定和地面测绘结合起来加工,从而绘制出精确的地图。然而早在唐代,这一结合工作已由身兼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双重身份的道士尝试进行了。尽管这种尝试还不成熟,但其展示的思想方法却值得称道。唐代李淳风把唐代的州县与天区相配合,试图以天象来固定各州县的位置。《旧唐书·天文志》记载:“且悬象在天,终天不易,而郡国沿革名称屡迁,遂令后学难为凭准。贞观中,李淳风撰法象志,始以唐之州县配焉。至开元初,沙门一行,又增损其书,更为详密。”《旧唐书》卷三十六《天文志》,中华书局标点本第4册,第1311页。由于历史上行政区划经常变动,各州县的地名也经常变更,名实不符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很多混乱。为了确定各州县的准确位置,李淳风等道教天文学家将天区分野与地面上的州县区划一一对应配合起来,通过天象来锁定各州县的位置。那么,为什么道门人士会产生这样的思想方法,笔者以为,这是在道教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支配下,与道教天文学家所秉持的天地人同源、同构的思想密不可分。    
    唐代道士通过这种思想方法绘制的地图不同于一般的地图,史称《方志图》、《地志图》、《方域图》。这种将天文与地域联系起来绘制的地图虽然有很多不足,但其中蕴藏的思想方法却十分有科学价值。它表明唐代道士已试图通过天文星座的观测来确定地球地点的位置,以此来绘制较为精确的地图。这在一千年前是一项了不起的地理科学思想。其实,道教先进的制图思想很早就已显露出来并彪炳史册,汉代道教的《五岳真形图》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第八部分:俯察地理——道教地理学思想稽考《五岳真形图》地图(1)

    绘制科学思想一、道教符图与地图溯源    
    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创始人,德国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公元1859年~1941年)认为:地理学的知识是关于地表的空间的知识,人类的地理学活动可分成三种。“第一活动是发现,即踏进某个地区,取得地区的粗略观感;这是每个普通旅行家在进入一个陌生地区时在主观方面都要重复的活动。第二种活动是确定这个地区的位置和空间情况。第三种活动是了解这个地区的内容,就是在这个地区或者在有关的地点里自然和居民构成的知识。” 〔德〕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82页。换而言之,地理学可分为发现工作、确定地表的空间关系和认识地区和地点的内容这三大任务。在发现工作之后,地理研究的第二个任务就是空间定位工作,具体说来就是地点的测定和地图的绘制。地图是表达地理知识的一种手段。当人们用符号或图形按一定的比例和方位关系表示地表的面貌、社会经济状况和行政区划时,就成为地图了。地图具有简明形象的特点,有很强的实用性。地图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原始地图、古典地图和实测地图三个阶段。据《周礼·地官》记载,当时已设有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先秦典籍《管子》中就有《地图》专篇,云:“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举措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管子》卷十《地图第二十七》意思是说,凡军队主帅,必须先明悉地图。对山川水路、林木茂密、城池分布都要有所了解。这样指挥军队行动时才能把握时机,不失地利,这就是地图的长处。地图测绘的思想方法和技术直接反映了人们地理知识水平的高低。道教徒出于自身宗教修行的需要,绘制了大量刻画道教五岳名山地形地貌的山脉图。道教的宗教宇宙观或多或少地渗透于传统地理学和制图学中,道门中人在地图绘制思想和技术上有许多新思想和创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绘制地图的国家之一,有关地图的神话传说很多,如“史皇作图” 《世本·作篇》记载黄帝在对蚩尤的战争中,使用了其臣子史皇所绘制的地形物象之图,大获全胜。、“ 河伯献图” 河伯是《庄子》等古籍中记载的黄河水神。传说夏禹治水时,使用河伯所献的地图,考察地形,标定高低,因势利导,治水成功。及“禹铸九鼎图”等。这些神话传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地图的起源与古代社会的原始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